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建设益州 (第2/2页)
天师道承认土地属于个人所有,但要求把结余粮食纳入义仓以扶危济困。
朝廷来了,取消这个教规,改为征缴赋税。然后以杨松为首的原汉中豪族,趁机勾结朝中官员利用农户难以缴纳赋税的契机兼并土地。
最后因为平叛战败,汉中百姓不能承受苛捐杂税而暴动。
杨松等人也因为刘协的打压而发动叛乱。
贾成趁机起兵平叛,宣布恢复旧规,这中间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
经此一役,汉中豪族被消灭了一大批,他们的庄园田产尽数收归国有。汉中近一半的良田可供贾成用于军屯。
然后便是蜀郡、汉阳、巴西三郡。
庞羲、赵韪叛乱,又牵连了一大批地方宗族豪右。贾成虽然没有大开杀戒,将这些人赶尽杀绝,但没收家产是肯定的。
而且他也没有独吞,所有平叛有功之人雨露均沾,大家或多或少都赏赐了一些田地,好处谁都没落下。
他的做法,非但没有引起益州本地势力的反感,反而因为没有大肆杀戮,还封官赏地,给他在益州带来了极高声望。
一大批底层士人得到朝廷和牧府录用,使得对他歌功颂德不断,益州无人不赞他仁义之士,国之良臣。
益州平叛之战,蜀郡程都平原三分之一土地良田收入国库,汉阳一半归朝廷所有,巴西更是大部成了朝廷军屯地。
对于这些数量高达千万亩以上的熟地良田,他缺的仅仅只是人力而已。
为此,他下令除保留汉中和蜀郡两地各一万野战部队以外,所有杂牌部队以及境外逃难过来的流民全部参与军屯,以保证这些土地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这时候,当初长平馆时期屯田百姓以及乡里义学学生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要知道长平馆屯田百姓足有五六万,这些人拥有丰富的屯田经验,能够以老带新发挥领头作用。
派出指导各郡学习先进种植技术的,也几乎都是这些百姓当中挑选出来的优秀人才。
这其中,有大字不识的老农,更多的是那些十五六岁,有一定文字基础的热血少年郎。
本身长安京畿地区的人,见识和文化素养就比西南偏僻郡县要高很多。他们曾经深受贾成恩德,自诩为贾成老部下,老子民,对贾成有着狂热的感情。有的至今还只称贾成为小郎君,并以能够这样称呼他为傲。
这些人带到蜀地各郡的,不仅仅是先进的农业技术,还教导底层农民粗浅文化知识,甚至还有对大司空贾成狂热的吹捧。
以至于多年以后,蜀地很多百姓只知有小郎君,大司空,而不知有天子。把自己家有饭吃、有衣穿,年年有结余归功于小郎君大司空带来的使者。
有的地方百姓还会自发建生祠,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贾成和使者的牌位供奉起来,香火居然很是旺盛。
有了充足的粮食为基础,从兴平三年(196年)开始,整个益州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