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不停 (第2/2页)
上一次一万多移民半年粮就筹措不短时间,过年后乘北风季第二批北方移民马上会走。为什么如此短时间就凑起近万人?那是冬天饥寒交迫最为难过,每年京城那日不见有路毙的人由官府雇人拉出城门送去化人场的,寒潮降临上多时百计的。
这时常洵招收移民这些濒死之人大多数顾不得对去海外瘴气、蛮荒了,这与口渴喝盐卤一样,实在是顾眼前了。对此有御史想弹劾常洵趁人之危''趁火打劫''。
不过大多数官员还是认为此举让京城少了大部分乞丐,免了成千人冻饿而死,这一点京城的人都感觉到的。以此弹劾那怕再不爽常洵,老百姓不会赞这样的御史''刚直不阿、为民请命''的。反而轻一点认为这是太不顾是非,重一点那就是间接杀人。
还有大多数官员也不愿意在太子之位未彻底解决前刺激万历,圣旨上已经允许移民去大员岛,看到常洵将这些人移走了就担心他做大实在不该又不智。
因饥寒交迫在天津卫移民基地又已经有了六七千人,这些人老弱妇孺的比例还特别高,于垦荒而言实在也不算是最好的人选。
实际上最好的垦荒移民乃是战争难民,战争难民比例最高是青壮。还有他们的虚弱只是暂时缺少食物加体力消耗过度、恐惧、悲伤等等,只要安定下来吃几顿饱饭都是好劳动力。
不似常洵此时收留的人大多数属流离失所之人,不少家庭失去了壮劳动力,体质已经衰弱已极,质量比上一次还不如。常洵将他们移民走大部分官员认为乃是自找麻烦,也是实在找不到足够愿意去大员岛的移民才如此。
这样的猜测也有一定道理,不过他们不清楚常洵的打算。将乞丐之类也大规模移民走一方面乃是这些人在冬天会大批死去令常洵不忍,而且是运到大员岛那里暖和,只要四五百斤粮食就足够养活一个人了,而且他们只是产出少一些而不可能完全吃''白食''。
幼儿少年到了大员半工半读或半军半读成本也不大,十年时间常洵就有了一批工业、军事上的骨干。这些人比有家庭的人更忠心,之所以第一批没有大量收留主要是在大员缺粮食。
有了第一批近万参与垦荒的移民,他们上交的租子加余粮可以养活二万多人,如此再少许采购在大员岛就不会缺粮了。还有这样的移民每年只会一次,后面人数也会少了。又兼有示范作用,让人看到常洵将老弱妇孺移民也可以养活别说其他人了。
有这样的盘算常洵对北方第二批移民老弱妇孺多并不担心,还有意为之。让他担心的反而是春耕一开始动员筹集移民就不容易了,因为流民存量已经有较大的减少。特别是中大城市周围的人减少。而那地方动员容易,一下可以筹集不少人。
去小县城及镇子费力成效低,常洵之前也没有那么多人手。好在这时间人手方面增加了不少,接下来一方面就是深入基层,还有就是看那里有灾动员灾民,那里有暴乱让官员多判一些人''流放''大员岛。
而那些裹胁进暴乱的人只有极少数几个才''头生反骨'',或受邪教毒害成''造反专业户''的。其他人乃是一时激愤甚至是糊里糊涂参加了进去,还有当地士绅忌恨的人受牵连。
对这些人实际上分散安置,生活安定,一点危害性也没有。反倒是身强力壮属于垦荒最好的劳动力,只是这两类人对常洵而言属于可遇不可求啊。路远还不大好办,又要''说服''当地官员不是容易。
因过年时唯有移民筹集不停顿,常洵不免将注意力主要放在这里。不过这个注意力主要是在王府见了几次负责移民的人,与他们讨论了下面的工作并对他们进行了奖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