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光热(节选)《情暖两排房》 (第2/2页)
天成说,老有所用?
陈哥说,发挥余热啊,你想,井叔不就是种地养花的把式吗?我妈还会刺绣呢,你忘了,不是她开办的街道刺绣编制厂吗?你老妈的裁缝不是当地有名的吗?再说,魏叔的书法,田叔讲评书,不是都排上用场了?有绝活就可以传承啊。你这个作家,也可以天天聊故事,搞创作,讲座了。天成笑着摇摇头。
陈哥说,这老人也分老、中、青,青年老人你要把他们组织和凝聚起来,生活好,力所能及,还要组织他们旅游呢,咱们不就是跨进这个队伍了吗?咱们的老妈老街坊这就是中年老人,就是由着他们的意愿,吃好喝好睡好锻炼好身体好,我们照顾好。老年老人就是不能出门躺炕上的,要让他们多活几年,少受点罪,颐养天年。这就是临终关怀了。
陈哥一席话让天成顿开茅塞,这个陈哥啊,和陈婶一样,热心肠,好思考,接受新事物快,办事有板有眼。要不他开办的滤清器厂效益很好呢。
天成完全同意他的意见,决定一起干,干出一番老年养老的积德行善的事业,利在当代,益在后人,大恩大德,功在千秋啊!
天成神秘的说,陈哥,你把老妈晚年安排妥了;你的退休养老也安排妥了。
陈哥笑着说,彼此彼此吗,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个人,集资,公益,政府一起来,我们的事业就前途无量!老街坊就会代代延续吧。
天成的车开出很远,还看见陈哥向他招手呢。
天成一到家,就招集家人,商量老妈搬家的事宜。老妹一听就火了。天成耐心的把刚才看到想的事一说,大家就都支持了,敢情不是去养老院啊。天成问他们这是去哪里啊?他们还真说不上来了。天成说,这都不知道,就是老街坊的新家园啊。
天成还找了德才建斌商量了这件大事,明天就开始着手办。
天成把去陈婶家的情况:包括院子,房间,果树,菜园,以及陈婶劳动,陈哥给他摘柿子吃,参观的照片,一起发到朋友圈微信群里,不大功夫就是一片的点赞和跟贴,创出了最热帖记录了。
天成心里踏实了,春节到陈婶家聚会不用任何安排了,那将是多么别致热闹难忘的特殊聚会啊,和过去住两排房一样,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快快乐乐,情谊浓浓,暖暖的味道。天成没睡觉都做上美梦了。还是新时代好,有了富裕,有了文明,这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一个困扰多年的养老难题就这么解决了。天成能不高兴吗。
天成忽然有了心得体会:人生的哲理就是回归吧:从一起住两排房又一起住新家园,是老街坊的回归,是生活方式的回归,是返老还童了吗,还是事物的辩证法。
天成还没有大彻大悟,但他隐隐约约的感到:这是个机遇,是新时代大发展的机遇,是社会大发展给老年人创造的福分啊!他们赶上好时候了,这是老街坊共同的运气,该感谢陈婶和陈哥他们有这样的远见卓识,还想着老街坊呢。
天成想,他要主持这个老街坊的春节晚会,让大家给陈婶敬酒!他要和陈哥喝个一醉方休。
想着,想着,天成真的睡着了,睡得那叫香甜,这回真的做美梦了。
一个再好不过的想法在天成心中酝酿出来了。他要创作《情暖两排房》。
天成找德才建斌商量要为新家园做点事,做什么事呢?力所能及。
天成德才建斌是发小,都是在两排房出生长大,他们是邻居,又一起上小学,上中学,一起参军,一起复原,又分配到一个厂,后来成家立业,工作也变动了,可这打小建立起来的友谊始终没有断。这其中不光是一起的成长,一起的摸爬滚打,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志向和爱好,都爱好写作。
他们上学的时候,就爱好语文,写作文。他们的作文,被老师给与重视,轮番当成范文,在作文课上朗读和点评。天成写的“鱼水情”就让老师点评。天成家两排房前修战备路,看到修路的战士和老百姓建立了真挚的情谊,打动了天成的心,他就把修路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事情,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写成了“鱼水情”作文。老师点评,此篇作文用了“倒叙”,采用了“排比句”“象征”的修辞方法,值得大家学习。不久,德才的作文“捉蝈蝈”,也受到老师的重视,点评说,作文就是写自己熟悉和喜爱的题材,有生活才能写成“惟妙惟肖”的好作文。建斌也不简单,在作文课上,老师点评了他的“逮蛐蛐”的作文,老师点评说,如果不是逮过蛐蛐,和别人斗蛐蛐,打死也写不出来的。上学时期,天成德才建斌的作文占领着作文课,一个“文学才子”的绰号就在同学中间流传开来了。这无疑激励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写作充满了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强烈,欲罢不能了。
参军依然写,还参加了部队文学创作培训,在军报刊,地方报刊发表作品,也都小有收获。
退伍分到工厂后,他们除了工作,就是坚持文学学习和创作。他们一起报名参加了“文学青年”讲习班,收听当代文学大师的讲座,如饥似渴的学习思考,还在天成的提议下,成立了“时代文学社”,课后,就招集大家学习讨论,加深认识,提高创作水平。同时,他们还搞创作,在企业报,地方报,以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当时,天成的长诗“新时代的音符”,就在这个时期写成,在多家报刊发表。德才的“理想啊理想”诗歌,建斌的“百花赋”律诗也相继在报刊发表了。那是一段令人激动的岁月,充满着昂扬向上的青春朝气,具有时代的气息,至今回味起来,还是叫人激动不已。
如今,他们都退休了,有了平静的生活,可那颗不肯平息的心又一次躁动了,重新的聚集起来,联合在一起,办件大事情,就是要把“两排房”纳入他们的退休生活内容,用他们没有停息的笔,和青年时的梦想志向,创作鸿篇巨制,共同创作长篇小说。天成这个想法得到德才建斌的衷心拥护。他们决定,先采访,先回忆,然后,捶路子,进行创作。
伟大的事情从平凡中做起,成功的目标在奋斗中实现。
紧张而琐碎的工作伴着日升日落向前推进着。
天成为了把两排房的事情回忆和了解清楚,他翻箱倒柜找出了过去的资料,有照片,有上学的作文,有上学参军工作的日记,有收集的资料,有各时期发表的作品。统统的归拢在自己的房间,有的码放在书柜里,有的装在纸盒里,有的堆放在写字台上,为了便于查找,他还专门做了资料目录,按时间顺序,做了临时标签,按上小学、中学、参军、入厂、报社、单位、退休的顺序标注。他分三个阶段熟悉资料,第一个阶段是阅读,就是把全部的资料看过。一般是早上起床开始,做完家务和晨练之后,就坐在写字台前看资料,一边看一边思考一边做笔记。他看到小学的东西时,有一篇作文写“陈婶”的,他就把它取出来,注明“小学作文——关于陈婶的作文”;他在阅读中学资料时,看到了一篇“魏学文”的作文,就注明“中学作文——写邻居的孩子”,收集到资料库里。他就这样,上下午安排收集时间,认真做好资料信息注释,有时他晚上睡前,或者早上起床前,打开床边的台灯,看起来资料来,也都这样做的,边看边想边记。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他就阅读整理注释了全部资料。把和两排房的有关的人和事资料收集起来了。天成和德才建斌自从有了创作“两排房”的灵感和目标后,就按照“三步走”的计划,各自积极行动起来。天成通过电话了解到,德才建斌也是这样做的,把他们手里掌握的资料收集整理起来了。
天成立即召集德才建斌聚会碰材料。在天成家天成的房间,他们碰材料。天成的材料码放了一写字台。德才建斌也都抱着自己收集的资料来的,把他们的资料堆放在天成的写字台上,满满的堆放起三大落。“这就是两排房的历史。”天成说。“这就是创作素材。”德才说。“这就是我们的梦。”
天成德才建斌开始讨论创作的主题。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热火朝天。德才说:“我觉得写纪实性性小说。”建斌说;“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纪实还要艺术,这里有个升华。”天成说:“你们的意见都对,我们为什么下功夫把我们记忆的两排房的人和事搞个底掉,就是要心里有底,这个底就是真实;可是,有了真实还不够,必须有一个构思,这就是创作,让这个真实有个升华,这是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明确主题。主题来自材料啊。”大家都沉默了。
天成说:“一个是我们的材料首要解决一个够不够的问题。我们都从各自掌握的记忆和材料中,回顾了两排房的人和事情,大家也都讲述了,可是,我觉得还不够。就是这个真实还不能贴近史实。有的人我们还不能说清楚;有的事我们还不了解来龙去脉;有些历史时期的背景我们还缺乏。这些一旦进入创作,就会使我们感到困乏。”德才建斌明白天成的话,认为有道理,就是说,他们这些天的工作还没有达到创作的要求,没有达到标准,没有弄到底。还得进一步做。天成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他们的记忆和材料是该回忆的回忆了,该找的收集了,进一步就是采访了。
按照那天从天成家开会的意图,天成德才建斌在安排好家庭日常生活的同时,从案上转入奔走,投入到他们各自承担的任务,分工负责采访两排房的人,一个人差不多要走访7、8家,总得有4、50人之多。天成负责走访的人家,他都排出了计划:陈叔、陈婶家,他的三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家,几口人,基本经历,目前情况等等,他不厌其烦,准备了采访记录,一是哪天找谁聊的什么都有“原始资料”记录;二是回来后,他就整理记录,类似于写“家史”,写“人物传记”。这功夫下大了去了。家家都这样的流程:采访,整理。德才建斌也这么做的。
又是一次聚会,也就是在三个人都采访整理之后的一天,还是在天成家,天成德才建斌拿着各自整理的资料碰头了。德才建斌发现,他们第一次收集整理的材料,天成都过了一遍,整整齐齐码放在写字台上,就是说,天成不仅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采访任务,还抽时间整理了他们第一次的材料,不禁暗自佩服。天成还神秘的打开手机微信群,找出一家国家报纸“1946-2017的资料库”给他俩看,他们明白天成有了“历史背景”资料了。
这次碰头程序和明确:介绍汇集采访资料;明确创作主题。当德才建斌天成把各自采访的情况汇报之后,大家再次沉默了好长时间。天成突然说:“我请大家喝酒去!”德才建斌高声赞成,这是他们盼望已久的事情,是喝酒吗?是也不是。是他们的共同心愿就要得以实现了,这才是真谛,他们知道,在不久的将来,一部长篇小说将问世了。这是他们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美梦就要成真了!怎么能不高兴、不多喝几杯呢?
这执笔创作《情暖两排房》长篇小说的事,就落在了天成的肩上。
天成按照碰头所明确的主题:家和万事兴,国强事业成,有国才有家,家国共繁荣。写两排房一家亲,随着时代变化,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两排房的人也经历“翻身得解放,创业献忠诚,耕耘结硕果”的风雨历程,最终凭借人间真情,共同走过“有缘来相聚,相互来支撑,同甘共苦,相互往来,多彩生活,共建幸福新家园”蹉跎而美好的岁月。
天成德才建斌又一次聚会,由天成执笔,天成德才参与创作《情暖两排房》长篇小说初稿完成了。由著名画家创作的以两排房人在“新家园”合影为背景的封面图,由著名书法家题字“情暖两排房”,还有一组和故事相关联的素描图。该书共计十二章,30万字。著名作家为该书作了“序”。
一天两天三天,天成德才建斌都在这和谐自然律动的节奏中激动的度过。一次通过。开印10万册。这是天成德才建斌共同的集资,他们决定把该书全部稿费捐了给两排房人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