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袁术称帝 (第2/2页)
结果简雍走了一趟郑都,又去了一回成都,他一辈子的夙愿都得到了。
刘备当然欣喜若狂,对朝廷,对贾成感恩戴德,恨不得当即赶到成都拜见大司空,向贾成发誓效忠。
至于朝廷派来众多地方官员,刘备欢迎还来不及。
他虽然也算治理地方的一把好手,但毕竟手下人才实在太少了。
关羽、张飞和许褚,行军作战没有问题,冲锋陷阵更是少有敌手。可要是治理地方,那就抓了瞎。
汝南投降的黄巾军首领刘辟、龚都,目不识丁,只能帮着刘备约束黄巾降卒,种种地还行,让他们治理地方简直是天方夜谭。
原先还有简雍和孙乾帮着刘备做些文职工作,治理平原一郡尚有余力。在徐州时已经捉襟见肘,只能依靠陈珪、陈登父子和糜竺、糜芳兄弟。
当然徐州士族众多,刘备名声不错,还是有一些愿意效劳的文人,比如颍川名士陈群。
不过刘备在徐州时间太短了,很多谋士文人根本来不及倾心结交便因为袁术进攻徐州,随后吕布的背刺,不得不离开徐州前往豫州,跟着他一起走的也就糜氏兄弟两人。
好在他到了汝南后,陈群又跟过来了,被刘备聘为治中从事,帮着刘备处理政务。
但是光靠糜氏兄弟和陈群三人,刘备短时间内只能维持汝南一郡,哪里还有余力扩充到周边郡县。
豫州受到黄巾以及西凉军荼毒最盛,士族豪右一扫而空,要找出个识字的都千难万难,更何谈征辟人才了。
朝廷派出数以百计的官员进入豫州,对刘备来说就是件雪中送炭的大好事。
况且这些年轻官员几乎都出自贾成设立的官学,各个精通农桑,人人上马能战,下马能文,还大部分是寒门子弟,并没有世家大族子弟那种天生带来的傲气。
除了陈群和糜氏兄弟,大家出身都差不多,先天就有许多共同话语,很快就打成一片。
就连从来看不惯文人名士的关羽,面对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官员,也不得不暗自伸出大拇指,赞一声:“大司空果然气度非凡,派来的个个都是有用之才。”
很快,刘备在朝廷大力支持下,势力慢慢恢复起来,不仅汝南十几个县恢复生产,百姓渐渐有了余粮。
周边弋阳以及南阳几个县也逐步控制在刘备手里,很多活不下去的流民闻讯逃到汝南安家落户,有了几分新的气象。人口也渐渐达到五十余万的规模。
......
且说陈登回到徐州,吕布听说陈登受封广陵太守,陈珪不仅仍是下邳相,还兼任下邳都尉,有招募士卒之权,官秩更是达到两千石,远超平常郡守。
而他却一无所有,朝廷对他请求的徐州刺史一个字回复都没有。
吕布大怒,令人将陈登叫道面前,大骂道:“当初你们父子劝我和袁公路决裂,说朝廷必然重赏我,给我高官厚禄。如今连个六百石的刺史都不肯任命,你们两个倒好,得了这么多好处,这是把我当猴耍吗?信不信我一刀宰了你们,重新与袁公路结盟,也不失骠骑将军之职!”
说着,他抽出佩刀,一刀把面前案几斩断,吓得堂下部将们都瑟瑟发抖。
陈登面不改色,从容地答道:“我见贾公时说:‘对待将军您,要像对待猛虎,应当让他吃饱,如果不饱,他会吃人的。’贾公却说:‘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对吕奉先更像是养鹰,饿时可以利用,而当他吃饱了,却会自顾飞去。’将军以为,贾公所言属实否?”
吕布一怔,突然哈哈大笑道:“想不到贾君美还是知我的,鹰击长空,岂是小利可诱乎!”
说完竟也没有怪罪陈珪父子,依然对他们很是信任,还放陈登去广陵就任。
没过多久,袁术听说吕布回绝了婚事还杀了自己的使者,便带着手下大将张勋、桥蕤等人率几万步兵骑兵,分七路进攻吕布。
吕布这时候手下虽有一万余士兵,可大部分都是新招募的,有些担心自己抵挡不住。便找来陈珪说:“你当初劝我与袁公路决裂,如今他数万大军,七路来攻徐州,如何是好?”
陈珪却微微一笑,建议道:“袁公路手下虽兵多将广,带甲数十万,不过其兵大多强征而成,不过是仓促召集起来的农夫罢了,不及将军钱粮招募之卒士气高昂。且分兵七路,每一路不过数千。将军只要集合精锐逐一击之,定可一战而胜。”
吕布作战确实是一把好手,听了陈珪的话,马上就明白了。二话不说,令陈珪、陈宫二人守下邳,自己带着手下众将,选了精兵三千连夜奔袭作战。
仅仅半个月,便分别击败了六路人马,并且趁着张勋、桥蕤围着下邳攻城之际,突然出现在攻城部队背后,一举击溃张勋、桥蕤。
张勋兵败逃走,桥蕤被当场活捉。
其余袁军人马溃散逃走,许多人被杀死杀伤,掉在水中淹死,几乎全军覆没。吕布率军追击袁术至江淮,在岸北大笑之而还。
袁术兵败,向外进攻的步伐被终止,龟缩回寿春舔伤口。
本来按照贾成的预计,这场战争结束后,东南徐、扬二州会进入相持阶段,给朝廷迎来一段相对平静的发展时期。
结果没想到,没过多久,袁术又起幺蛾子了。
袁术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个术士张鲏为他卜卦,说他有做皇帝的命,他以此为理由,突然发神经于建安二年(197年)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
袁术称帝后,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广置公卿朝臣,还在城南城北筑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坛。
生活上他奢侈荒淫,挥霍无度。后宫妻妾有数百人,皆穿罗绮丽装,精美的食品应有尽有,而他军中的士兵却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
在他的腐败统治下,江淮一带民不聊生,许多地方断绝人烟,饥荒之中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