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环球信息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重返铁李川!
1993年3月,我认识一个叫邵龙的人,多年以后,听说这个人后来成了大老板,但不幸的是,他离婚娶了小老婆后,交人不慎,被引诱得吸上了毒。当时我与他刚认识时,感觉他这个人见识多广,思想比较开放。因为他曾经在外贸工作过,后来辞职下海做生意,先后给几个私人公司跑过业务。他做过农副产品生意,譬如白瓜子、黄花菜什么的,还采购过面粉机、榨油机等农用设备。在大城市呆过,有较为丰富的采购经验。听到我放弃了油田工作,想给自己谋点事,就给我说一些关于做生意、办实业的信息,为了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建议我跟他一起出去看看。那年头,市场经济逐渐活泛了起来,国营企业改制,好多端着铁饭碗的人下海做生意。我一直有个挣钱的梦想,因而对他提到的事很感兴趣。但是我们手里都没钱,为了筹措一点考察经费,就去求我的一个姑父,他在合水县信用社工作,希望他帮我贷点款。
姑父利用他的特权,很快给我贷了1.5万元。我拿着这些钱,跟着邵龙直奔他所了解的企业和厂家。但是,我每到一个地方,都发现信息和实际状况有出入,包括那些物流信息也罢、设备信息也罢,多数不对称,即使有的项目还可做,但投资太大。我需要的是有个能与我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的这么一个项目,不论是手工制造业,还是机械加工业。
邵龙发现我的思路跟他有差距,开始劝我不要太认真,瞅准盯稳看哪个生意能做,回去做就行了。后来见我认真而固执,不是骂我优柔寡断,就说我不是做事的料。有一天晚上,在旅社里,我跟他商量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他又重复这类话,我恼了,说你觉得跟我尿不到一个壶里,你可以回去。结果第二天早上,我见他收拾包包,一副打道回府的样子,就口气请求似的说道:“既然出来了,再看看吧?”
他说:“要看你一个人看吧,我还有事,必须得回去。”
见他态度强硬,我说:“那你就回吧。”
我为什么不跟他回去?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既然出来了,就多走走,多看看,遇到能干的事儿了,就干;干不成的,就做成资料,卖信息。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逐渐活泛起来了,城镇家庭基本都有了座机,但信息交流还是比较有限,光我眼里看到的信息咨询都不少。因此,那年头,靠信息谋生的人很多,尤其是投资创业方面的信息。有了这个计划后,我就接着考察。买了一张全国地图,沿着地图提供的线路,走一处,看一处。从宝鸡到成都、重庆、武汉、bJ、天津、上海、广州和郑州等地都走了一圈,从农用机、磨面机等农用设备到建材、服装、酒店火锅店等饮食产业的加盟、小商品买卖和农产品的需求和加工、劳务输出等,凡是从报纸上和广播上亮过相的厂家和公司,我都去实地看看,包括一些城市周边的乡镇企业,我都没放过。为了节省钱,我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最实惠的饭,有时候一天吃几毛钱的方便面充饥。
两个多月下来,我几乎跑遍了全国,当然每到一处,我都做了详细的记录。直到回到家,方方面面的信息我记录了几十页。然后,我把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做了整理和归类,结合我们庆阳当地的土地、政策和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分别写了可行性分析论证报告,打算通过某种平台做成网点,类似于中国黄页,可以让人们从中了解到全国的商业信息和产品信息。我知道要搭建这么一个平台,需要人才和软件资源。那时候我只有在某个单位看到电脑,平时极少看到,为此,我给全国四十多家企业写了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对方,希望寻求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合作。
在与全国各地的厂家联系的同时,我在合水县新华书店租房子,办一个“环球信息服务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劳务输出、产品信息和农资信息,服务性质类似于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平台。
那时候城里的人一拨一拨的下海,村里人成群结队的出去打工,全民走涌向了经济大潮。我认为开这么一个公司,会对那些搞经济、想创业的人有所帮助。从而通过收取信息费用,达到我挣钱的目的。
当年给我承租房子的新华书店方经理,在2014年春天看到我给铁李川投资的小康家园后,对我说道:“李小峰还是当年的李小峰!当年你第一次来租我们那房子,我问租房子干什么,你说打算开什么环球信息公司,我问信息公司是干什么的,你给我讲了很多,我当时虽然听得一头雾水,可总感觉你思想超前,想法新奇,没想到你还是把事干大了……”
如果说马云在1998年有了在互联网上发展的理念,那我这个念头比马云早了5年。只是人家马云干成了,而我由于不具备专业知识,由于资金等诸多原因,我未能进入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
我刚把信息公司办起来一个多月,采油十二厂给老家发电报,让我赶紧回单位一趟。因我离开时是请假。我在去采油十二厂管辖的环北大队的路上,心里想,不知单位叫我什么事?是不是因为我请假大半年不上班,单位要让我下岗?如果真的下岗了,也好,我就专心经营我的环球公司。
到了环北大队,大队长董宁说组织科找我。原来,组织科前几天下来调研
去年分配的大专生的工作状况,书记把我的情况反应给了组织科,组织科就叫我回来了解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