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北周末路 (第2/2页)
杨坚还有有些不安,他又转头看了看相面大师来和。
“随公放心,您有帝王之相,之前我怕您遭受到王轨、宇文宪等人的陷害,所以故意在他们面前说您相貌平平。您此去辅政,必定能成就大业!”来和一锤定音,在场人无不欢欣鼓舞。
“好吧,既然各位如此信任我,我就试试吧。”杨坚答应了。
杨坚对外宣称,接受了天元皇帝的诏令,要进宫侍奉汤药,堂而皇之地就入宫了。杨坚进宫后,看到颜之仪、宇文赞二人已早自己一步来到,开始心虚起来,表面还是很镇定。
“大胆杨坚,没有皇帝诏令,你来宫中干什么?”颜之仪怒斥着。
“身为臣子,理应为皇帝侍奉汤药,”杨坚故作镇定,反而质问,“陛下也没有下诏让汉王入宫呀?”
此时的宇文赟已经不省人事,奄奄一息,颜之仪也确实没法让宇文赟下诏令,一时间不知怎么反驳。毕竟宇文赞是亲弟弟,而且万一宇文赟清醒过来,大概率是同意宇文赞而不是他杨坚这个外人辅政的。杨坚立刻派人去找郑译商议对策。
try{ggauto();} catch(ex){}
郑译马上带皇甫绩、刘昉、柳裘、杨雄、卢贲等人入宫,冲到了宇文赟的卧榻之前。颜之仪、宇文赞二人一时呆住了,不知如何是好,杨坚当机立断,一声拿下,二人立刻被卢贲控制住。
就在双方争执之际,宇文赟其实咽气了,宇文赟死前,眼睛一直盯着杨坚,不知道他是否在悔恨自己没有早点解决这个野心家。按照谁受益谁就是凶手来推理,宇文赟之死,很可能杨坚在幕后操控着一切,毕竟宇文赟实在太年轻了,不应该说死就死,可惜,我们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杨坚就是凶手。
宇文赟死了,谥号为“宣”,也就是北周宣帝,年仅二十一岁,大学都没毕业的年纪!宇文赟当政以来,干了几件大事:诛杀能人宇文宪、王轨等,平定幽州、收复淮南,和突厥联姻搞外交,加强自身权威搞改革。这些事,从道德层面去看,宇文赟不是什么好鸟;从巩固政权、推动帝国事业发展层面看,宇文赟的功绩是承前启后的。
站在制高点批评宇文赟固然很爽,但推动历史进程的往往是结果,而不是皇帝的个人私德。可惜,宇文赟死的太早,再给他十年时间,一定能在宇文邕打下的基础上,摆平国内各大利益集团,说不定南下灭陈也是可以的,到那时候,杨坚还会有机会篡夺北周么?可惜历史不容假设,杨坚就是运气好。
6.杨坚登场
“陛下!”颜之仪痛哭失声,他是真伤心。郑译一看皇帝死了,下令秘不发丧,下诏让杨坚都督中外诸军事。这诏书当然不是宇文赟的意思,颜之仪一清二楚,便拒绝在诏书上签字。
“颜大人,随公德高望重、功勋卓著,他不辅政,谁敢辅政?”刘昉质问道。
颜之仪愤愤不平,大声说:“天元皇帝已升天,继位的皇帝还很年幼,总理朝政的重任应该由宗室中有才能的人担任。现今赵王宇文招年纪最大,他既是宗室至亲,不论德行和才干,理当担负辅政重任。你们诸位备受朝廷恩惠,应当考虑怎样才能尽忠报国才是,怎么能够把天下的权柄授与他姓之人呢!我颜之仪有死而已,绝不能欺骗先帝的在天之灵。”
的确,宇文招比宇文赞要强很多,因为宇文招在地方上,颜之仪没办法才选的宇文赞。
“你,你!”刘昉气得说不出话来。
“这诏书,没有你签字,也能颁布!我们走!”郑译说。郑译的办法就是代替颜之仪签字,然后颁布诏书。于是,在窦荣定、卢贲等人的运作下,长安的戍卫以及皇宫的禁卫军,全部都听从了杨坚的调遣,掌控了军队,这就是专权的第一步。
听刘昉转述了颜之仪的话,杨坚顿感不妙,没想到,以宇文招为代表的五王,影响力这么大。原来宇文赟并不是糊涂,将五王下放地方,并不是流放,而是以此拱卫京师!想要独揽朝政,这五王就是杨坚最大的障碍。杨坚找来郭荣、庞晃、裴矩、宇文庆、窦荣定几人商议对策。
“五王还不知道天元皇帝的死讯,我们得尽快把他们召集到长安控制起来。”郭荣说。
“对,我们用天元皇帝的名义下诏,他们不会怀疑的。”庞晃道。
窦荣定有不同的意见:“纸包不住火,五王终究会知道天元皇帝暴毙的消息,他们不会束手就擒,还是要派出得力干将,才能让五王乖乖回到长安。”
“对,窦将军的办法才是万全之策。”宇文庆说。
杨坚做事谨慎,他采取了窦荣定的意见,便以宇文赟的名义下诏,以千金公主不日远嫁为由,请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五人入朝观礼。同时,杨坚派出崔彭等人前往宣旨意,如果有必要就采取非常手段。崔彭,博陵崔氏,已投靠杨坚。
接下来就是索要兵符和玉玺印绶了,而这些东西都是颜之仪在保管。
“颜大人,请问兵符和玺印是否在你那里呢?”杨坚这是明知故问,算是给颜之仪很大的面子。
颜之仪不吃这一套,他只认死理:“这是天子使用的东西,自然有人掌管,随公凭什么索要天子的兵符印玺呢?”
好你个颜之仪,敬酒不吃吃罚酒,给你脸你不要,那就别怪我了!杨坚怒了,叫人把颜之仪拖下去砍了,但立刻被乐运、元岩二人劝阻。二位的立场和颜之仪一样,不支持杨坚,但事不由己,也没有表示明确反对。很快,窦荣定、郭荣、郑译等死党也来劝阻,说颜之仪的声望很大,杀掉这种忠臣有损名声。
杨坚听进去了。消气后,杨坚打发颜之仪去西部边疆做了郡守,眼不见心不烦。
五月二十三日,杨坚公开了宇文赟的死讯,并为他发丧。直到这一刻,天下人才知道宇文赟死了,才知道杨坚已控制了朝政,现在就是选边站队的时候,是支持杨家还是支持宇文家,丧事期间就是一个很好的窗口。
杨坚首先想拉拢的是李德林。英雄所见略同,当年宇文邕灭北齐后,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得到了李德林,杨坚也不例外。杨坚派杨雄去喊话:“朝廷让我总管文武大事,委任我管理国家,我想和你一起谋划大事,希望公辅兄不要推辞。”
“愿意追随杨公,万死不辞。”李德林当场就答应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在政治斗争中,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道德操守没有直接关系,不过是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罢了,李德林从杨坚身上看到了前途和希望。我们不能因此否认颜之仪的高风亮节,大是大非面前总有人选择忠于本心。二人的选择孰优孰劣,是多维度的,还真不好评判。
把杨坚捧上天后,刘昉、郑译二人自以为功劳最大,他们私底下想让杨坚担任大冢宰,郑译担任大司马,刘昉担任小冢宰。杨雄得知后,暗中告诉了杨坚,杨坚面露不悦。这两个小人,没啥别的本事,不过是把我捧出来而已,真以为自己立了多大功劳,要和我共同分享权力?
杨坚找来李德林,揭露了刘、郑二人的想法,虚心请教:“公辅,我应该怎么安排好呢?”
“郑、刘二人华而不实,难当大任。您应该担任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否则就不能服众。”李德林说。
有了李德林的支持,杨坚就放手去干了。
二十六日,宇文阐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并下令让窦炽停止修建洛阳宫,窦炽在洛阳待命;尊称阿史那氏为太皇太后,李娥姿为太帝太后,杨丽华为皇太后,朱满月为帝太后;废陈皇后、元皇后、尉迟皇后出家为尼姑。同时,任命汉王宇文赞为上柱国、右大丞相;任命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秦王宇文贽为上柱国;下令把正阳宫改成杨坚的丞相府,朝中百官都必须率领下属服从左大丞相杨坚的命令。
自然,这一切都是杨坚的意思,宇文阐不过是个橡皮图章而已。宇文赞没啥执政能力,杨坚让他和自己平起平坐不过是为了安慰宇文皇族罢了;宇文贽,宇文赟三弟。
杨坚是通过阴谋上台的,支持他的人都沾亲带故,但更庞大的官僚集团并没有真心归附,所以无论到哪儿他都带着卢贲,害怕自己被刺杀。别的不说,以宇文招为代表的五王,是绝对不会拥护杨坚的;还有尉迟迥这个铁杆的宇文亲信,他是宇文泰的外甥,宇文邕的表兄弟,然而在辅政的名单中居然没有一席之地,他怎么可能满意呢?
当日,杨坚打算去正阳宫办公,百官不知道是否要跟随,都在犹豫观望中。
“想要求取富贵的,随我来!”杨坚登高一呼,然后转身就走了,李德林、杨雄、庞晃等人紧随其后。剩下那帮人三三两两在一起议论,有的愿意追随,有的又扭扭捏捏,有的则表示拒绝。
这时候卢贲带着全副武装的士兵来到了,士兵们列好阵型,全部刀剑出鞘。卢贲缓步向前,恶狠狠地说:“诸位,今天要么追随左丞相,要么死,自己选吧!”卢贲一锤定音,百官不敢动弹,再没有一个人表示敢离去,不走就是支持,其中留下来的就有长孙览、于智、崔猷、乐运、长孙晟等人。卢贲很满意,跟着杨坚朝着正阳宫走。
来到宫门口,士兵不让杨坚进去,卢贲上前交涉,士兵依然不后退。“你们这几人有我身后的人多么?还不让开,今天是想死对吧?”卢贲不再客气,瞪大了双眼,他身后的士兵也全部拔出了刀。直到这时候,宫门口的士兵才让出一条路,杨坚一行进入正阳宫。
进入办公地点,第一件事,杨坚让卢贲掌管丞相府的警卫工作,全面接管之前的宿卫部队;其次,任命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昉为丞相府司马,郭荣为相府参军,李德林为书记、仪同大将军;任命庞晃为开府,监察左右官员,窦荣定统率左右宫伯,镇守天台,负责小皇帝宇文阐的安全。
很快,同学元谐、王谊、崔仲方都靠拢过来,元谐在长安任职大将军,王谊在地方任郑州总管。崔仲方是崔猷的儿子,爱读书,有才干,跟随宇文邕东征、跟随王轨讨伐吴明彻有功,官居少内史。
上阵父子兵,打架亲兄弟。杨坚登顶的过程中,他的兄弟儿子们也各有表现。杨坚长子杨勇,现年十四岁,被立为世子,拜为大将军、左司卫,封长宁郡公。至于杨广等其他几个儿子,年纪还太小,暂时没有官职。杨丽华、杨勇、杨广等都是独孤伽罗的孩子,杨坚的“专一”是天下闻名的,因为他老婆独孤伽罗不允许他不专一。
再说杨坚的兄弟。杨坚共有兄弟五人,同胞二弟杨整东征中战死。
同胞三弟杨瓒英俊帅气,是宇文邕的妹夫,而且喜欢结交文人雅士,在宇文邕的时代,他的名气就在杨坚之上,时人昵称他为“杨三郎”,宇文邕东征灭齐的时候,就把留守长安的重任交给了他,正因为他如此优秀,又受宇文家的重用,他对宇文家一直比较忠心,对大哥杨坚就没什么好感。但杨坚一直很欣赏这个弟弟,便派杨勇去请求他入朝共商大事。
杨瓒果断拒绝了。
“三叔,您就入朝和我父亲共事吧,我父亲需要您。”杨勇恳切地说。
杨瓒生气地说:“做随国公恐怕还保不住家人的性命,为什么要去做灭族的事呢?我一定会阻止大哥的!”
杨勇回来后,转告了杨赞的话。杨坚叹气说:“三郎这是担心害怕杨家因为我而灭门呀,我知道他的心意了。”杨瓒不仅是说说而已,还暗中策划想要杀掉杨坚,以此挽救北周。杨坚知道,自己已不能回头了,目前最佳做法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然包括亲兄弟了。于是,杨坚任命杨赞为大将军、大宗伯,负责修撰礼法和典章,晋封上柱国,授予邵国公的爵位。
杨赞看大哥如此宽容自己,也只好作罢,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任凭杨坚去折腾。
四弟杨嵩英年早逝。五弟杨爽,比杨坚小二十二岁,从小就是长嫂独孤伽罗带大的,因此兄弟二人关系特别好,杨坚封他为大将军、秦州总管,出镇一方。
大局已定,杨坚才稍微放松下紧绷的神经,私下对郭荣说:“哈哈,怎样,我跟你说过的话应验了吧?”杨坚指的是自己将要取代北周的话。郭荣笑道:“杨公你是天选之人,我等必将誓死追随。”
正当杨坚悄悄得意的时候,郑译、刘昉二人却郁闷起来。
“我查到了,是李德林捣的鬼!”刘一向气喘吁吁,来找到刘昉、郑译。
“好嘛,原来是李德林!”刘昉咬着牙。
“李德林?一介书生,可恶!”郑译也开骂。
本来是要和杨坚平起平坐的,没想到这下居然成了杨坚丞相府的属官,杨坚是自己捧出来的,而且羽翼已丰,不好说什么,那就把这笔账算在李德林头上,郑、刘二人记恨上了李德林。
7.党同伐异
郑译、刘昉二人搞搞阴谋诡计、投机倒把还行,但杨坚现在需要真才实学的人来办事,因而向李德林询问人才。
“渤海高熲有气度,文韬武略不在话下,他能当大任。”李德林推荐了高熲。
“高熲?我一直有所耳闻,他曾经给齐王做过幕僚,不知道愿意追随我么?”
“哈哈,丞相放心,我和他关系不错,”李德林胸有成竹,娓娓道来,“说起来,高熲和您还有一些私人关系呢。”
“哦?愿闻其详。”
高熲来自渤海高氏,父亲高宾在北齐为官,为了躲避政治迫害逃到西魏,独孤信和他一见如故,引以为幕僚,高宾父子因为独孤信的赏识而走上西魏、北周的仕途,而独孤信正是杨坚的岳父。高熲十七岁担任齐王宇文宪的幕僚,一直出谋划策,前不久还跟随宇文盛去讨伐过稽胡。
听李德林这么一说,杨坚也信心大增,叫来杨雄让他去传话高熲。高熲很爽快就答应了,并且表示:“即便随公的大事不成,我也不怕灭族之祸!”杨雄带着高熲来到丞相府,杨坚和高熲聊了几句,非常投机,当即任命他为丞相府司录。随后,高熲又推荐了杨素以及苏威、虞庆则等人。
杨素战功赫赫,高熲曾经的同事,和杨坚一起跟着宇文宪东征西讨,二人既是战友,又是同宗,自然杨坚也很快想起了他。苏威大名鼎鼎,杨坚也知道他,他曾拒绝宇文护的拉拢;宇文护倒台后,面对宇文邕的拉拢,也是半推半就,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名气越来越大。
虞庆则来自京兆世家大族,从小就帅气逼人,豪放不羁,身高八尺,有胆有识,可以身披重甲,左右开弓,还精通鲜卑语,闻名乡里。宇文盛、高熲平定稽胡后,虞庆则被高熲推荐镇守当地,他在任上很好地处理和稽胡人的关系,境内清静整齐,稽胡中仰慕他的义气前来归附者,超过八千户。
杨坚再次派杨雄去邀请三人,三人相继来到丞相府和杨坚见面,双方都很满意。杨坚任命杨素为汴州刺史,苏威则辞官不做,但答应随时给杨坚提供意见建议,虞庆则继续在地方为官。
这样一来,杨坚的创业团队就齐全了。杨坚今年四十岁,李德林、窦荣定五十岁,庞晃四十八岁,苏威三十九岁,杨素三十七岁,高熲四十岁,卢贲四十岁,杨雄四十一岁,郑译四十一岁,郭荣三十四岁,虞庆则、刘昉、崔仲方、王谊、元谐等人也四十出头。
平均下来,杨坚及其团队都是四十左右,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这是一支生机勃勃、前途无限的创业团队。有的精通谋略,有的是行军打仗高手,有的是文笔一流的才子,有的是精通天文的神棍,还有的精通礼乐制度,可谓各种人才都齐全了,还没算上盟友韦孝宽、李穆、于翼、李虎、独孤罗、李长雅等等他们背后代表的关陇集团,这些人要么镇守一方,要么身居高位!
眼看自己成为边缘人物,郑译、刘昉不甘心,反而对杨坚更加巴结,他们想着要进一步为杨坚做事,于是把眼睛盯上了右丞相宇文赞。当时宇文赞住在宫中,和小皇帝宇文阐一起出入,二人毕竟是亲叔侄,关系很亲密,杨坚也怕宇文赞有别的心思,对他很不放心。
听说刘昉要主动请缨去对付宇文赞,杨坚默许了。宇文赞最大的毛病就是好色,因此,刘昉大批量给宇文赞送上美貌的歌女,得到宇文赞的欢心。
刘昉趁机进言:“汉王您是先帝的弟弟,众望所归。陛下年纪尚小,怎么能担负治理天下的重任呢?先帝刚刚去世,人心不稳,您不如先回自己的府第,等事情安定好后,我们一定迎接您为天子,这才是万全之策。”
“好好好,”宇文赞看着眼前这些婀娜多姿的妹子,嘴角还在流口水,根本不去分辨刘昉说的话是真是假,便满口答应,“事成之后,本王一定重用你!”
刘昉笑着答应了,心里却极其鄙视宇文赞:就这么个脑子,还想和杨坚斗,真是滑稽呀!把妹子们收下后,宇文赞就真的离开皇宫,回到自己的府第去了。
排挤走了宇文赞,杨坚反而更焦虑了,在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自古以来,权臣不是这么好做的,凶悍如尔朱荣、宇文护最后还是家破人亡;要么就直接学曹操、司马懿,篡夺政权,自己称帝。可其中的风险有多大,会不会惨遭横祸,这又谁知道呢?
看杨坚如此忧虑,独孤伽罗也醒了,拿着衣服披在杨坚的身上,轻声安慰道:“夫君,骑虎难下,你已经走到这个位置,实在不能回头了,好好努力吧,我支持你的。”
杨坚拉了下独孤伽罗的手,冷静地说:“我总觉得压力很大,不知道上天是否会帮助我。”
独孤伽罗眼前一亮:“说起天意,你何不找庾季才问问呢?”庾季才现任太史中大夫,他是北周官方认可的天文学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政治表态,如果他都支持自己,那自己的信心就足了。
杨坚急忙召见了庾季才。
“我才能平庸,却被推举来辅助幼帝。不知从天时人和两方面来看,你觉得我行不行呢?”
“天道微妙,我一时半会观察不出来。但人事方面来判断,早已注定。我即便说天时人事都对您不利,您难道会效仿许由,逃避到箕山、颍水,让出天下大权么?”庾季才打开天窗说亮话。
没想到庾季才并不故弄玄虚,反而是说得这么露骨,这样一来,杨坚也就知道,庾季才也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反正以前自己和庞晃三人也干过一些造神运动,那些都是假的。
杨坚看了看庾季才,又敲了敲独孤伽罗,这才安下心来,长叹一句:“好吧,只能向前走了。”既然选择做权臣,那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回头就是死于非命。
二十七日,杨坚从丞相府发出了上台以来第一条政令:废止宇文赟制定的严酷的《刑经圣制》,重新恢复宇文邕的《刑书要制》,并提请宇文阐颁布天下。随后,杨坚又出台了一系列提倡节俭的政策,收到了朝廷内外一致赞赏。
这时候,长安来了一个特殊的人物,西梁政权的使者柳庄。柳庄来自河东柳氏,祖上世代在南梁做官,现任中书舍人。柳庄此番前来,是代表皇帝萧岿向北周新帝宇文阐祝贺的,也是代表西梁附庸政权向北周进行日常进贡。当然,柳庄此行暗中目的,也是看看杨坚这个新掌权者,是否能驾驭好北周这艘大船,以便调整西梁今后的政治站队方向。
杨坚不会放过西梁这个可以团结的对象,便拉着柳庄的手说:“我以前加开府时,曾经随军到过江陵,受到梁国君主的热情款待。眼下我们天子年幼,时事艰难的时期,我虽然不才,但受命辅佐朝政。梁国君主几代都忠于朝廷,我们应当共同努力使这种融洽关系永远保持下去。”说罢,杨坚好吃好喝招待柳庄。柳庄对杨坚印象不错,经过几天的接触,他暗中判断,杨坚或许会取代北周。
拉拢了朋友,接下来就是对付敌人了。
随着宇文赟死讯的传开,杨坚把控朝政的消息也传开了,坐镇邺城的相州总管尉迟迥愤愤不平。
“同样是国丈,为何杨坚成为辅政大臣,我却还在邺城镇守?岂有此理。”尉迟迥对贺兰贵说这话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孙女尉迟炽繁已经被废,出家当尼姑了。贺兰贵是贺兰祥的儿子,尉迟迥和贺兰祥都是宇文泰的外甥。
当时,代表中央巡视地方的计部大夫杨尚希正好在邺城,杨尚希和尉迟迥也在相州为宇文赟举行了丧礼。看到尉迟迥在丧礼上心事重重,杨尚希私下对随从说:“蜀公哭得不悲痛,而且眼神显得不安,他一定怀有别的打算。我如果不赶快离开此地,恐怕就会陷入祸乱之中。”
于是,杨尚希赶紧趁着夜色跑回长安,尉迟迥察觉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杨尚希是正宗弘农杨氏,是东汉关西孔子杨震的十五世孙,比杨坚大七岁。而杨坚对外宣称是杨震十四世孙,也就是强行给自己认祖宗,这个不是稀奇事,现在人都以“我认识谁谁谁”“我爸是谁谁谁”为荣,更何况看重出身门第的古人?同理,李渊父子也说自己是陇西李氏,实际上他们是武川外来户。之前说过,宇文泰占据关陇后,就开始为这些外来户找亲戚,凝聚人心,这里不再赘述。
回到长安后,杨尚希立刻明白了时局的走向,便把在邺城的所见告诉了杨坚。又一个盟友向自己靠拢,杨坚对杨尚希的行为大加赞赏。
二十七日,杨坚以参加宇文赟葬礼的名义,让尉迟惇去征召尉迟迥。尉迟惇是尉迟迥儿子,在朝中任职军正下大夫、魏安公。尉迟惇出发后,高熲觉得尉迟迥不会轻易就范,于是劝谏杨坚,让韦孝宽去代替尉迟迥出镇邺城:“如果尉迟迥来长安奔丧,那就顺利交接相州总管一职;如果他有异志,那韦公是讨伐他的不二人选。”
“好好好,怪不得李公辅称赞并推荐你呀!”杨坚佩服不已。
杨坚走出丞相府,来到韦孝宽的府邸登门拜访,恭敬地说:“韦老,您出征淮南辛苦了。”韦孝宽刚从前线回来不久。
“为国尽力,老夫的荣幸呀,”韦孝宽笑着说,“那罗延呀,不知你亲自登门,有何事相托?”杨坚的鲜卑小字,那罗延。韦孝宽不称他的职位,而称呼其字,可见二人的关系。
韦孝宽如此称呼自己,杨坚笑容满面:“那我就直说了。蜀公尉迟迥现在镇守邺城,势力庞大,我恐怕他不会轻易入京奉召。放眼天下,恐怕只有您韦老才能制约他了,因而特来相托。只怕您年纪大了,车马劳顿······”韦孝宽已经七十一岁了,当时的北周,无论是年纪还是战功,韦孝宽都是排第一的;就连陇西三兄弟中硕果仅存的李穆还比韦孝宽小一岁。李穆当时镇守在晋阳,为并州总管。
“哈哈哈,那罗延你休要小看老夫!”
韦孝宽一缕胡须,便拿起宝刀操练起来,完事后说:“你看,我比廉颇、黄忠如何?”
“好好好!”杨坚拍手称赞。
“看到你的英武沉稳,我就想起了老友独孤郎,”韦孝宽上下打量着杨坚,然后拉着他的手,“来来来,给我聊聊你的岳父一家子,他们现在怎么样了。”随后,二人开始聊起独孤罗、独孤伽罗等独孤信的子女。
二十八日,杨坚任命小司徒叱列长义为相州刺史,上柱国韦孝宽为相州总管,二人先后向邺城进发。叱列长义是叱列长叉弟弟,北齐灭亡后,二人一起投靠北周。
再看五王这边。五王听说是去长安准备送别千金公主,也并没有多想,特别是宇文招,他是最想赶紧到长安见女儿最后一面的。
毕竟是宇文泰的儿子,五王的政治敏锐性还是很高的,宇文赟的死讯一传开,他们就开始犹豫了,秘密串联,表示要反对杨坚。其中,牵头的就是镇守齐州的陈王宇文纯。
崔彭一看,这样可不行,必须采取强硬措施,否则就完不成任务了。于是,崔彭带着两名随从骑兵到了齐州,就住在供使者休息的传舍,派人去叫宇文纯。听说崔彭只带来两个骑兵,宇文纯从容淡定来传舍,崔彭请他让左右的侍卫随从退下,说有重要的话私下谈。
突然,崔彭一声拿下,幕后冲出来二十名武士,将宇文纯团团围住。崔彭二话不说就用枷锁了宇文纯,并对外大声宣布:“陈王有罪,皇帝下诏征他入朝,随从侍卫都不许乱动。”宇文纯的左右人员听后,都惊愕而散去。
对其他四王也是这样,在软硬兼施下,六月初,崔彭等人成功把五王弄到了长安。
听了崔彭的汇报,杨坚又想到了宇文其他宗室,下令把五王严密监视起来,并且派杨雄去担任宇文贤的别驾。宇文贤是宇文毓的长子,时年二十二岁,担任上柱国、雍州牧,有能力有想法。
这样一来,无论是对皇族还是对地方上的诸侯,杨坚都采取了强硬措施,那么和北周政权的公开决裂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