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米国之行(四) (第2/2页)
1975年,比尔盖茨从米国哈佛大学退学,跟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Beginners'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又译“培基”。
培基的意思,就是初学者的全方位符式指令代码,是一种设计给初学者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
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
谁也没想到,包括盖茨和艾伦,这个未来市值超万亿美元的电脑帝国,就是从这间小旅馆的房间里,孵化破壳的。
1977年,微软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于是搬到了西雅图的雷德蒙德市,在那里开发PC的编程软件。
不幸的是,就在上个月,艾伦查出罹患霍奇金氏病,不得已辞去了微软的职务。
这确实是一件憾事……
保罗艾伦一直以来,都掩盖在比尔盖茨的光环之下,人们只知道他和比尔盖茨共同创立了微软,却忘记了正是他把比尔盖茨引入到软件这个行业。
而就是这样一个软件业的精英,一个富于幻想的开拓者,一个为玩耍一掷千金的豪客,一个总是投资失败却成功积聚巨额财富的商界巨子,却在创造着一个传奇——他有取之不尽的财源、独树一帜的投资理念,也有与众不同的成功标准。
“两个优秀的人走在一起,互相影响,相得益彰,做出的必将是举世瞩目的壮举。”
无疑,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为这一说法做出了最好的印证。
1968年,两位电脑界奇才在米国的西雅图湖滨中学相遇,艾伦大盖茨两岁,以其丰富的知识折服了盖茨,而盖茨在计算机上的天分,又使艾伦倾慕不已。
就是这样,两个人成了好朋友,随后一同迈进了计算机王国。
艾伦是一个喜欢技术的人,所以,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
盖茨则以商业为主,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一人全揽。
微软的两位创始人就这样默契地配合,掀起了一场软件革.命。
有人说,没有保罗艾伦,微软也许不会出现,但如果不是托盖茨的福,艾伦也许连为自己所“失误”买单的钱,都不可能有。
而这并不是偶然,比尔盖茨曾这样说过:“有时决定你一生命运的就在于你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换句话说,从某种角度而言,你与之交往的人或许就是你的未来……”
保罗艾伦与比尔盖茨就是这样互相决定了未来。
哪么范建新的偶然到来,会给微软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范建新的到来只会加快米国计算机行业的健康发展,只会让微软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只会让微软的竞争力更强……
因为,范建新有后世的眼光。
他不会受控于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局限性,不会犯计算机研究方向性的错误,他更是知道跟谁合作最利于自己的发展……
这就是重生之人逆天的优势,即便天才也不能洞悉未来的发展,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能比常人多看一步就不容易了。
比尔盖茨,聘他为微软公司的技术顾问,既有薪资可拿,又能出入境方便,范建新何乐而不为呢?
比尔盖茨怎么也想不通,一个地球另一侧的华夏年轻人,怎么对计算机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这么牛的远瞻性?
比尔盖茨很在乎他的股份,他是根本不愿意转让股权的,若不是范建新对计算机行业有独到的见解,有利于微软的发展,即便微软公司的市值现在只值近百万美元,他也绝不会以15万美元的价格,就出让他拥有的10%的微软股份。
他自信,微软将来的发展是可期的,不过,这个华夏的冤大头愿意出15万美元受让10%的股份,怎么算,他都是划算的。只是在这之前,他从没有想过要转让股份。
而且,他更深知,范建新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对计算机的未来有着敏锐的前瞻性,与这样优秀的人站在一起,优秀将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元素、一种根基......
机会绝不是天外来物,而是人创造的。
优秀的人显然会带给你更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与优秀的人相处,可以学到优秀之人的处世和为人之道,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
毋庸置疑,保罗艾伦也是个优秀的人。
“范先生,噢……不,范兄弟。前不久,我与艾伦合作完成了他在微软的最后一件作品:一种新的BASIC语言,因为他被诊断出患有某种癌变的综合症,不得不离开了微软……”
盖茨说到这里,脸上露出忧伤、遗憾和担忧的神情。
与比尔盖茨的一番交谈,范建新发现这位微软的伟大创始人,有着诗人一样的气质和敏感,也有着商人一样的狡黠和逐利。
范建新当然要去见保罗艾伦,他占有微软40%的股份呢。
……
在西雅图的一个独居小院,范建新见到了保罗艾伦,这位微软帝国的第二号创始人。
范建新按照华夏人看望病人的习惯,带着一些水果和鲜花来到了保罗艾伦的家。
他与保罗艾伦畅谈起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这让有些虚弱的保罗艾伦激动不已,忘却了他正在生病,有种跃跃欲试、振翅待飞的感觉。
“我是生病了,不过医生对治愈我的病还是很乐观的,随着医学的日新月异的发展,霍奇金氏病不会是拦住我前行的拦路石……”
范建新并不急着跟保罗艾伦提转让微软股份的事,而是跟这位极其喜欢计算机技术的人,谈起未来计算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