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我在大周做天子 > 第22章 太后的忧虑

第22章 太后的忧虑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我在大周做天子!

清晨

整个王都格外热闹。

因为处决韩山武的王诏引来了无数围观的民众跟地方官员。

各个国家安插在周王室的间谍也显得格外兴奋。

因为周王室死气沉沉的这几年,让他们在周国几乎无事可做。

也就无法体现出自己在本国的地位跟重要性。

这个爆炸性的新闻也赚足了他们的口味。

可以大书特书的往国内禀告,说不定能多讨些外出的劳务经费。

此前周建国一觉睡到了下半夜,醒来以后就随便吃了点东西。

又一头扎进了天禄阁研究起各国的史料。

更重要的开始详细了解周国周围各国的历史跟地缘政治。

毕竟国与国的博弈都是地缘政治导致的。

这个时候的大中华没有宗教,也没有大一统的思维。

每个国家都像松散的部落一样。

国与国的争斗很多是没有长久利益诉求的,基本都是为了蝇头小利或者搏个美名。

更重要的是每个国家内部也并不是一个君主就能决定所有事情。

更加不是铁板一块,各个国家的君主遭受很多大家族的制肘。

想到这里周建国再次觉得庆幸。

此时的周国除了朝政被郑国公把持,内部还没有形成其他家族。

毕竟周国此时还算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没有世家大族形成。

很多世家大族都是前任或者前前任君主的各种子嗣形成的。

总的说来跟之前周王室走向虚弱是一样的道理,内部不停的分封。

周建国现在只需要夺回周国的实际政权。

那么年轻的周国就算领土小,也是比其他国家有优势的。

其实郑国能在各中等诸侯国里面脱颖而出。

很大的原因也是郑国是个年轻的诸侯国,国内暂时没有其他大家族。

此时的郑国公也只是第二任国君,国内各势力都凝聚在他的周围。

周建国读了这么多史料。

越来越觉得后世商鞅与秦孝公当年的变法遇到的强大阻力。

总之变法的都没一个好下场,可是自己想强国变法也是必经之路啊?

况且这个时代还没有掀起变法的潮流。

周建国觉得自己思考的有点远,还是多研究研究郑国的史料。

郑国立国太短,自己拥有的记忆就已经可以回顾了郑国的史料。

那未发生的事呢?

根据自己看过的未来史料记载,郑国公的夫人,既是自己的亲姨母又是叔母。

也就是说郑国夫人是太后的亲妹妹。

这位郑国夫人非常偏爱自己的小儿子姬叔段。

自己的长子也就是后来的霸主郑庄公继位以后,

她竟然逼迫自己的大儿子把郑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分封给了小儿子叔段。

被欺压多年的郑庄公,在时机成熟时忍无可忍发兵与自己弟弟决战。

一举灭掉了自己的亲弟弟叔段。

掌控了整个郑国,同时囚禁了自己的母亲。

后世对“郑伯克段于鄢”这段史料是大书特书。

也成了郑庄公的一大“美谈”。

当年周建国读到这个史料的时候,非常不理解。

为啥郑国夫人如此偏爱小儿子?

甚至逼迫自己的长子把郑国的首都都封给了自己的小儿子。

史料上的理由是,郑国夫人生大儿子的时候。

因为难产险些丧命,所以一直很不喜欢自己的大儿子。

这个理由实在有违母亲天性,如果真的是难产,又是第一个孩子。

应该更加疼爱有加啊,为何会心生厌恶呢?

周建国正在沉思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外面侍从通报喊道“太后到!”

周建国赶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物,准备行礼迎接太后。

“你们都退出去吧!”太后进来后吩咐了身后的侍从。

“王儿,给母后请安。”

“行了,起来吧,告诉母后你到底要干什么?”太后转过身,背对着周建国。

语气明显压抑着怒火。

周建国一愣,但立刻明白了母后怒从何来。

太后应该也获知了他要做的一些事情。

“母后这是兴师问罪吗?王儿何事做的不妥?母后指正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