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大学馆 (第2/2页)
美学著作:《修辞学》、《诗学》、《亚历山大修辞学》。
每一大类的旁边都给出了极简略的说明,苏烨越看越震惊,这位亚里士多德之博学,苏烨只找到一位可与其媲美的人,哦,看亚里士多德的介绍,此人与亚里士多德竟然是同一时代的人,那就是墨子!
苏烨有些发蒙,一千多年前,在东方和西方竟然同时出现了文化极大成者,别人不知道,可是苏烨知道的很清楚,因为宗门最尊崇的圣人并非是孔圣人而是墨子!宗门的藏经阁里收藏着墨子所有的典籍。
单说逻辑学,墨子的逻辑学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由这一思维法则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一系列的思维方法。他把思维的基核方法概括为“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也就是说,思维的目的是要探求客观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探求反映这种必然联系的形式,并用“名”、“辞”、“说”表达出来。“以类取,以类予”,相当于现代逻辑学的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此外,墨子还总结出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推理方法,从而使墨子的辩学形成为一个有条不紊、系统分明的体系。
虽然还没有仔细拜读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但苏烨相信墨子的逻辑学绝不会亚于这位西方圣人的。
墨子不仅有着认识论逻辑学作为思维方法,还有更高层次的政治理想,高超的军事思想,还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从理性高度看待数学,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
墨子还是一位教育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平民学校,就是墨子在三十岁前创办的。这个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史称“弟子弥丰充满天下”。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相比。墨子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
苏门继承的学术思想几乎是由墨子一门承袭而来,民生为本,注重推理,重视实践,强调创新。今天在遥远的西方佛罗伦萨,居然看到了一位与墨子有着几乎一样成就的人,怎不让苏烨啧啧稀奇!
与亚里士多德并排放着的是柏拉图的作品,有《申辩篇》、《克力同篇》、《尤息弗罗篇》、《拉刻斯篇》、《斐多篇》、《伊翁篇》、《普罗泰戈拉篇》、《查米德斯篇》、《吕雪斯篇》、《高尔吉亚篇》、《曼诺篇》、《优苔谟斯篇》、
《大西庇阿斯篇》、《小西庇阿斯篇》、《克拉底鲁篇》、《美内克索斯篇》、
《会饮篇》、《理想国》、《菲德罗篇》、《泰阿泰德篇》、《巴门尼德篇》、
《智者篇》、《政治家篇》、《菲利布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
《法律篇》。
苏烨看了介绍才知道此人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有其师又有其徒,不愧是希腊古代贤人。
苏烨继续看过去的有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等人的医学著作,欧几里德、阿基米德、托勒密等人的数学、天文学著作,还有大量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古希腊罗马的戏剧作品,苏烨还看到了一本熟悉的作品,就是李维的《罗马史》,他在马基雅维利的书房里看到过,除了这本历史著作还有塔西陀的《演说家对话录》、《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等。
当然更多的是宗教学的著作,除了有各种版本的圣经之外,重要的有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与《忏悔录》等等,卷帙浩繁,一眼望去,真是数不胜数。与之前的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书籍有所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书籍是纸质的,宗教类的书籍大都数是羊皮纸书写的,更显得特别古朴而沧桑。
苏烨边看边赞叹,还有点发愁,这么多的书籍,从哪里开始看呢。书籍一多,喜欢读书的人便会又欢喜又发愁,什么时候读得完呢?
苏烨在整个藏书馆里绕了一圏,就已经用了一柱香的时间,哦,用这里人的计时方法,应该说是用了半个小时吧。突然在墙壁的角落处看到了一些卷轴,上面还有不少的灰尘,显然是很久没有人去动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