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重返铁李川 > 第110章 他去洞洞沟挖石头

第110章 他去洞洞沟挖石头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重返铁李川!

别看我一出手就是20万的捐助,且不留名,但凡搞企业的人,没有不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投资有多大,债务就有多大。这种现象在国内一些大企业中屡见不鲜。

我虽然是靠设备挣钱,力气出在那儿,钱就在那儿,不至于到了负债的地步,

但由于主管单位拖欠等原因,看起来挣了不少钱,但常常是拖延一年半载后才能到手。

资金周转紧张,并不限制了我做企业之外的事情,就像扶贫帮困。会过日子的人,平时都有个会扣会掐资金的本事,而我作为公司掌门人,在资金上肯定也具有扣的这个能力。

我始终认为,我的公司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除了我个人的努力之外,也与时代的大环境和一些人的支持有关。时代给我提供了机遇,朋友给了我广泛的社会资源。他们有的是多年的朋友,有的是一面之交的熟人,尽管他们支持的力度不尽相同,但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所以有时候我想,既然支持我的这些能量来自社会,在必要的时候,自己就得要把这些能量还给社会。因此,我在资助家乡教育的同时,只要在报纸或者电视上看到那里有灾情,或那里有困难学生,我都或多或少地拿出去一点。当然,更多的时候,我是不留名的。

譬如我从报纸上看到陕西有个山区的学生,因为没钱上不了大学,我当即就在公司会议上提出,准备给那个学校捐助10万元,用于资助考上大学的困难学生。

当时,因为我公司的资金非常紧张,几乎到了断裂的边缘。当我这个想法说出来时,即遭到了一片反对。

我见大家都异口同声地不支持这个事,就推心置腹地给他们说道:“我们公司这段时间资金事实很紧张,但是我们这一月没有,下一月有可能就有了,是一时的事情;而学生错过报名的这几天,就有可能上不了大学,是一辈子的事情。既然我们知道了,就帮吧,能帮多少是多少。”

大家见我这么说,都不吭声了。

散会之后,我刚泡了茶,想一个人静一静。结果听见有人敲门,来人是郑三民。见了我就笑呵呵地说道:“我来时间大了,听说你在开会,我就在外面等。啊呀,五六年没见,你鸟枪换大炮,挣钱了,出名了。”

我在1998年与郑三民走开后,确实这么多年没见了,没想到他在西安打听到了我,就让他坐下,问他这些年在干什么?

郑三民朝我办公桌对面的沙发上一坐,翘起了二郎腿,大大咧咧地说道:“还能干啥?东撞葫芦西撞雨,就这么混着,不像你,听说你有几个压裂队,在陕北干得日瓜瓜的火。”

郑三民说他只念过三年书,所以说话时,肚子里词汇不多,喜欢用民间的一些土话形容某个事情,或表达某种感受,有时候听那土话,感觉还挺有意思。譬如听到他说的“日瓜瓜”这三个字,我就不由得笑了。

我起身给他沏了茶,准备坐回去,和他面对面聊,结果他说道:“你坐到我身边吧,坐在对面,桌子大亨亨的,你高晃晃的,给我感觉你像要审犯人似的。”

“你这家伙,是不是被警察审害怕了,对面不敢让坐人?”

郑三民嘿嘿一笑说道:“确实遇到过。”

还没等我问,郑三民可能口渴了,吹着气连喝了几口茶,才说道:“我曾认识了宁县的一个刨土土的小伙,那曾跟人盗过华池古塔,古塔被盗的事儿你知道吧?”

这个事怎么不知道呢?那是发生在2000年3月的事儿,那几天华池风沙很大,几个盗墓贼利用大雾风沙人看不清的空隙,将两个分别为13米和12米高的古塔卸下了一大半,拉走了。

那是个建于北宋元佑年间的古塔,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因院内有两座石塔,被命名为双塔寺,是省政府曾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光那双塔里面有浮雕佛像就有几千个。听说一部分东西都被拉到台湾了,最后被庆阳警方追了回来,这个事电视台报纸报道,民间议论,热乎了好多天。

郑三民说:“当时弄古塔的人有七八个,一半人跑了,一半被抓住了。宁县的这个刨土土的,就是跑了的那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