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江东使者崔钧(上) (第2/2页)
他没去过汉中和益州,听说郑都城外二十余丈高的烟囱都有十余个,每日浓烟滚滚遮天蔽日,日产钢铁十万斤。
这是何等恐怖的数据,身为江东之主,讨虏将军孙权功曹,江东物产数据在崔钧心中了如指掌。但江东六郡一年的生铁产量也仅仅只有五十万斤,竟只是郑都五日之产。
那可只是生铁啊,要锻造成钢,不计时间,中间损耗就超过四成。
怎么跟朝廷比?
看着不远处一眼看不到边的长安城墙,深深的无力感笼罩在崔钧心中。
这时崔乙回来了,躬身对崔钧道:“主人,关文呈给城门校尉了,刘校尉说请您稍待片刻,礼部衙门会遣司曹官员迎接您去理藩院驿所。如果您要会友,驿所会安排随从通报和接送。”
崔钧点点头,他知道新朝丞相贾成对朝廷经过了一系列改制,像他这种非朝廷直辖的诸侯来使属于礼部理藩院管辖。
虽然在上庸入关之时已经通报过了,朝廷也知道自己代表江东觐见丞相,甚至上庸方面还派人随行护送,但在长安城外还需要走个流程。
崔钧喝着茶默默等候,差不多等了一个时辰,就见一队官差来到茶棚前,为首的绿袍官员朗声道:“下官礼部理藩院行人蒋琬,哪位是讨虏将军府崔功曹?”
崔钧整整衣袖,上前叉手行礼:“下官讨虏将军府功曹崔钧,蒋行人有礼了。”
蒋琬恭敬回礼:“久闻崔功曹乃江东名士,今日一见果然风采不凡。”
“区区薄名不足挂齿。”
两人客套一番,蒋琬便请崔钧上车随他入城。
进入城中,崔钧见道边两旁高屋林立,竟很少有木制建筑。特别是所行道路宽达三丈有余,地上平整如镜,车行其上毫不颠簸。
便惊奇的问道:“敢问蒋行人,这房屋道路是何物所造?下官却是从未见过。”
蒋琬微微一笑:“不怪崔功曹不知,这乃八年前丞相研制的水泥。参合砂石铺设地面,可数十年保持平整如新,且不起灰尘,极易打扫。若以钢筋为骨,砖石为肉,搅拌水泥建造房屋城墙,可保百年不倒,巨石铁锤难伤。此物概不外售,故此外人很少知道。”
崔钧感叹道:“原来是不传之宝,想必价值不凡,也只有长安巨富之家才能用的起。”
“那倒不至于,一石水泥也不过百钱而已,如今新城改建皆用此物。当初盩厔城就是率先使用水泥建城,袁本初久攻不下,此物也有一功。不过用水泥建城必须要钢筋为骨,就算往外出售,也极少有人用得起罢了。”
崔钧听了不仅倒吸一口冷气,炼钢工艺繁杂耗时耗力,一把百炼钢刀价比黄金。长安城竟然用钢筋为骨建设城池,这得耗费多少钱财?
这稍微一算,便让他头晕目眩。
再看看道边高屋,居然都是这样方式建造的,顿时这灰扑扑的房屋在他眼里变得金光闪闪起来。
崔钧的神态让蒋琬暗暗发笑,每次关东那些诸侯使者来长安,自己只要一介绍,必定都会露出这番震惊的神色,他看得多了也就笑笑了事。
毕竟钢筋这东西在关东价格高昂很是珍贵,可在朝廷治下的地域,因为产量巨大,根本值不了多少钱。
也就天下未定,朝廷把钢材作为战略物资出售,压榨关东群雄的财富,并且用严刑峻法打击走私。
要不然一旦放开钢材贸易,他相信不出几个月,钢铁就会变成白菜价了。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介绍,很快便来到位于礼部衙门边上的理藩院驿所。
蒋琬把崔钧一行人安顿好,随后告诉崔钧:“丞相公务繁忙,需要稍候几日才能接见崔功曹。不过三日后刑尚书会安排先见见您,功曹可先将来意告知刑尚书。”
崔钧感激的道:“多谢蒋行人费心,下官就在馆驿中等候刑尚书召见。”
蒋琬又道:“听说功曹还要拜访旧友庞散骑?不妨将拜帖交由馆驿吏员,下官已经交代过了,他们会派人送去庞府。”
崔钧愈发感激,向侍立一边的崔乙使了个眼色,崔乙会意,赶紧从箱笼里取出一个锦盒交给崔钧。
崔钧把锦盒双手递给蒋琬:“蒋行人辛苦,一点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蒋琬却变了颜色,把手一推,不悦道:“按规矩招待崔功曹乃是下官分内之事,崔功曹江东名士,向闻与庞士元、诸葛孔明二位散骑为友,当是志气高洁之人,何必用黄白之物污我!”
见蒋琬不似做伪,崔钧只好收回锦盒,呐呐道:“是下官莽撞了,蒋行人勿怪。”
蒋琬这才转换了颜色,和声道:“好叫崔功曹得知,朝中上下官员皆有规制,若江东合理请求正常往来,定当无有不允。但若功曹以财物贿赂官员,定然适得其反,恐功曹此行不渝。”
蒋琬一番话说的崔钧面红耳赤,他能与诸葛亮庞统为友,本就是秉性端良之人,不屑于这些蝇营狗苟之事。
只不过此次来长安面见丞相贾成,是带着很重要的使命。
来之前长史鲁肃千叮咛万嘱咐,务必要利用他与丞相近臣诸葛亮、庞统的关系交好朝中官员,说服贾成允许他们的请求。
为此鲁肃还拨付了一千斤黄金给他,作为交好朝廷官员的费用。
崔钧深知这关系到江东的未来,未来完成任务,便只能放弃节操。
哪知道第一次送出手便受到拒绝,还是受到礼部理藩院小小行人,一个三百石年轻官员的拒绝。
非但如此,人家还诚恳的告诉自己,这样做在长安是行不通的,会适得其反。
崔钧羞愧难当,却发自内心的松了口气。
不用送钱也好,那就凭本事说服贾君美吧。
说不定诸葛孔明和庞士元看在自己面上,也会帮着自己说服贾君美同意江东请求呢。
看着蒋琬离去的背影,崔钧又有些担心的想到:“若朝中官员都秉公办事,那我此行还能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