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黄河蓝湖绿镇 > 第7章 意气

第7章 意气 (第2/2页)

嫌疑犯真的存在吗?我甚至大脑不受理性控制,沉溺于狂想,此人是如何出现在了犯罪现场,尔后又杳无踪迹的?嫌疑人如薛定谔的猫,只有在抓到时才能昭然若揭,在此之前,此人如鬼魂一样存在于虚无,只在意念间,但是在刑警队的案卷里,此人是存在的。

又轮到焦所长与我值夜班,值班同事都没有了平日的轻松和调侃,心里都不平静,眼下只能扬汤止沸,通过高压震慑犯罪嫌疑人施暴,而无从下手捕捉,以了后患。

熬到十点左右,夜色愈加浓重,风从蓝湖水面经过,挟着湿润的腥臊,搅拌着夜的气息,似乎有星点的雨伴随其中,网一样笼罩了人的心情。

焦所长在所里坐镇,我带领联防队员,开了警车,出了镇区,在绣花厂附近的道路上巡逻,警笛开启,呼啸声穿透夜空,向外播散。警车的大灯关闭,透过玻璃,可以观察到路边的环境,我眼睛扫视着树木慢慢地后退,心绪不宁,充满了愤懑,思考着假如嫌疑人今夜出动,他会隐蔽在哪处阴暗之中?

绿镇人口不是很多,商业也不是很繁华,走夜路的人很少,偶有骑车或步行的村民,见到警车会停下来,注视着警车擦肩而过,以示致意,因为黑夜间看到闪烁的警灯会生出一种安全感。以绣花厂为核心的乡间道路,我们巡逻了两遍,时间也已将近午夜,没有发现什么特殊迹象,同事们也有些疲倦,看来平淡的一夜马上就要过去了。

我忽然思考起休谟对先验理性的质疑,因与果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假如因是感觉的联想,那果就很难推理出。嫌疑人强奸行为的“因”更多是内在的,而按图索骥,由“果”探“因”则更难同真,看上去如命题逻辑里的赋值法,那我们凭天气、环境和时间,恐怕很难窥探嫌疑人行为之“因”。这样看来,破案是盲目的,嫌疑人行为是随机的,但又脱离不开墨菲法则,在其生存之中,强奸动机总有一天会促使他再次行动。

我的大脑正信马由缰,忽然警车“吱”的一声刹车,停了下来。司机拿出手灯,照向车窗外的树丛,大家紧绷着神经高度警觉,没人也想从路边抠出个人来,何况是有些蛛丝马迹。果然在手灯的光影里,一个人做着扎裤子的动作,从路边树丛中尴尬地走了出来,我立马打了个激灵,眼睛盯着灯光锁定的人影,手下意识地伸向脚边放着的警棍。

不过那人好像并不惊慌,慢条斯理地扎好裤子,挺挺身子,以调整腰带的舒适度,用手打着眼罩,慢慢地向警车走过来。手灯的光始终没有离开那个人,不过近了些,我忽然觉得这个身影是那么熟悉,仔细看,竟然是夫子村的河秋索。

一股失望向我袭来,但接着是一种愤恨的情绪,我在车里吩咐联防同事:“深更半夜的,躲躲闪闪,肯定不干好事,带他回所里。”

两个同事开了车门,下车拉住河秋索的两只胳膊,不由分说地拉他进了警车,河秋索挣扎着,嘴里嚷着:“我是河秋索,干什么这是?误会啊!”

但河秋索看到我在前排坐着,并不出声,马上不再说话了,老实地靠在车座上。

警车回到派出所里的时候,焦所长并没有像平时一样,在楼上他的办公室里等候,而是在值班室里踱步。值班室在一楼最外的房间,靠近派出所的大铁门,房门向走廊开门,比邻近的房间要大些。焦所长看到河秋索从车上下来,有些诧异,河秋索有了些底气,亲热地说道:“焦所长,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伙计们带我来喝茶,改天我得安排一桌儿,和伙计们聚聚。”

河秋索走进警务室里后,焦所长眼睛探寻地望着我,我解释道:“所长,各要道路段全部巡查了多遍,没有什么异常,眼见已半夜了,在村道路树丛后发现了河秋索,行为有些可疑,拉回来问问。”

焦所长不置可否,随口说道:“简单地问问他,也不用记笔录,赶紧叫他回去,这种人顶多就是干些拈花惹草的勾当。”

我望着焦所长回自己办公室的背影,有些后悔自己的意气用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