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无启时 > 第二十章 水下通道系统

第二十章 水下通道系统 (第2/2页)

秦博认同萨沙的说法,他提出:“那么现在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管道是柔性的,且外围空间是空的。换句话说,我们看到小球团被抽拉成直线,可能并不存在真正的管道,而可能是像漩涡一样的极速水流将它们抽拉成我们看到的样子。二,如果是依靠实体管道,那么得需要维护,谁能维护这样的系统?”

萨沙想了想说:“我比较认同漩涡。那么看起来这是个意外了。不过这批球的信号特别定制成高强度的,和卫星对接。如果是漩涡抽走,不应该会在短时间内同时破坏球体,影响到信号灭失。”

秦博说:“小球被抽到一个范围后,突然宕机,信号是在同一位置逐个消失的。好像是进入了一个有屏蔽的区域。可能它们进入一个地下通道,信号无法穿透。”

萨沙表示反对:“我们丢球的地方就是地下,这批球在没入海之前的地下信号一直很强。”

秦博说:“那么小球后面消失的地方,地质和我们现在所处的地质不一样,可以屏蔽信号。就像白蛙之所的地质一样。”

萨沙说:“相隔这么远的两地,一个在陆地上,一个在深海里,有通道相连,一样可以屏蔽信号,可能意味着一样的地质材料。哎,秦博,你说这是为什么?”

秦博说:“打个比方,我们的铁路是一个系统,有统一的基建模式和软件控制调度,可以实现庞大的运输功能。古书上说的圣山下有通道联通,是不是一样作为运输之用。比如直接联通海洋,通道内利用水做载体,甚至可以利用潮汐做动力。事实上,地球的水域比陆地大得多,7分海洋三分陆地,假设有这样的地下水通道,加上我们之前看到过的远古电梯系统,运用类似小潜艇这样的运载工具,这会是一个很高效的个体化运输系统。”

我听着他们讨论,想象了一下秦博描述的情景,水下运输系统很科幻。不过,我忍不住插嘴问:“两位,请暂停一下,我有个疑问,这个情景想象起来很美好,但是建造这样一个运输系统,工程难度很很大吧。”

秦博想了想说:“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做不了这些事情。但是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盾构机在一百多年前的人们看起来也像神话一样。有些我们现在不能理解的工程,在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想开点,古人不比我们傻。”

萨沙拍了拍我的肩,说:“科技的发展远比我们想象的快,科技发展不是单靠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而是全世界几十亿人类的脑力激发的。要相信,人类很强。”

我点点头,很认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