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汉倾逐鼎 > 第四十三章 尽收巴蜀

第四十三章 尽收巴蜀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汉倾逐鼎!

张飞得胜回关,原来,数日前,张飞、马超、李恢抵达阳平关,马超一年间已经收买阳平关的数名都尉,与这些人里应外合,夺取阳平关。

张飞守关,故意示弱张頜,以慢其心,趁机破之。张頜、朱灵败归曹操,曹操怒道:“你二人乃沙场宿将,当谨慎小心,怎能如此轻视贼军,临阵被贼截营。首阵便败,军心遇挫。”

喝令斩首,左右慌忙来劝,曹操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令各记下五十军棍,待拿下汉中,再自去领罚。”二人拜谢。

曹操领兵抵达阳平后观其地势不禁叹道:“如此雄关,如何破之?”

令徐晃引兵攻打,但张飞持关驻守,徐晃徒损兵马,毫无进取。双方对峙四十余天,曹操心生退意。

曹洪、曹休来报,二人与马超对峙于武都,马超坚守不出,派羌氐不断骚扰。

将军吴兰绕道二人营垒后面准备偷袭两人,曹洪恐被前后夹击,便欲退兵。

曹休则力陈道:“马超有骁勇之名,羌氐又尽数归心,此时不出,正是因为我军精锐,有忌惮之心,故此消磨我军锐气,若我军后撤必然被马超与各处羌氐围攻,必然全军覆没,我军依险建营,吴兰能绕道我军之后的兵马必然不多,将军守住大营,我选拔精锐往破之。”

曹洪以为曹休之言有理。便令曹休引兵急攻吴兰,吴兰没想到曹军敢出现,措手不及,被曹休斩杀。

曹洪诈退,马超以为吴兰得手纵兵追赶,被曹洪用伏兵杀败,曹休引兵趁武都无兵,夺取武都。马超退守阴平。

曹操闻报大喜语众人:“我曹氏有此英杰,我无忧矣。”令人重赏曹洪、曹休。

夏侯渊也传来捷报,韩遂病死,其部将斩下韩遂人头投降,成公英请求归还韩遂人头,以便将韩遂埋葬,曹操敬成公英忠义,准其请,并封为列侯。

南郑张鲁久等一个月,见曹操不来,而阳平关也被刘备占领,知道事不可为,便出城投降,刘备大喜,亲自前往南郑受降。

刘备执张鲁之手道:“公守卫一方,抚恤百姓,保境安民,百姓安居,此乃功足称于世。”

张鲁连称不敢。刘备仍令张鲁为汉中太守,阎圃为偏将军,杨昂、杨任、庞德尽数封赏。

刘备令赵云、黄权接管张鲁兵马,自己复返阳平关而来。

当下,立起的刘备旗号,曹操看到后叹道:“”汉中不为我所有。”

孙权趁曹操远在汉中,天赐良机,也为履行盟约,起兵十万攻打合肥,张辽告急,曹操令徐晃为先锋往合肥支援。

令将武都百姓迁入关中,夏侯渊断后,收拾退兵。

刘备见曹操退兵,便令黄忠等引五千兵马徐徐追击。

夏侯渊断后,见刘备兵马虽然追赶,但却是小心谨慎,知道是准备拖延,便叫大军先走,自己占据险要,使刘备军不敢追赶,待大军走出斜谷后,自己疾行追上。

不想,回撤途中,马岱、李恢突然间从险要处杀出,夏侯渊大惊道:“为何此处有兵马?”

却不想马岱、李恢率无当飞军在斜谷隐藏了一个月,只等曹操退兵突袭,本来准备袭击曹操,但自己不过两千兵马,不敢轻动,故此袭击断后兵马。

马超两年间已经将斜谷地理尽数知晓,熟知各处险要,使其弟马岱领李恢提前在一处险要埋伏,趁夏侯渊正欲急行,突然杀出,居高临下,夏侯渊断后兵马被冲乱,夏侯渊依托地势聚拢兵马。

不想,无当飞军善于走山地,反而借助山势杀伤曹军,由于无当飞军拖延。

后面黄忠、张飞也追上,夏侯渊拼命突围,身中两箭而去。张飞、马超等得胜后,便收兵回返。

曹操返回长安后,令亲信把守陈仓,郭淮、魏平守卫凉州,夏侯渊、张既、张颌、杜袭等守卫长安,咸阳等要处,保卫关中。

众人领命。曹操亲往合肥援助张辽。

刘备得胜,稳定汉中,尽收张鲁十年之积,刘备又命孟达,寇封攻上庸,擒太守蒯琪,申耽、申仪兄弟投降。

申耽将妻儿以及宗族迁往成都为质,刘备遂任命申耽官爵不变,仍为上庸太守,员乡侯,加封为镇西将军。任命其弟申仪为建信将军,房陵太守。

刘备封魏延为镇北将军,守卫汉中,众人大出意料,众人本以为张飞为不二人选,但刘备力排众议,刘备大宴众将士,犒赏三军。

席间,刘备问魏延道:“文长如何为我守汉中。”

魏延慷慨答道:“若曹操十万而来,则与主公吞之,若倾国而来,则为主公挡之。”

刘备壮之,众人宜佩服其雄壮。

法正等劝刘备进位汉中王,刘备道:“天子蒙难,当保主为先,救出天子,此想岂敢有之。我意已决,勿再言。”

不日,刘备返回成都。刘备留马超屯兵阳平关,伺机谋取凉州。

回返成都后,庞统出计厚赏无当飞军,使其往南中宣扬,以便使更多的人参军,刘备从之,予以粮食布匹、金银。

众人大喜,拜谢不已。李恢趁机让他们返回南中,将家属迁来,并告知,若有想参军的,尽可带回。

众人返回南中,邓方往建宁郡巡视,名为巡视,实际是防止雍凯阻挠。无当飞军返乡,带回各自战功及赏赐,一宣扬开后,果然,不少人也想参军,毕竟南中不毛之地,极其恶劣,不如参军赚得战功,获得赏赐。

众人纷纷跟随无当飞军返回,雍凯有心阻止,但被邓方缠住,不敢明目张胆阻挠,众人回返带回近四千人,但故土难离,所以只有一千余人带来家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