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内阁建议 (第2/2页)
“不必紧张,我也就随口说说而已!”
朱标摆了摆手,看着蓝斌脸上紧张模样,又主动岔开话题道:“你既然如此说,那你可有解决办法!”
“我有一点浅见,还请表哥指正!”蓝斌郑重其事道。
朱标饶有兴致道:“说说看!”
其实他对蓝斌的浅见,没什么兴趣,也不觉得蓝斌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倒不是他对蓝斌有成见,而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一向是皇上勤政,皇权就大于臣权。
皇上懒政,皇权就会旁落,臣权趁机上位。皇上也就成了朝廷傀儡,臣子才是朝廷掌权人。
别的朝代如何,他不评价,但大明,他父皇朱元璋是决不允许出现臣权大于皇权的现象。
胡惟庸被扳倒,号称文官最高官职,荣誉的丞相之位,被取缔。
换而言之,想减轻他和他父皇的忙碌,除非放权,否者什么办法都没用。
可放权,他父皇是坚决不同意,也不可能把好不容易拿到手的相权,又还回去。
这么一来,解决他和他父皇的忙碌,就是无解之题。
只是蓝斌一片赤诚之心,他不忍拒绝,只能成全蓝斌了。
“表哥,可建议皇上成立内阁!”蓝斌认真道。
“内阁是何物?”
朱标又被戳到知识盲区,回想历朝历代各种官制,都未想起内阁是何物,不由有些茫然道。
蓝斌笑道:“简单说,内阁就是辅助皇上处理政事的秘书机构。”
其实过上两年,朱元璋扛不住长期这种劳累,就会琢磨出内阁的原始形态。
那就是设置殿阁大学士,辅助他处理朝政大事。
但决定权,依旧被朱元璋牢牢抓在手上。
只不过经过时间沉淀,文官集体有意,无意,不断的蚕食皇权,内阁最终演变成另外一种类似宰相的制度。
只是这个宰相,从最初的一人,演变成内阁的多人。
不过他作为勋贵后代,皇权坚定拥护者,不可能给文官集体坐大的机会。
换而言之,他即便是建议内阁制度,也不会按着明朝演化的成熟内阁制度去做,而是一开始,就限制内阁的权力,杜绝文臣坐大的机会。
“你这个提议有意思,快详细和我说说!”朱标没想到蓝斌真提出了解决办法,大感意外之余,兴致大增,催促了起来。
蓝斌又道:“皇上可以在朝臣,或是社会上挑选一批,品性过关,能力强的人。成立内阁,也就是皇上的秘书机构。”
“替皇上处理奏疏,但他们只有建议权,没有议事权,也没有决策权。”
“另外为了防止内阁坐大,内阁成员不设品级,不得是六部官员,五年一换,不得延长留任时间。”
明朝的文官之所以能坐大,除了明朝出了很多奇葩皇帝,不断地作死之外,内阁阁臣由六部尚书担任,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