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荒村往事 > 第十六章 暗流涌动

第十六章 暗流涌动 (第2/2页)

刘芸肯定地点了点头,嘻嘻笑着“我就知道你不会差的。”两个人边走边聊,走动声惊动了枯枝烂叶中的一只老鼠,“嗖”的一下从刘芸面前窜了过去,刘芸吓的跳起脚来,一下子紧紧的抱住了长军。

“我最害怕老鼠了!”

“长军用他宽厚的臂膀紧紧地将刘芸搂在怀里。

他彼此能强烈感受到对方“咚咚”的心跳,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温馨……

“谁在那里!”廊檐下的黑暗处,有人大喝了一声。

刘芸听见是父亲刘喜奎的声音,顿时惊慌失措,把长军推向一边。

原来刘喜奎烦闷不已,坐卧不宁,缓了一会儿,想出去透透气,在院子里随意走走却撞见了刘芸。

刘喜奎铁青着脸,气冲冲的转身离开。

民国二十一年,即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第二年二月,东北全境沦陷,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的残酷暴行和恶劣行径在全国广泛传开,妇孺皆知,民众痛心疾首。国难当头,南京国民政府不但坚持不抵抗的消极策略,还发布告全国同胞书,强调民众要沉着冷静、不要过于妄动。当时的爱国志士、主流媒体《申报》、《大公报》等等都呼吁民众爱国抗日,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官方冷漠,民众热烈的抗日大环境。

在同一片天空下,雷响天下响!几千里之外的三水县城,游行示威活动也进行的轰轰烈烈。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场景。

津口学堂、三水中学、女子学校等三水县著名学校的学生都自发组织了抗日救亡运动。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领袖,其中以津口学堂的秋立、孙日恒,三水中学的赵彤国、林敬之,女子学校的胡叔同、刘芸几人名气最大。

且说这秋立,不是别人,正是秋先生的长子。秋先生共生有两子,幼子小名豆子,刚满九岁。长子秋立,年方十八,正是三水县津口学堂的学生会长。秋立思想进步,文质彬彬,自幼聪颖好学,秋先生夲想让儿子继承自已的衣钵,专习医术,治病救人,他担心的是自已的医术不能传承下去,后继无人。可这秋立不喜医学,执意读书。秋先生自然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强扭的瓜不甜,便不再勉强,送秋立去三水县首屈一指的名校津口学堂读书。

津口学堂的校长伍泽元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名师出高徒,伍泽元可谓桃李满天下。正因如此,秋立入学后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深得校长伍泽元的器重与喜爱,并常开小灶,点拨一二。秋立也不辱师尊,脱颖而出,成为学校赫赫有名的学霸。秋先生以此为傲,十分自得,心甚慰之,但从不人前自夸。

三水县的抗日救亡运动之所以能够进行的如火如荼,正是因为潜伏当地的秘密地下党组织推波助澜。其中就有津口学校的老师舒曼和女子学校的古柏然。

根据上级要求,各地下党组织要多点开花,最终实现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目标。

腊月初一,三水县城的曹记老茶馆内,秋立、孙日恒、林敬之、刘芸等几人上了二楼,进入名曰“古井”的包间内,几人落座后,店里伙计肩搭毛巾,面带笑容问道:“请问几位点什么茶?”

秋立和声说道:“大冷的天,点壶大红袍吧,再来几碟小吃,备好之后,有事我们再叫你。”

“好嘞!”

伙计取下肩上的毛巾,干净利落地展了展桌子,退了出去。

一会的功夫,滚烫的茶水端了上来,还有年糕、花生、黄豆等几味干果小吃。

林敬之首先说道:“小鬼子的恶行,辱我国人,是我国耻,真恨的人牙痒痒,国民政府无所作为,恨铁不成钢啊!”

“对!国民政府的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内,企图搞内战,把枪口对准了自己人,真是大错特错”。秋立接着说。

刘芸义愤填膺说道:“我们要不再组织一次游行示威,为国共合作造势?!”

“我赞同”

…………

几个人边喝茶边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忽然远处传来几声枪响,店伙计噔噔噔地快步上楼,敲开房门,“诸位先生小姐快走吧,听说民团正在搜查闹事的学生,快点走吧!”

闻声几人快速下楼,店伙计把他们从后门送出,瞬间几个人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