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一块城堧苜蓿地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世途!
兄妹二人下山之前,展盛便在大宅的对面,买了一百亩地。
这是一块城堧苜蓿地,苜蓿是饲养良种马的最好饲料,各地都有种植苜蓿,良马场随处可见。
然而,岭城却鲜见马场。
城郭旁的旷地多年丢空,这处地域的官田从不被官方重视,荒地多,没人管,也不值钱。
展盛手中有钱,便买下了一大块。
他自己的爹爹,本属士大夫贵族,在皇宫执教武术,治病救人,却在如此繁华的地方,失去五个展盛的兄长。
当初,展盛下山时,也可以凭教授武术吃饭,但他不愿走父亲的老路,选择做一个低贱的货郎行商。
时至今日,他腰缠万贯,虽然不会被一些贵族们公然蔑视,但在官署的眼里,终究被认作是言利小人,甚至,清贫的士子,食不裹腹的疲民,耕田种地的农夫,也常常不屑与商人为伍。
面对这些人的有色目光,展盛不以为然,坚持让展昕放弃科考,跟着自己做了商人。
经历过饿至快死的感觉,让他觉得,身上有银两,胜过一切。
他回想起,送了珩儿贝儿上恒喜山庄之后,草根树皮都挖没了,眼看着一家快要饿死,正打算也带上娘子应氏和昕儿上山庄。
苦练,总比饿死强。
那个时候,眼看着师弟师妹带下山给他们的食物,很快吃完,他咬了咬牙,买了个装鱼虾的竹箩.。
在寒冷的冬天,去到穗河,潜入水中摸鱼捉虾。
练武之身,让他战胜了严寒,每天得到的渔获,吃不完的,应氏会将鱼虾晒干,拿去卖。
一家三口终于渡过了荒年,还积聚了一些银两。
荒年过去,货物交易开始有所活泛,终于,他把父亲给的兽皮卖掉了,不但吃喝不愁,手上还有一笔余钱。
展盛用这些银两,加上父亲给的银钱,开了一间店,店里,售卖应氏绣的刺绣。
从西湾官户走出来的女人,从来就不缺银两,她们喜欢这些色彩艳丽的绣品,不论价格高低,见到喜爱的便买。
很快,应氏多年积下来的绣品,所剩不多,他想了个办法,去别人的家里收购。
展盛用卖绣品得到的银两,去外面收购别人的绣品,店铺的生意越来越好。
见利钱不错,展盛大着胆子,开了一间绣庄和一间织布庄,前期投入,只需要花点购买织机的钱,女人们赚钱的门路少,都想出门工作赚钱,很快,绣庄和织布庄便收满了人。
应氏从小便学习了画图与刺绣,能画出精美的绣图,这种精良的画工与刺绣,岭城找不出第二个。
绣庄的绣女,全部经由她培训,但她不向外传授画样。
在传内不传外的思维影响之下,贝儿在能拿笔的年纪,她便教导女儿画绣图,在恒喜山庄,贝儿也是没停止过画和绣的。
近年,朝廷放开了邦交,展盛把握机会,让熟读波斯文的大儿子展昕,将绣品和布料卖到波斯国,赚到了大钱。
置地,是展盛最喜欢做的,在岭城有了土地,便有了依靠,孩儿们不用留在恒喜庄被老父往死里练。
昨天,展盛说要奖励糖果,便是想到利用这块地养些动物。
养大以后,每天在糖果面前放掉一只去野外,让糖果去抓,这样的话,糖果的野外生存本领便不容易消失,圈养容易让它丧失斗志。
若大的一片地,单建围墙也需不少的人力,要在临街处建一座三进的庭园,也要在南边临河处建一座三进庭院,用围墙围着,准备给展昕和展珩以后成家用。
再建一座面向穗河的六进庭院,以后,更多孙子都住得下。
养殖的小房子远远建在西面,用一大块地和高墙隔开。
荒年,雇工很容易找,只要有一口吃的,加一点点工钱,便有人干活。
展盛找了几百个泥瓦匠,一部分人负责砌上高高的围墙,一部分人负责建房子。
他早早便意识到荒年粮食值钱,存下了整整三个仓库的粮食。
现在,有了这些粮食,轻易便获得了干活的人力,也让这些人活下命来。
市面上的米价,从每升五文涨到二十五文,看样子,米价还得往上涨,没钱买米的人会更多。
这些年时常闹天灾,地里没收成,每亩地还要交税赋,很多自耕农索性把缴纳不起田赋的地卖掉,去找点零工干。
来展家干活的人很多,很快,两座庭园和几间小房子便建好了。
外面,是丈余高的围墙。
院门和展家大宅的大门相对,中间,留了一丈五的阔道。
虽然年年闹肌荒,影响的,只是农人,还有一部分城里的穷人。
不像当年挨穷的年代,穷人多富人少,你便是想行乞,也难乞到吃的。
现今的城里,却是聚集了很多来岭城做港口贸易的行商。
有了这些衣着光鲜、出手阔绰之人,街上开店铺的人,生意也不会太差。
现在街上的人是,富人多,穷人少。
也许,到极寒到来之时,便不一样了。
没有饭吃的弃田之人,会蜂涌到岭城行乞,展盛相信,这样的情况,会随着北风的增强而出现。
展盛在繁华的西湾街最繁华的路段,买下了两间隔街相望的店铺,打算先让两个孩儿学习做商贾,接触多一些人,才能学懂辨别人心,展昕从旁协助,教与弟妹经营之道。
他打算,先开一间售卖布与绣品的店,隔街对望的另一间店,以后让展珩自由发展。
现在,展家在岭城算得上是新贵。
从前破败的岭城,大家都穷,现在,允许货物出海,一批新贵涌现,像展昕的师友罗建中家,还有袁家、范家等,都是做出海买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