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不一样的冬天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响马九斤!
周青愣愣的看着九斤,满脑门子官司。
九斤说:“把所有‘土疙瘩’收集起来,你派人在入冬前再送三百石过来,贫道在镇上送你套宅子。”
周青一听眼珠子都红了,赶紧朝着正往地上倒‘土疙瘩’汉子吆喝道:“根生,别倒啦,快把所有土蛋蛋都收起来,道长说能换银子。”
来到一处凉棚,这里桌椅板凳齐全,看来是周青这几天歇脚的地方。
周青殷勤的给九斤和李东倒上茶水,拘谨的陪坐在一旁。
九斤看着正收集‘土疙瘩’的人们,将手中那块土疙瘩放到桌上说:“如果贫道没看错,这东西名字叫土豆。
从育苗,栽培,施肥,用水上都有严格的讲究,乱种就会长成这模样。”
说着指了指桌上的小土豆,见李东和周青都听得认真,接着说:“今年择处凉地可种一茬,明年开春再择优种植一茬,此后选出的种子便可大规模使用。
一旦管理得法,土豆的亩产最低可在十石以上。
这玩意儿煮蒸烧都能果腹,味甘且糯,坏掉的却有毒。
周青,你说奖你套宅子应该吧。”
周青满脸诧异:“道长,这原来是人吃的东西,俺们可真是暴虐天物。
这东西在军中喂牲口已有上百年,道长也早晚会发现,周青白得套宅子,受之有亏。”
“这东西越早发现,越能养活很多人,你周青功莫大焉也是命数,以后好好过日子,娶妻生子才是正经。”
教育完周青,九斤吩咐值守的道人安排人员车辆,将剩余的一百多石小土豆运上山。
现在山外虽说已经立秋,白天仍然热如蒸笼,只有后山十八里峡谷才是绝佳育种场所。
那里冬季不冰,全年无霜,年前就能收获一茬。
自从土疙瘩送进山里,九斤道长就从镇上消失了。
宋文茂和李东每天在镇公所忙的脚不沾地,忙完了秋收,就开始修水渠,修完水渠建水库。
李家大公子当了卫所千户官,因为林坪堡烧成白地,只好留在县城继续做他的光杆将军。
林坪堡南侧那处二十里方圆的洼地和县城中间有五里多路的高坡土岭。
只要挖通这五里多土岭,大武镇南侧沟渠的黄河水,就会流进这片洼地。
秋收结束,留下一小部分人储备过冬物资,其余三万多人背着行李帐篷来到林坪堡安营扎寨。
他们将把这里的淤泥挖走三尺,这些都是上好的沃土不能糟践。
并开挖五里多长的沟槽,整个活计都将在年前完工。
所有参与的人管吃管住管穿衣,工程完工,每人还有十到一百个大钱的工钱。
所有费用是中阳县大户杨氏支付,因为这水库建成后,他家将拥有二十年养鱼权,到期后交回县里重新对外发包。
年后这边注满水,龙虎山东西两侧,就各有一个中型水库,三条各长八十里的水渠。
中阳县五万亩土地,龙虎山新开垦的二十多万亩良田,从此不再缺水,除非黄河断流。
人员调拨,物资筹备,六个乡的主事管事选拔,村长副村长任命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宋文茂强大的管理统筹能力,让赵秉文惊叹不已。
老赵每天赖在镇公所,心甘情愿给宋文茂端茶倒水,忙的不亦乐乎。
想想也是,原先守着一城,六七千人口,现在一个大镇,又分成六个乡,人口十三万多。
虽说里面大多是戍边军户,可这年月没有什么档案,唯一的卫堡名册都烧没了,地方官员也屠了个干净。
镇里名册上的名字都是他们现编的,成分来历也是逃荒流浪灾民,大家睁只眼,闭只眼的事,也没人较真儿。
真正江洋大盗,朝廷缉拿的要犯,没人能安心种田,现在都跑到陕北当草头王,总数也不过万。
陕北原先有一百二三十万人口,不到二十年折腾下来,也就剩个零头。
虽然仍有甘州、宁夏、伊利等地‘贼兵’加入,但人数明显减少。
少了流民跟随,‘贼军’没了吃饭压力,不再有攻城掠地的急迫。
很多‘贼军将领’还把家眷送到大武镇,进一步抬高了镇上的宅基地价格。
当北风呼啸,草木枯黄,临近年根之时,又有大批流民拖家带口逃荒而来。
经过县里几次排查,发现这些流民都来自陕南西安府和延安府。
这次赵知县和宋文茂都坐不住了,要说陕北军户查无此人,落户收留也就抬抬手的事儿,可这些陕南百姓都是在册民众,顶着徭役赋税的。
这要是傻乎乎的收留入籍,一道居心叵测,蛊惑人心的奏折,就能让赵知县抄家灭门。
北风夹杂着稀稀拉拉的雪粒子,吹过山岭高坡,天上阴沉沉的乌云如铅块压在头顶,就是不见鹅毛大雪。
镇公所东北侧山岭,新挖了密密麻麻的窑洞,远远望去,像成千上万的鸟窝。
新来的陕南流民,都被安置在窑洞里,每天一餐,管死管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