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集》总纲 (第2/2页)
假设若是当时的朝堂上的皇帝仍是姓“朱,”或者姓“刘”姓“李”。那么所谓的“君主立宪,”或者就会变得容易一些。
只是容易一些,这个容易一些的意思并不是就能做到。而是让人们觉得容易接受一些。
这里要写的是元末的故事。
元朝很强,却也不长久。
一个王朝的灭亡,并不会因为是一两天饥饿,一两次的战斗,或者无端的出现了一两个人。
就如同填饱肚子的,不单是因为塞进嘴里的第八个烧饼。而压垮骆驼的,也不光是靠最后的那根稻草。
而本书要写的,是关于第八个之前的几个烧饼,与最后那根稻草之前的三四五六根稻草的故事。
故事起了个名字《城门集》。
书名的大概由来:《史记·七十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於瓦解,古今一也。”
国崩于内,而不由城门之外。然无论起因在何处,却也总是会殃及池鱼。
“池鱼,”指活在国家政治边缘的百姓。
城门本来就离庙堂很远,国家的崩塌本来也是由朝堂之上崩溃引起,但作为活在远处的普通百姓,在每一次的改朝换代中,却总是最悲哀的人群。
所以,《城门集》写的便是元末的江湖与百姓的故事,打算是由七个故事组成。
虽说有时候提前的打算,也许赶不上即时的变化。
当然主角也应当是七个人,但若是偶尔半路多跑出两三个,也是正常。包括之前写过的“柳长街”与“郭来”的故事,都会出现在里面。
这些住在城门边上的人,虽然一开始,他们只是属于配角,龙套。但配角多了,当的时间久了,往往也就会有人慢慢地从配角成为主角。而龙套,也会随着时光慢慢的影响到了那些住在城里的人。
至少,他们在这本小说里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