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城门集一柳长街 > 引,韭菜岭上好风光 (2)

引,韭菜岭上好风光 (2) (第2/2页)

而夫子对此似也无丝毫不自在,也不去谦让,只坦然而坐,照样对溪独酌。

如此几次三番下来,夫妻二人微觉诧异,便留了心。

一次夫子再来时便仔细留意。

只见其人五十上下,身高体瘦,神俊清朗,三缕长须,与人面对时脸上常常露出微笑。只是在一个人独酌时,目光会变得深邃,仿佛在一双眸子里又藏着另外一个天地。

他每次只要两角酒,一盘卤猪头肉,一碟毛豆。独自一人坐在溪边座头,或早或晚,只是将两角酒喝完便走。

二人便随口座上打听。好在店里喝酒本来就多闲人吹牛。一问之下,村民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尽之外再加以油盐酱醋,茶!

据说其人姓刘,年轻时曾在省里做过学政,是教过大书的。现今也不再争名逐利,到老了致仕,却不想还乡,只找到个地方颐养天年。

刘夫子十年前远游经过簸箕村时,只见村后韭菜岭风光险峻,山水青隽。便在岭上半山处离瀑布不远的地方叫人搭了几间木屋,扩出个小院,住了下来。

他一个月里多呆在山上,也不下得几次山,只偶尔买粮或是年节前后下来一趟。因本是学政出生,字自然写得好,还略通医术。村里人只要有人上山相求,或者下山遇上有事,总是尽力相帮。

而有次村中祭祀,德高村长喝醉无人主持。众人商议,虽夫子不是本村人氏,也只得上山相请帮忙。夫子见说,欣然答应下山主持。在当日祭中人员调配,祭典分享,无不让人心服。比起德高村长,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久而久之,村上红白喜丧,年节书礼,都会上山请夫子主张,村长反倒也乐得轻松。因此刘夫子跟村里人各都相熟,村民也好生相敬。

但村长与众人几次想请他在村中办孰教授,夫子只以年事已高为由推辞,村民无奈,也只得作罢。

“想来是在省里教过大书的人,自不愿再去教这此村里的懵懂小儿。”德高村长喝下一口酒,接着说道。

“却不知如今为甚么下山次数比以往要多了许多,想来是这里的酒好,刘夫子在山上也惦记得紧。”说话间黄老三也喝了一大口酒,哈哈笑了起来。

二叔见说,与二婶对望一眼。眼见侄儿慢慢长大,是到了要开蒙的年龄,夫妻二人便也将此事记在心里。

过得两日,刘夫子又来,与几桌打过招呼,便径直走到平日里常坐的溪旁桌边坐下。

二婶正在记帐,见到刘夫子过来,忙从柜里出来店面相帮收拾,趁机给二叔打眼色。

二叔却正在德高村长?一桌搭话,见二婶过来,也没怎么在意。待得同桌村长几人看着二婶的眼色娇媚,各自眼睛发直都己不转得开。二叔才回过头看明白过来,忙从柜上拿了两角好酒,一盘卤猪头肉,一碟毛豆。送到刘夫子座头,躬身道:“夫子请了。”

刘夫子抬头看看二叔,点头笑了笑,却不搭话。

二叔见如此,也不好再说,只好躬身离去。

远处二婶却看得着急上火,皱眉嗔目,脸色责怪将开来,咬牙飞眼的似是恨不得自己过来说话。只看得村长几个男人眼晴又是发直。

到得天色渐渐暗淡,夫子喝完,自然地结帐回山。二叔便送至店门口,也无其它语言。

如此过得数月。

忽一日,刘夫子却不知为何,连续要了八角酒,当时就喝得大醉,眼见天晩上不得山,二叔便将他扶到后面客房歇息一晚。

到第二日一早,刘夫子便起身,酒也已醒了。见是睡在酒馆客房,也不说什么,出门时见二婶在柜上,道了谢便自行回山。

几日后见刘夫子再来,二叔如常将酒菜送上,躬身要回。刘夫子却看着二叔,问道,“老板可是姓杨?”

二叔先是一怔,又躬身回道,“是,在下姓杨名黔。”

刘夫子点了点头,微微笑着又问道:“那日我醉,住的隔壁房间,见案台上香火供奉着一柄长剑,可否问一下是何人之物?”

二叔见问,方才想起那日正是七月十五,早上起来上香,便被二婶叫到厨房去帮手。却是不记得夫子夜里喝醉留宿,忘记带门。不想刘夫子酒醒得早,起来出门时竟被看到房中景像。

“剑是家里祖传之物。”二叔笑着答道。

“哦!”刘夫子恍然。

接着又笑了笑,看着柜上正跟着二婶记帐玩耍的孩儿,“令郎生得好,也有六七岁了吧?”

“那是先兄之子,兄嫂故去,自幼随着我夫妻二人。”二叔答道。

“原来如此!”刘夫子微笑了笑,便又再端起酒杯,不再说话。

二叔见状,也是一躬离开,自去干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