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宋词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穿越大宋:拯救赵氏!
赵楠走到战舰边不一会儿,山口纵马驰来,下马见礼,两眼红红的,显然是刚刚哭过,他拱手道:“公子,我赶到家的时候,那里只剩一片海水。我家宅院,那是祖辈几代人的心血凝聚而成,如今片瓦未留,家人也不知去向……”
山口说着,老泪纵横。
“事已至此,逝者已去,生者坚强!”赵楠好言安慰,“我将回中土,你可愿意随我回去?待冬尽春归再来。”
“我愿意!公子于我,有天大的恩情,我愿意鞍前马后,牵马执蹬追随公子。”
赵楠点点头,又问惠子,“小姐,你可愿与我等一同西去?”
“公子,实不相瞒,我的家在这里,根在岛上,如今父母生死未卜,恕我不能离开此地,还望公子见谅。”惠子拱手赔罪。
“无妨无妨!”赵楠摆手,“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今日一别,不知日后还能不能相见。既然小姐熟读唐诗,临别之际,我赠一首宋词与你,可好?”
“小女子,先谢过公子!愿洗耳恭听。”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赵楠咏罢,挥一挥手道:“这首宋词《雨霖铃》,权当作别之礼相送,祝平安,愿你逢凶化吉。”
大灾大疫之年,生存之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赵楠也只好祝福她了。
惠子默记默念。
词的意境逐渐展现出来,仿佛就在她的眼前一般: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空,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这意境,也太美了!
原来,广袤的中土大地,不仅有唐诗、汉赋、楚辞那样绝美的韵律,还有宋词这般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歌一般美妙的旋律。
“敢问公子,”惠子痴迷道,“这宋词,有感则发,意尽则收,收放自如,这不正是我最喜欢的散文吗?”
“虽相似,大不同!”赵楠解释二者的区别,“比如你的《枕草子》,文笔优美,却不能用于歌唱。而宋词,正是为演奏和歌唱而生,它属于音乐文学的范畴。”
“公子,这样的美作,在大宋还有多少曲?”
赵楠沉吟良久,答道:“我虽涉略宋词较多,但长江后浪推前浪,代代相传,佳作叠出,恐怕没有人知道宋词的确切数量。在坊间,在市井,甚至是讨饭的叫花子,都是宋词的创作者。如此庞大的人群,诞生的美作任谁也无法统计,更数不清,根本数不清。”
赵楠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文学的国度,一个宋词的殿堂:那里人人都是翰林,个个都是圣手,连要饭的都是学士。
诱惑,绝对的诱惑。
不出赵楠所料,这一重磅讯息,出手便是王炸,使惠子的心忽上忽下,难以安放。
宋词与故土,都在猛烈拉扯着她的心,难舍难分,不知到底该选哪一个才不会后悔。
“公子,汉赋唐诗,本是我一生的挚爱。”惠子深陷困惑,不能自己,低眉道,“如今又添宋词,更令我割舍不下。若随公子西渡,有道是父母在,不远行,这可如何是好?”
“惦记父母,是为孝。故土难离,是为情,乡情难断。”赵楠体谅她的苦衷,劝慰道,“出海游学,是为国,是为民,是为江山社稷,千秋万代。”
“魏晋曹植有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谢公子指点迷津。”
“学成之日,报效朝廷,你我同为家国天下,何言谢字?”赵楠说罢登船,命管家泡茶,招待惠子不提。
大海上,波涛汹涌,一路劈风斩浪,辗转数日,回到朱仙镇,已是冬月。
寒风凛冽,附近的部分小河已上冻结冰。
丞相展昭,携慕容宫、铁牛、石开、曹尚飞等众兄弟,以及赵员外、晁掌柜,赵承煦等合作伙伴,重臣暴风,贾茗,杨排风、杨延朗,赵廷美,赵霞、杨业,杨延昭,萧燕燕,李德明等更是济济一堂,几乎全数在朱仙镇门外迎候。
不一会儿,就连赵志愿,赵志英也闻讯赶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