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三国之杀伐系统 > 第六十四回 完美主义诸葛亮

第六十四回 完美主义诸葛亮 (第2/2页)

“就算做的再好,也无法做到完美!”张毅说道:“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让执行可以保持在一定程度,比如说三成。然后我们再不断的提升自己,提升到五成七成,只要保持这个执行率不减少,我们就会不断的提高,并且接近完美。等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就可以提升政策,然后保持执行率。打个比方,就是这些政策就是给了我们一个水桶,我们的执行率就是水桶里面的水装几成满。当我们把水桶换成更大的,装满的成数不变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得到的水就变多了。“

可能张毅前面说的有点深奥,但是后面的比喻却通俗易懂,诸葛亮完全听懂了。

但是他一时半会儿还是没有办法转过弯来,他太聪明了,很难被人说服。他的世界观已经成型了,要知道他一直都是用管乐自比,他有着自己的报复。所以张毅也没有指望他能够转变,而是将他留在征东将军府,帮助他处理事情,他决定让诸葛亮看看自己是怎么处理政务的,势必亲为肯定是不行的。

诸葛亮在历史上就是因为过度操劳才死的那么早,在他做事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他非常的追求完美。军事上,北伐他选择了道路的时候,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就提出了兵出子午谷。魏延提出这个计策不是没有根据的,而是因为当时长安的守将夏侯楙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看到敌人到来,肯定会弃城而走,蜀军就可以一举拿下长安。

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同意,很多人说他是谨慎,怕魏延兵败。但是请注意,魏延当时只要五千兵马,并不是很多,只是诸葛亮大军的七八分之一左右。用这点兵马来赌关中,实在太合得来了。但是诸葛亮就是不赌,这是谨慎吗?的确是,但是我认为这是追求完美,他不想用任何的冒险办法来夺取胜利。因为就算再谨慎的人,也是可以适当用险的。

也正是这样的性格让诸葛亮在征讨南中的时候,选择了最慢的攻心计。他不想以后南中再反叛了,这也是追求完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再从他训练士兵上来看,其他两国都没有山地兵,他偏偏训练出来山地兵,而是还是精兵,专门用来在秦岭上作战。他为了对付曹魏的骑兵,创造了八阵图用来克制骑兵,为了让八阵图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发明了元戎弩。为了解决山地运粮不便,他有发明了木牛流马。而且征讨南中的时候,为了解决瘴气的侵害,他发明了武侯行军散。

如果诸葛亮仅仅是谨慎,他根本不会发明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所涉猎的行业太多了。而且还不止这些,据说诸葛亮南征的时候发明了馒头(馒头另外一说是张飞入蜀的时候发明的)。为了解决军粮问题和农民学习了蔓菁的种植方法,蔓菁后来被人称为诸葛菜。还有我们所知道的孔明灯;佧佤族传说诸葛亮教他们建房子、编竹萝;傣族传说当地佛殿顶部是按照诸葛亮的帽子来建造的,并且传说诸葛亮在南征的时候还发明了一种鼓,叫诸葛鼓;还有赤红喷火的木兽、从鲁班锁改良过来了孔明锁、益智用的孔明棋,还有传说地雷也是诸葛亮发明的。

没错,就是现代化的地雷,不过这个传说有点不靠谱,因为这个时候的很难说有火药,就算有也是最初的,能不能爆炸都说不定呢!

再有他治军非常严格,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他让赵云、邓芝吸引曹真重兵,结果赵云败退,并且损失不大的情况下依然降了赵云的职。要知道他对赵云很看重,赵云撤退回来军中还有多余的布匹,他甚至让赵云将这些布匹给赵云的部下分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降了赵云的职。

但从这些表现出来的情况,就足以说明诸葛亮不仅仅是谨慎了,他有点吹毛求疵了。如果诸葛亮追求的不是完美,不是绝对的话,他就算不给赵云升官也不会降他的职啊!要知道当时兵败,蜀军需要一个人来提振士气,赵云完全合适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