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詹府贺寿 (第2/2页)
六月初五,宣王府收到了一封来自詹府的请柬。
“听人说詹府规矩是出了名的多。”小雅翻着请柬问管家,“此事我们姑娘能推了不去吗?”
管家面有犹疑之色,开始思量起来。还未等他开口,沈无虞忽然道,“还是去吧,听娘说兄长能做上大理司直,中书令詹原也在其中帮衬了不少。如今他家老夫人过七十大寿,我若不去,这情面上也说不过去。”
此话一出,管家眉梢的愁色立即疏解开来,忙附和道:“二夫人良见!我这就叫府里的库房多备上些好礼,随二夫人同车!”
初八的时候,沈无虞携礼如期赴宴。寿宴入了夜才开始,日落之时,她便带着几个家丁从宣王府出来。
马车一路行过长安的大街小巷。行过人声喧嚣处,也行过流水静静的河湖边。
到了詹府门前,她踩着木墩从马车里下来时,抬眼正见一个挂着“沈”字灯笼的马车从东面徐徐驶来。
詹府做宴,请了长安不少世家名门。许多精致马车将詹府门前的路道围得水泄不通,人头熙攘。毫不意外地,她与前来赴宴的胡氏打了个照面。
“母亲。”沈无虞微笑上前,有模有样地行了一礼。
胡氏的目光扫了一眼周围熙攘来往的人群。知道附近来的人都是世家出来的,便亲热地拉住沈无虞的手,慈言善道:“无虞也在,许久不见你,母亲挂心得很。”
沈无虞扫了一眼,胡氏今日打扮的很隆重,藕荷色织锦罗裳,云纹披帛,颈边一只绣银盘螭璎珞圈,连面上的妆容也是细细描过,无一不彰显她沈府主母的风采。
“是。”沈无虞默不作声地将手抽了回去,目光转了转,面上依旧带着笑意:“只是不知今日能不能见到大姐姐呢?”
无人不知,前些日子她那所谓的大姐姐是被太子禁了足,出不来的。
胡氏的面色明显一僵,扯了扯嘴角:“这些时日东宫事忙,你大姐姐得留下照料。”
“原来如此。”沈无虞莞尔,明白地点头,“姐姐如此心细周到,必很得太子殿下喜欢。”
胡氏脸上的笑意再也撑不住了,“是啊。对了无虞,母亲要急着去见詹老夫人了,得先进去。”
“好,母亲慢走。”沈无虞微笑地目送胡氏离开后,回头便嘱咐家丁搬下贺寿礼。
知道胡氏在外面时极重脸面。先前沈秋娥成了太子妃,胡氏风光了许久,这也成了她逢人便说的一笔谈资。但沈秋娥嫁进东宫却不得太子喜欢,这也成了胡氏最苦恼生气之处。
沈无虞有听兄长提过,胡氏气不过又恨赵良媛,似乎想在暗中找赵卉儿娘家的麻烦。
詹母虽年逾七十,身子骨却还算硬朗,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妇人。
跟着众人一起向老夫人祝完寿后,沈无虞带着小雅,由一个詹府的下人引到宽阔的堂室里落座。
为了替詹老夫人贺寿,詹家主母一掷千金,请了长安名气最盛的舞姬助兴。歌舞后,舞剑、书法、杂技一应俱全,看得宾客津津乐道。
正在沈无虞撑着下巴观赏之际,一侍女端着托盘而过,一个不慎,竟将汤洒了出来,黏腻的汤汁淌在裙裳上,沿着膝盖往下滑落。
沈无虞一惊,忙站起身。侍女大惊失色,放下手中的托盘,拿起帕子替她急急擦过。
“沈姑娘……对不住,沈姑娘!”
听到动静,詹家主母立即过来。她看见沈无虞裙裳上粘稠的汤水,皱眉斥道:“秋菊,你个没用的东西,做事怎这般不留心!一个碗都端不好!”
斥了秋菊几声后,主母愧疚道:“沈姑娘,是我训诫下人不当,你随秋菊去西阁换一身衣裳可好?”
沈无虞倒也没追究,随着那个叫秋菊的侍女一同离开,留小雅在宴中方便听事宜。
来詹府的时候正值黄昏,这个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沈无虞跟在秋菊的身后,听秋菊愧疚的语气说,西阁离这里有些远,还要多走一会儿。
一个下人都知道自己姓沈……沈无虞觉得外头传闻不虚,詹府待客的礼数果然十分周到,是早做了准备的。
夜中的风轻轻地吹过,连裙裳上的汤汁都快干了。
又走了一会儿,一丝疑虑像火苗在她心里蹿起。沈无虞忽然有点否定刚刚所想的。
詹府今日宴请的宾客那么多,一个个都教下人认清谈何容易。若是往另一方面想,一个侍女竟知道自己是谁,也是古怪。
小雅……她为自己方才的决定感到蠢。
娘教过的,做什么都要留些心眼。自己为何要让小雅留在室中听事?若是有个万一……
想到这儿,沈无虞心跳得厉害。她忽然止住前行的步伐,对秋菊道:“我有些东西落下了,想回去取一下。”
说罢,转身便要快步离去。
秋菊应了声,忙跟上步伐,气喘吁吁,“沈姑娘何故如此着急?我引姑娘回去就是。”
沈无虞点了点头,步伐之快却是半分没减。她知道出来时自己已经走远了许多,一时半会儿没那么快能回去。可夜中独身在外,不免异常心急。
走着走着,她渐渐觉得脚下的步伐竟有种踩在棉花上空空的感觉,双目开始眩晕。她睁了睁眼睛,忽然看见前方的路上堵着一个黑影,身形高大,好像是个男人。
黑影逐渐逼近,即便自己拼劲想撑住,双腿也软塌塌的,早已迈不开,扑的一声倒在地上。
目光渐渐涣散开来,沈无虞看着天上的月亮重成一圈圈光影,融进了茫茫黑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