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成年人最好的生活观 (第2/2页)
“我们要主动去寻找那些能够增加我们能量,而不是削弱能量的人。”
那时,阿秀在百度,结识了一个对他职场生涯影响重大的同事。
当时他参与一个学术类的项目,其中一个环节是邀请知名学者。
他的操作路径是:发邀请函——没回——算了。
因为他觉得自己人微言轻,这些院士级别的学者,不答应是正常的,所以他只能广撒网捞到谁就算谁。
但他同事不是这样,邀请的学者发邮件没回:
打听到这个老师每天下午在清华西操场跑步,就去清华找他,连续一周陪他跑步,直到他同意;
打听到这个老师有什么讲座、课程,就一遍遍去现场商谈,上了这个老师一个月的课,直到他同意;
老师对陌生人有戒心,就拜托老师各种朋友介绍……
他想邀请的学者,基本都邀请到了,而且他还做了很多后续的工作,跟很多大专家处成了忘年交。
阿秀说:“他就像是身上插了火箭,那种巨大的热情不允许他拐弯,更不允许后退。”
受朋友影响,阿秀开始有了很大转变,遇到难事不再轻易放弃,逼自己迎难而上。
哲学家吉姆·罗恩曾提过密友五次元理论。
即一个人的财富和智慧,取决于和他亲密交往的5个朋友的平均值。
你身边经常交往的人才,决定了你的价值和圈层。
减少消耗你精力的社交,靠近能让你成长的朋友,才能为人生蓄能。
04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吸引力法则:一个人遇到的人和事,其实都是自身特质吸引来的。
自己是梧桐,凤凰才会来栖;自己是大海,百川才会来聚。
畅销书作家杨熹文曾在一家餐厅当服务员。
杨熹文喜欢读书写作,空闲时间就躲在角落看书写作,从不和其他服务员一起去逛街,讨论时下最流行的衣服。
久而久之,她就被一同打工的女孩们排斥、孤立了。
下班后她准备去图书馆看书,老板娘也会充满讽刺地说:“就你,还看书呢?”
但她从不理会他们,反而将那些嘲讽变成了她向上生长的动力。
她读了近200本书,一直坚持写文章发布在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上,后来机缘巧合下,她的文字被一家出版社看中,帮她出了第一本书。
她也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远离了那些瞧不起她的人。
网上一段话很火:
“如果你的志向是一只雄鹰,就不要和鸡窝里的群体一样,每天在庭前院后的一亩三分地转悠。
要记得你的梦想是展翅高飞,在云层里穿梭,你要去的地方是江河湖海,天涯海角。”
当你把自己修炼好了,自然而然就远离了烂人。
当你屏蔽了无用的信息,自然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作家周国平自称为宅男,他几十年如一日过着无聊的生活。
清晨,他会到公园绕湖快走一圈,然后和家人围在桌前享用早餐。
待到孩子出门上学,妻子出门工作后,他就一个人待在家里读书,写作。
陪伴他的只有一部手机,而多数时间他都会关掉手机,全身心投入创作。
早晚时分才打开手机看看新闻,处理一下相关事务。
他说,我每天要写作,阅读和写作不光占据了我的时间,并且占据了我的心灵,几十年这样坚持做下来,我也感觉很好,很享受。
时间就像一张网,撒在哪里,哪里就有收获。
在聒噪中流连,既是对时间的辜负,更是对心智的消磨。
成年人最该有的觉醒,是用有限的时间,去提升自己。
比尔·盖茨即便再忙,也会在一年之内,为自己留出两次“思考周”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躲在某个湖边小屋,切断一切社交网络,闭门谢客,只用来读书和思考,研究下一步商业决策。
生活中有太多的烂事,把主要精力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才能深挖自己的井。
如果有的聚会打乱了你的正常生活,直接拒绝就好;
如果有同事在工作上经常拖你后腿,远离他就好;
如果一个朋友严重影响了你的情绪,就把他请出自己的生活。
趁着你还有力的时候,少理烂人,专心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