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泥石流1 > 1980卷6:朱先进记忆里的6806厂

1980卷6:朱先进记忆里的6806厂 (第2/2页)

人有所思,人有所求,人有所望,才会使得人有所失,人有所闷,人有所缺。朱先进也不例外,他的心没定,是他对未来没有足够的把握,对时事变化没有洞察的能力,对自已的命运没有足够的自信,对工厂的未来没有美好的远景。

李良走了不久,他的妻子洪华英也进了省城,看得出,送别的干部员工没有人不是一脸的羡慕,一脸的失落,一脸的仰望。

朱先进就这样,每走一个干部员工,他都要失落一回,想得没得想的时候,他总想着李良说的如有话:鞋山湾,不一般,有朝一日变金山。

每次想到这话,他心里总会多点希望。每次有人走他就失落,想到这话,他就充满了希望。

李良虽然是工人出身,他可有十几样技术革新成果,典型的土专家,在同行中很有点小名气,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主抓梳棉机技改工作,他花了两年时间对梳棉机进行重大改进,速度大幅提高,产生能和工效都提高了,在全省纺织行业进行了推广。

他没走之前,休息的时候,去别人工厂干活,一天就能拿人家一个的工资,这样的人才,却进了城,坐到了办公室里,人生没有假如,至少当时朱先进是为他惋惜的。

其实,朱先进也有他的道理,毕竟他是从艺多不压身的时代走过来的,但是时代正在变化,管理时代的到来,令很多人脱颖而出,李良也是如此。

李良不仅的技术天分,他的情商也非同一般,到了办公室,他就换了个人似的,很快适应了衣冠楚楚的生活,他喜欢功成在谈笑间的感觉。因此,他很快就成了供应部负责人。

据说,他设计的农工一体化思路,成功与很多棉产地的村委,乡政府合作,实行种收一条龙服务,农民得了定心丸,企业也再不怕原材料波动,或缺少原材料。这种农工一体化模式,后来很多企业都争相效仿。

这一举动也为李良在仕途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省局很多领导看来,他就是为市场经济而生的。

至于他的妻子洪华英,那也不是寻常人家,年年是工厂的技术能手、操作能手、劳动模范,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敢作敢为,一个女的把个织造车间百十号人,那是管理得顺顺当当的。

即便在我国遭遇连续自然灾害,时期,她和同事们吃玉米饼、红薯干、萝卜干、南瓜干、菱荷、小蒜、野菜充饥,吃下去后,强烈地反胃,也没拖下工作,年年都是产质量双百的先进车间,先进个人工作者。

其实,朱先进都挺敬佩她的,其实他早就知道,洪华英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候实在饿得受不了,她都在喝开水。

正是有这样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在国家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的背景下,纺织工业部发出《关于纺织系统精减职工计划方案的通知》时,很多企业都停产了,但6806厂却依然没有停产,这是令同行多么羡慕的一件事。

说实在的,李良的进城,洪华英的进城,对朱先进来说,那是一次的欣慰,一次次的打击。欣慰的是人往高处走,为他们的前途无量,为他们的环境改变,为有过这样的同事,这样的朋友,从心里感到欣慰。但是,想到自已,想到工厂的明天,他的迷茫,他的压力,他的徬徨,他的心又一次次被锻打着,日子久了,他也习以为常了,但再有同事远走高飞了,他是满口祝福送人出门之后,回到办公室,他的心又是一片荒芜似的。

人不是不理性,而是往往难于战胜感性。为此,人总是活在氛围中,身边的一切,时时都能令人或同病相怜,或同仇敌忾,或莫名的喜怒哀乐一番。朱先进不是神,自然也就难免有时心神不定的。

朱先进不是没有志向,而是在滚滚洪流中,间歇性的迷失了方向,时而自信多于徬徨,时而徘徊淹没了信念,在这黄泥嘴,在这鞋山湖纺织厂,能看到明天的人,能规划明天的人,朱先进是当之无愧的,只是这同事,战友得多了,他的心还是虚得很。毕竟这黄泥嘴目前还谈不上是什么平台,是什么舞台。

想得转不过弯时,他就反复自言自语“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他时而为这种牺牲自豪,时而为这种牺牲不值得,他心里怎么也弄不懂自豪从哪里来,值不值得又怎么衡量,想得多了,他自已也说不出自已要奋斗什么?就象这样的荒芜偏辟的小工厂,加上自已的能力,明天能为中国纺织行业争光,争气么?自已能主宰鞋山湖纺织厂么? 这一切,现在还是个问号?

至少现在看来,朱先进也知道自已还是没有那种底气,最多是工厂能在市场大潮中活下来,就是不错的果报,这样他也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同事。

时代的产物往往都会时过境迁的。如何与时俱进,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尤其是像鞋山湖这样的纺织企业,要活下来,要活得风生水起,那不是一般人敢想的。

即使在今天,对工厂,对个人来说,朱先进也只是边走边看,等待机遇而已。最新网址:www.liangyushen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