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52章 (第2/2页)
“河东俞氏,乃汉末时,于禹州兴,历汉魏晋,凡二百余年矣,见兴亡交替,已有三朝。历来天下大位,有德者居之,所谓天命,实乃人心。家族传至我父,受晋之惠,安分从时,自北方大乱,仍孤守河东,艰难求存,以待为君效命。”
“皇上可知,俞氏玄甲军,是吾妹所创。她收纳流民,贩卖盐铁,兴修水利,耕作农田,苦心孤诣给养拉拔,才有此军。前洛阳有难,吾妹命玄甲军出征,其悍不畏死,转战千里,终于护得帝驾在长安得以喘息。古语有言,士可杀不可辱,吾妹岂可以平常女子论之,其为功臣。皇上先欲辱之,后欲杀之,令人寒心。”
司马炽被俞近之气势压迫的惊惧不堪,他色厉内荏的反驳道:
“朕原本是想册立她为后妃的,是你们都不同意,看朕流落失势在此,都瞧不上我。”
俞近之望着他那副,许以后妃之位,理所当然天下女子都该感恩戴德的样子,不由冷笑:
“许以后妃之位?可我听说的是,皇上怕掌控不了俞氏,也不信任俞氏,要留一个人质在手上吗?”
皇上身边簇拥的长安城旧臣震惊,司马炽惊惧。他们在想,俞近之怎么知道的,明明这是他们私底下的密议。
迂腐的老臣恼羞成怒,咒骂道:“防着你们又如何?你们这些带兵的将领,一个个拥兵自重,不臣之心若起又待如何,本就该防。”
俞近之仰天大笑:“说的好,这是你们的心声吧,本就该防。所以你们就猜忌,就防备,就疏远,就敢趁机肆意侮辱。”他收了笑,眼神中全是冰冷。
李愈还带着侍卫,护着皇帝大臣,与扶光带来的兵对峙着。
对话他听的一清二楚。
他自嘲的想,扶光真幸运,跟着这样好的俞氏大公子和她。
他们是明白什么叫信任的。
而自己跟的主子,不提也罢。
俞近之收起眼中情绪,行一大礼,拜别皇帝:“皇上保重,俞氏玄甲军,该回河东,守护河东几十万百姓了。”
大臣在后面跳脚大骂:“悖逆!这是悖逆啊!后世史书,必有你俞氏骂名!”
俞近之,头也不回的走了。
俞近之替代俞羲和下令,命大军开拔,离开长安。
长安城中,无人能阻止这支军队的离去。
她是以女子之身任主公的异类,如今体弱,只得将军权交给了哥哥。
“哥哥,是因我负了朝廷,不是你,但背弃旧主的名声,后世史书却会记在你的身上。”
俞羲和愧疚的望着俞近之。
她坐在东行的马车上,车粼粼,马萧萧,蜿蜒的玄甲军拉成非常长的队伍。
日暮里,黯淡的长安城渐行渐远。
如同他们来的时候,城中居民闭户坚守,不敢开门。他们离去的时候,同样也是萧瑟一片,无人相送。
俞羲和心中不好受,世之英雄,却这样籍籍无名的退走长安,带着千古骂名。
“傻孩子,你是我的妹妹,咱们两个人争这个骂名,争什么呢?你问问这些将士们,问问扶光,他们都是自己真心要走。贰臣骂名,我不在乎,他们也都不在乎,只要你活着。”
离开的军队人数非常多,达到了他们来时的五倍。
俞羲和没有看见,长安城那些紧闭的门扉后面,是孤老弱小无法离开,他们泪眼涟涟的躲在窗后门后,他们知道,家中子侄就在这离去的队伍中。
他们是长安最后的青壮男子,留下来的老人都知道,大概他们这些老东西活命的机会不大了。
就在大军即将出城的时候,死寂的气氛中,突然响起一个老者的号哭:
“将军!将军为何要走啊!”
一个老翁拄着拐杖从家里奔出来,后面搀扶他的是个年轻女子。
正是扶光他们进长安城第一日,夜宿在其家门外的年老里长和他的女儿。
他跪倒在大军一侧,面对着长安百姓最后的活命的希望,痛哭流涕。
扶光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他想说,我的离去,是为了一个人。他想说,抱歉,天下事,忠诚与仁义难以两全。
他想说的很多,可是看着身侧护卫的马车,马车里那个病弱的女子,他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随着里长的号哭,越来越多的哭声响起,都来自孤老民众的家里。
只见一只细白修长的手,推开车窗,掀开车帘。车窗后露出半面雪白的病容。
俞羲和对跪在地上的老者说:“老伯,如果长安已无牵挂,如果,信得过我河东俞氏,那就收拾东西,跟我们走吧。”
她的声音不大,有些虚弱。因连日缺损,好容易在许叔云的抢救下,夺回一条命,底气自然不足。
但她的声音听在里长耳中,是清清楚楚,振聋发聩。
“扶光,传话给哥哥,让他下令,大军停留半个时辰,等携百姓一起出城,回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