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村里也有俩有钱的 (第2/2页)
干几年后有了本钱,把收购地瓜干放在了主位,又买了几辆拖拉机,雇一帮子人去各村收购地瓜干,没有中间商,直接送货到县城酒厂。
都是乡亲庄邻低头不见抬头见,各村都有几家或远或近的亲戚,价格和外面来的贩子差不多,最主要是称准不坑人,这样逐步垄断了周围十来个村子的地瓜干。
不要小看几毛钱一斤的地瓜干,量大啊,像自己村子一百来户人家,人口多的一家每年地瓜干有一万多斤,少的也有四五千斤,整个村子就是七八十万斤,一斤挣三四分钱也能挣个两三万,其余那些村子就是小点,整个加起来一年收入不菲。
还有一条不太光明的挣钱渠道,就是在送货上做手脚。农户大多秋后存放地瓜干,等着年前年后价格合适时再卖,所以地瓜干储存时必须要求干燥,不然水分过大就会发热发霉长毛。
王一财看到酒厂缺货时质量检查就会放松,每当此时就会往地瓜干里掺水,一拖拉机拉一万来斤,怎么也能掺进去五六百斤水。
酒厂最缺货的时候是麦口季节,这时候的价格基本最高。但是地瓜干放时间长了就会掉很多秤,主要的原因就是生出一种叫麦油子的小虫,会吃掉很多地瓜干,把地瓜干啃的都是洞,产生很多的粉面。
这种情况没有办法,老百姓储存地瓜干就是堆放在空置的房子里面,没有密封那一说,再者虫卵在地里就已经产生了,除了往地瓜干上面喷农药没有别的招。
酒厂收购地瓜干是酿酒的,哪里敢打农药,那个季节真有不招虫的漂亮货还真不敢收。
酒厂有关人员也是明白这事,到了缺货的季节没有招,只能放松质量门槛,有粉面就有粉面吧。
这就给了钻营的机会,差不多公开的秘密,往里面掺几分钱一斤的滑石粉、石磨子,卖出去就是几毛钱一斤。
这还不算,还有更辛辣的,一百斤一袋的碳酸氢铵化肥十多块钱,地瓜干都是用麻袋装好,一袋袋码在车兜上,中间放上二十袋化肥,等到酒厂过磅后开到仓库卸车,装卸工都心知神会,瞅机会把化肥卸到一边用东西盖上,下午下班时每人一袋两袋的用自行车往家里带,都是农村的家里有地,正需要啊,用不了的或送或卖。这样一毛来钱的化肥就变成了几毛钱一斤的地瓜干,两头都爽,就是苦了酒厂。
夏天天气热,干装卸的很不容易,这个也好办,中间装上千八百斤西瓜,给装卸兄弟消暑解渴,又是一毛变几毛的好招式。
扯的有点远,反正就是村里的首富王一财挣了好多钱,每当春节去他家拜年都是每人一盒烟,吃奶小孩也有,光发烟就得千儿八的。
买好菜回到家时母亲已经回来了,给母亲说等会来几个人吃饭,帮着把母亲择葱扒蒜,辣椒肉、炖豆腐,黄瓜拌猪头肉、油炸花生米,不一会菜做好了,约的人也刚好来了。
四个人边吃边聊,朱炳康把想让他们几个去城里做保安的事说说,龙平一口答应了下来,京勇和龙胜说要回家商议一下。
看到俩人有点犹豫,朱炳康给打气道:“叔和两位哥哥,我给你们兜个底,去我同学那里做保安只是个过渡,我以后也要去县城落脚的,到时候还得你们给我帮衬帮衬。
您三人都有些功夫,不能老在家里守着这两亩地,现在社会发展的很快,咱得走出这山旮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热闹,咱们出去闯荡闯荡,也不白活这一会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