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人类的余途 > 第五章 悬案?

第五章 悬案? (第2/2页)

余途当然看到了老胡和父亲的这段无声交流,想必一会吃饭的时候老爹有话要对自己说。便没有细究。

市公安局办公楼,刘明急急忙忙的走进了开着门的队长办公室。“吴队,当事人笔录都做好了,刘秘书说自己是接到市委黄秘书长的电话才派人去接余锐的,但黄秘书长表示根本没打过这个电话。我去查了通话记录,这个时间点确实有一通电话打到刘秘书座机,但是虚拟IP。并不是黄秘书长的号码”

吴省朝刘明摊了摊手,刘明回以一个疑惑的表情。

“通话记录呢?”

“哦,直接投送给您了,您看下。”刘明指了指办公桌上一小块透明屏幕。

吴省无奈的摇了摇头,带上了耳机,唤醒了屏幕。这是警队新配的办公系统,带上耳机接收器,可以通过脑电波触发指令。最近机关单位都在试用配发。吴省实在不是很喜欢这个新鲜玩意。且不说电波指令识别不是很准确,有时候需要手动或者语音纠正。就从个人喜好而言,他还是更喜欢看纸质材料的感觉。但队里这帮小年轻就喜欢整这种新鲜玩意,虽然还轮不到人手一台,但他们肯定不会放过尝试这东西的一切机会。

吴省脑海里控制着屏幕调取指令,这不又失败了,只得上手。

“让技术组跟这个IP了吗?”

“嗯,已经给他们了,晚点就会有结果。”

“和市委确认过到底有没有会议要余锐参加的?”

“确认过,BJ确实有人来,但上午刚到,还没有涉及到瀚海集团的会议。”

“那你让队里分头去查查刘秘书和货车司机的个人情况,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当事人都有什么交集没有。还有催下交警队尽快出这两辆车的检测结果。去吧!”

“好的,吴队。”

吴省摘下了耳机,拿在手里发起了呆。是这玩意识别准确率太低了,还是我脑电波太弱。记得上学时候去科技馆玩脑电波控制物体的游戏,自己总是赢不了小伙伴。所以即使不喜欢这新系统,但每次还是会先尝试用脑波控制,想着多用用是不是能锻炼自己的脑电波信号,但看起来效果并不明显。

将耳机丢在一边,吴省开始思考起了案子。本来只是一起的交通事故,但交警在确定事故责任调取录像时发现,两边的路口居然都是绿灯。准备以无信号灯路口判定相关责任,那边货车司机路口不减速被定了全责,自然是不服气的,要求复议。另一方又牵扯到市委的专车,交警总队也头疼。就以红绿灯信号可能被篡改并且涉及市府人员安全的理由,要求刑警总队也派人协同办理这个案子。但落实到具体情况,交警那边一开始就给刑警队带了高帽子:刑警队的同志才是主心骨,他们负责打打下手就行。

这案子着实有些烫手啊!事故发生才几个小时,局长就接到了副书记的电话,随后这一层层的压力都转嫁到了吴省身上。就案子本身,他自己还没带队展开深入调查就发现了这么多疑点。首先当事人余锐要开的这个会根本不存在,然后虚拟IP的电话,路口信号灯的错乱,正巧经过路口的货车……

作为一名警察,经手过这么多案子,吴省自然明白没有完美的作案。根据物质交换原理,人过必留痕,再精密的犯罪设计也会留下破绽。回头翻看那些知名的悬案,往往是由于一些巧合以及侦查人员的疏忽,从而失去第一时间破案的机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件留下的线索会越来越少,悬案就此产生。

要知道犯罪嫌疑人作案的时候必定会犯错,当然警察侦破案件的时候也会犯错。侦查人员试错的机会更多一些,他们只要将错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错失关键的证据和节点,就能破案。随着科技的进步,侦查人员就是想犯错,机会也不多了,而留给嫌疑人的犯错空间则越来越小了。

吴省从警这些年,清楚的知道在这个时代,基本不会有破不了的悬案。望着屏幕里的案件资料,虽然侦查才刚刚开始,但现有的线索根本没有任何指向,他根本不知道调查完当事人的社会关系,等着网络组的信号追踪和车辆检测结果出来后,他还能做些什么!

“现在要是还有能左右案件成为悬案的因素,那应该就是人心了。”吴省关掉了电脑屏幕,轻轻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