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弃舍 (第2/2页)
……
北魏与东唐国疆域国界之间相隔一条自南往北流的一条大河,名为垒河,河面广阔数十里,蜿蜒直上,注入北燕国南部的静春江。
垒河上下沿岸渡口足有数十处之多,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妃子渡。
相传数百年前,当时的大隋皇帝久处深宫,便想着出宫走走看看,可是此事一经提出,便惹来了众位大臣竭力反对,于是便炮制出了一出真假皇帝的戏码,故意安排一个傀儡假装自己称病欺诈臣子的视线,自己则暗自悄悄溜出了皇宫。
大隋皇都位于如今北魏辖内,垒河就在皇都的东边。由于皇帝出宫太急,不明白外面需要银钱度日,当他反应过来时,自己已经出了皇宫。
为了不使自己这次逃离计划失败,他便没有回去,所幸他颇识些武艺,路上也没能吃什么大亏,最后兜兜转转来到了垒河。
当时垒河作为联系南北的运河,商贩极多,好不繁华,皇帝身居深宫,如何见过这般阵仗,当即被这繁闹所吸引。
一连十余日,其间得识了一家开在垒河渡口河畔的一户酒家女子,初始还不知意,最后便双双入了爱河。正在此刻,朝中大臣来寻,皇帝见也闹够了,便现身回宫。
离去时答应一定回来了接她,谁知却一起不复返,那酒家女子等得心如死灰,便投河溺亡。
等到皇帝好不容易再次偷偷逃出皇宫来与她私会,却闻此噩耗,不禁涕泪不止,故而将这渡口取名为妃子渡,以祭奠那酒家女子的亡魂。
如今,数百载光阴缓缓流过,妃子渡的故事也变得越来越俗套老旧,可是这个渡口却一如过去那般繁华。
天下一十九州,独东唐国占据四州之地,版图之大位列各国之首。加之域内产物丰饶,土地肥沃,水道广布,人口又众,故而国力强盛。
北魏国与东唐国历代友好,两国矛盾鲜有发生,是以在这垒河两岸方才能够有如此繁华之貌。
此时河岸堤上停靠着一艘小舟,一个年迈船翁执着一支长长的青色竹竿立在船尾等候。
在漆黑船舱内,依稀飘着一点欲熄欲灭的昏黄烛火,舱内摆放着一张案桌,有两个人影相对而坐。
借着微弱的烛火,隐隐约约可见两人的模样,一人看上去不惑年纪,身上穿着淡蓝色丝绸衣袍,腰间还悬着一个香囊,故而整个船舱之中都飘散着淡淡的清香。
此人面目温和,唇上颌下留着整齐的胡须,颇有儒雅文士之气。
迎面那人正好与之相反,一袭破烂不堪的秽衣,蓬头垢面,身上还散着浓浓的臭汗味,闻之令人作呕。
此刻二人正交谈着,那个儒雅文士不断附和着对方的言语说辞,不急不缓。
形似乞儿那人则略有不耐,但是最后还是忍耐住了。
两人说着,船翁忽然在外面敲响船壁,儒雅文士当即挺身而起,对着乞儿男子拱手道:“先生所言我已所知,待我禀告过后,再与先生详谈!”
乞儿男子并没有起身相送,“天赐良机,就在眼前,孰是孰非,请家君自己掌握!”
儒雅文士并没有再说什么,拱手之后便出了船舱。
乞儿男子待那人走后便仰躺在舱内,目光盯着船顶,露出明亮如炽阳的光芒,“这紫髯老儿果然沉得住气,老子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居然还持观望态度,不愧是有皇宰大才的名号!看来有必要唤个助手来吹吹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