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 第18章 英雄慷慨赴国殇

第18章 英雄慷慨赴国殇 (第2/2页)

此时源子雍的部队已经准备停当,接收到新的任务,立刻帅众向相州的治所邺城进发。

元鉴听说朝廷大军过来了,他没怎么听闻源子雍的名声,所以也没太当回事,派他的弟弟元斌之领兵在路上截击。

八月,源子雍大军行至汤阴,暂时安营下寨。元斌之以为有机可乘,遂率军夜袭。源子雍久经沙场,岂能这么简单就被暗算。他设下伏兵,将元彬之的偷袭部队包了饺子,元彬之本人侥幸逃出,一路拼死跑回邺城。源子雍趁机跟进,兵临邺城城下。

元鉴见元彬之大败而归,痛骂他一顿,派他赶紧去葛荣那里搬救兵。

元彬之刚走没多久,另外两路讨伐元鉴叛乱的部队也抵达邺城,一路是裴衍的部队,一路是李崇之子李神轨的部队。三军会合,将邺城围得水泄不通。

元鉴哪见过这样的阵势,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面对源子雍的大军,元鉴基本没有还手之力,没几天邺城就被攻陷,元鉴被杀,传首洛阳。当时葛荣正在全力攻打信都,没精力分兵救援,后来听闻邺城已被官军占领,也就不再理会。

朝廷一见源子雍果然厉害,这么轻松就平定了相州叛乱,马上把源子雍升为镇东将军,改封阳平县开国公,食邑两千五百户。裴衍则被升为假镇北将军,封临汝县开国功,食邑一千五百户。李神轨现在是胡太后的宠臣,这次出来只是刷个履历镀镀金,不在乎这些封赏,直接回朝复命,源子雍和裴衍则继续留在邺城,休整队伍准备讨伐葛荣。

但元鉴这么一耽误,信都那边已经坚持不住了。信都自春天被围,直到冬天都没有等到救兵,内部粮草断绝,兵众力尽,终于在十一月的时候被葛荣攻陷。冀州刺史元孚、元孚的哥哥防城都督元佑等人均被俘虏。葛荣入城之后,为笼络部下,将城内百姓全部驱逐出去,空出房屋让叛军居住。冀州百姓无处避寒,冻死者十之六七。

葛荣想昭显自己跟其他叛军首领不一样,并非滥杀无辜之人,于是没有直接处死元孚兄弟,而是召集手下将士开了个公判大会,一起讨论处置方法。元孚和元佑也算是有骨气人,争先把守城拒降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其他被俘的都督潘绍等数百人,则纷纷请求以身代元孚受死。葛荣见状,对手下众将感叹道,这些都是北魏的忠臣义士啊,你们要多跟这些人学学。于是将众人关押起来,一个也没有杀。

信都失守之后,胡太后坐不住了,即刻任命源子雍为冀州刺史,北上收复失地。

胡太后这招颇为不厚道,治所都没了,这个冀州刺史明显是个空头支票,能不能兑现就看你源子雍的本事了。

源子雍没有出兵。他这么做并非害怕葛荣,而是基于更理智的战略考虑。现在葛荣新得冀州,士气正旺,而且叛军现在有十几万之众,官军这边不过数万人,众寡悬殊,现在出兵很不明智,还有更好的做法。于是他给朝廷上了个奏章,详细阐述了一下自己的对策。现在正值北方的寒冬,葛荣的叛军缺衣少食,全靠着四处抢掠过活。信都虽然被攻陷,但城里早就没粮了,葛荣还是得不到任何补给。而官军这边虽然人数较少,但都驻扎在城内,兵卒保暖,后勤优势非常明显。这种情况下最好的策略就是坚壁清野,不与叛军正面对战,叛军没有粮食,用不了多久就会不战自乱。

源子雍这招简单直接切中要害,如果能据此实施,对葛荣来说绝对是致命一击。

无奈关键时刻队友不给力,这时候裴衍那边又出幺蛾子了。

裴衍出身河东裴氏,本人也确有一定才干,但问题是过于自负。他为了显示与众不同,早年甚至辞官不做跑到嵩山修道多年,奈何天不遂人愿,隐居时候基本没人理,重新出山之后,也一直未能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早先给元渊做副手也还罢了,毕竟人家是皇室亲王,但这次平定元鉴没能拿到首功,还处处被来自西北塞外的源子雍抢了风头,心中颇为不服气。裴衍决心在讨伐葛荣的过程中挣回面子,于是多次给朝廷上书,主动请求出兵去打葛荣。

现在北魏朝廷里庸人当道,包括胡太后在内,没人能理解源子雍的策略,倒是对裴衍主动请缨的做法大加赞赏。于是降旨催促源子雍和裴衍马上出兵,不得拖延。

出兵就出兵吧,但问题是圣旨里居然没有给源子雍和裴衍分主次,不知道谁听谁的。可能朝廷觉得人多力量大,一拥而上把葛荣灭了最好。但行军打仗,统一指挥是最重要的,各自为政令出多门乃军中大忌。

源子雍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赶紧给朝廷写信,说陛下最好能听从我原来的建议,坚守勿战。如果实在要打,请派裴衍自己出征,我留下来镇守邺城;再不行,就请让裴衍留在邺城,我自己去打葛荣。如果非要让我们俩一起出兵,恐怕会有大问题。

源子雍言辞恳切,奈何朝廷方面无人理解。裴衍都主动请战了,你居然不想跟人并肩作战,这不是故意制造事端,显示官军内部不团结么?不行,赶紧一起去。

源子雍见圣旨措辞强硬,知道再辩解也没用,只好跟裴衍各自率部从邺城出发北上。

官军进入阳平郡境内,源子雍认为已经到了叛军的活动范围,建议先安营扎寨,等打探清楚葛荣大军的情报后再做安排。但裴衍开始热血沸腾不冷静了,他跟源子雍说兵贵神速,你不走我自己走。

碰到这么个队友源子雍也没有办法,他很清楚裴衍如果孤军深入,必败无疑。源子雍不忍心眼看着队友陷入危险境地,只好也继续向前走。结果行至漳水附近,果然迎来了葛荣十万大军的突然袭击。

葛荣也是个有谋略的人,源子雍考虑到的情况他也考虑到了。现在叛军的优势是人多势众,士气也还不错,劣势是后勤粮草不济,所以只能速战速决,拖久了就会很麻烦,他非常担心官军采用坚壁清野的策略。在得知朝廷否决了源子雍的建议,命令官军主动出城野战的消息后,葛荣大喜过望。他也知道这次的对手源子雍很厉害,但如果双方在平原地区进行正面对决,官军就失去了城防优势,这时可以用人数来弥补战斗力的差异,只要能保证队伍不溃败,还是有很大胜算的。

葛荣激励将士的水平也很不错,他跟叛军将士说,诸位二次造反,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只能跟官军决一死战。这一仗如果打赢了就吃穿不愁,如果打输了大家都完蛋谁也别想跑,希望诸位听我指挥,别怕死,干就完了。

叛军大都是原来的北镇镇民,对朝廷不满已久,最近又迫于饥寒,知道只有跟着葛荣才有活路,于是众人群情激奋,士气空前高涨。

葛荣这次不玩虚的,直接命令全军压上,不计伤亡。叛军在宇文洛生等将领的带领下,从多个方向同时发动进攻。官军此时营寨未立,只能跟叛军展开野战。源子雍的部队一向训练有素,短时间内就组织起防守阵型奋勇抵抗,杀退了叛军的数次进攻。奈何叛军人数太多,而且都不怕死,红着眼睛踩着同伙的尸体潮水一样往前涌。双方激战多时,终因众寡悬殊,裴衍的部队先出现溃败,源子雍的部队被友军冲击,阵型也渐渐开始散乱,最后终于被叛军吞没。源子雍和儿子源延伯以身殉国,裴衍也战死在乱军之中。

葛荣大败官军之后,顺势挥军南下相州,包围了邺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