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上元节灯会(下)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嫁孤狼!
实在走累了,一行人就在路边找了个茶摊坐下短暂歇息,买上几碗热乎乎的酒酿元宵,元宵色金黄,甜酒清透,热乎乎喝上一口酒香四溢,清甜可口。
林素萼不爱吃元宵的人都用了大半碗,不怪她贪食,实在是这元宵甜而不腻,两个小孩各自用了一碗后嚷嚷着还要再续一碗。
张氏忙制止道:“好孩子,听嫂嫂的话,别吃了,这元宵吃多了不易消食,等下回去肚子疼。”
千哄万哄之下才让两个小孩罢了心思,林素萼淡淡一笑,突然就觉得其实这样的生活就很好。
十分好,这样烟火气的生活,和亲近的人待在一起,不用费心其它,单纯只做自己就好。
她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有怎么样的生活,嫁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统统都不是她一个女子能决定的。
不是她不想争取,只是她争取过了,也输了。
她怎么能和艰险世道抗衡呢?
但她也知道,比起很多人她已然是十分幸运的了,她生于官吏之家,不曾为温饱奔波,不曾为酷暑寒冬烦忧。
贩夫走卒,戏子歌伎,人人悲楚,人人都身不由己,她怎么还敢将自己的小小烦忧与人比较。
不若就再相信一回,相信顺其自然,相信自己。
未来的日子是她自己的,纵使刚开始一塌糊涂,她也要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所有事宜。
用完元宵,玥儿和莲蕊走到她身边,玥儿笑道:“姑娘,莲蕊刚才同我到前面去,看见好多人围在那里准备猜灯谜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林素萼还没说话,林谈词和林月蕊拍掌而笑说着要过去,拉着张氏和林素萼就要往前面,二人相视无奈一笑,跟着往那人堆里面去。
灯谜摆在一家叫天兴楼的酒楼前,一排竹架挂满了不同形制的灯笼,上面都用毛笔写了灯谜,猜灯谜,她没什么兴趣,只是弟妹喜欢她作陪而已。
反而是这天兴楼倒让她十分赞叹,视之,楼内灯火通明,楼高百尺,琉璃做瓦,碧玉为饰,数尺彩旗飘荡在侧;闻之,酒香四溢,珍馐美食之味香飘十里;听之,楼内歌伎正唱着江南小调,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张氏在林素萼旁边小声道:“好阔气的酒楼,在外面看便已觉得同仙宫无差,不知道里面是个什么样子?”
林素萼却对这个酒楼略有耳闻,这天兴楼是五年前在西京开业的,刚开张就因为当年科举前三甲都宿居于此在西京一炮而红,百姓送了一个状元楼的外号。
此后几年。“状元楼”倒也不负期待,年年前三甲竟然也奇了怪了真的出自这里,倒真像是汇聚了文曲星才气的地方。
所以此地不但文人墨客爱来,就连富绅之家、寻常百姓也要来此沾沾才气,期盼自家儿郎也能读书厉害,不求考个状元,考个进士回来也是光宗耀祖啊!
倒真的成了一个雅俗共赏的地方。
只是天兴楼的主人却一直从未露过面,百姓猜测天兴楼这般华丽的规格,背后之人必定是非一般的富贵,就说是皇亲国戚也不是没有可能。
今日天色也是很晚了,不然林素萼也想去里面坐坐瞧上一眼,见识一下到底是如何的富丽堂皇。
眼下只能尽早陪弟妹看完人家猜灯谜,早早回家休息去。
这猜灯谜每猜中一道都有不同的彩头,前面几道都是什么文房四宝、金玉钗簪类的物品,独最后一道一直没有人猜出来,彩头也是一个鎏金立鹤釭灯,约有半人高的金鹤,宝贵万分。
林素萼对这彩头起了兴趣,便去找到谜面一看,只见“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想来是十分古怪刁钻。
林素萼略略思索,想起从前同人一起读过的一本书,脑中忽的豁然开朗,见一直没有人解开谜题,她弯下腰在弟妹耳边小声道:“谜底是‘绝妙好词’四字。”
林月蕊和林谈词并不怀疑,立马就走上前去齐声道:“谜底是‘绝妙好辞’”。
话音刚落,台上天兴楼小二就笑道:“好聪慧的小公子和小小姐,果真是答对了,谜底就是绝妙好辞。”
猜对了谜底,让丫鬟们上前抬了灯,一行人也该准备回府了。
行路间,在那马车停放的巷子旁插了面红底的旗帜,上面用墨笔写着“神机妙算”四个字,旁边木桌后坐了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须发全白,看着倒是隐世高人的模样。
说起来,林素萼长这么大还从未找人算过命,她一向是不信鬼神之说的,但是难得今日开心玩心大发,让丫鬟带着弟妹先上马车,自己推着张氏就坐在了道士对面的凳子上。
张氏有些忸怩想要起身离开,林素萼站在她身后扶着她双肩在她耳边小声道:“嫂嫂莫走,咱们看看他到底灵不灵。”
让莲蕊置下一吊铜钱,她开口道:“先生,劳烦替我嫂嫂求个卦。”
那道士头也未抬,兀自低着头在桌子上拿竹笔写着什么,只问:“小姐夫人想要问什么?”
张氏无奈一笑道:“那就问问我家夫君的前途。”
道士这时也写完了东西,将笔搁置在旁边的笔架上,拿起写好的纸吹干折了几下后再用红纸包放在一旁。
道士这才开始询问张氏,知道了林谈言的姓名及生辰八字,又问了张氏的生辰八字。
这才慢慢悠悠的抚着胡须道:“军武之人,一帆风顺,将军之命。”
张氏讶然,她同林素萼对视了一眼,也是从对方眼里看见了不可思议的眼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