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山河洗清秋 > 第10章 岭南往事

第10章 岭南往事 (第2/2页)

坚决不信。

黑林寨的人又说了一个事情。

借用木灵实施诅咒中,会消耗大树的生气。近期这个林子里应该有不少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参天大树莫名枯萎。

他让信阳侯派人去寻找那种“周边都郁郁葱葱,只有一颗大树枯萎死亡的场景,然后在树下挖掘,必定能找到填埋的军队物品。”

信阳侯的确派出了人,也真的找到了这样的场景。

士兵们从树下挖出来的杂物中甚至找到了军旗、军刀和士兵的号衣,充分说明这里真的不是小河寨的垃圾填埋场。

信阳侯他下令刺探他们行巫术的场景,务必要在下一个月圆之夜抓个人赃俱获。

事实上他们直到两个月后才成功,还是在黑山寨的帮助下。

数百士兵和两名将领,三名文官亲眼目睹了一次大型封建迷信活动。

人赃俱获,而且文官之一的柳长荫在过去半年多的驻扎中已经学会了周边四五个寨子的方言,他准确翻译出众人耳中天书一样的巫术祷词。

和黑山寨说的一模一样。

尽管到这个时候信阳侯依然打心底里不相信诅咒能杀人,但小河寨假降实恶的行为大白天下。他们毫无疑问,受到了齐军的围攻。

在对待岭南百越上,信阳侯一直是接受怀柔政策的。

最初,他只想抓住部族首领、大巫,将他们押送京城即可。然而,小河寨上下一心,拒绝交出头领们。

残酷的战斗开始了。

小河寨的反抗得到了不少已经被弹压的青幽神信徒村寨的相应,这一次,以信仰为号召,山民们前赴后继,悍不畏死。

齐军损耗巨大,加上补给运输的困难,被迫连连后撤。

齐军和部族的战斗最终又引发了南朔汉獠冲突,南朔州一时之间,处处战火。州城陷落,山寨被毁,相互的屠城屠寨反复上演,并开始向朔东、朔北蔓延。

朝廷上,弹劾信阳侯的折子和雪片一样。

明圣帝连派三批观察使,督促他快速平叛。

之所以明圣帝没有把他直接摘了帽子打进天牢,实在是因为岭南之地没有一个勋贵大将想要去。

据说明圣帝两次在朝堂上问“何人能替朕分忧”,武将们一片安静。他前后任命了三名平南大都督,对方都称疾逃避。

这些都是关陇集团的核心,明圣帝能夺卫建齐靠的就是这些家族的支持,不管多么愤怒,这个时候连皇权都无法彻底抗衡世族。

如此一来,同样出身关陇勋贵,却踏踏实实在岭南挣扎了两年多的信阳侯就分外可贵。

尽管百越山民悍不畏死,但是齐军背靠一个国家的力量。

江南大地和岭南倾向中央正统的区域,以及生活在岭南的汉民们,不惜代价的向南朔齐军输送给养物资。

在听闻南朔巫术横行后,笃信佛教的明圣帝派出了自己最信仰的高僧,在南朔州讲经说法,开坛驱邪,进行了一场魔法对魔法的“看不见的攻防战”。

经过五个月残酷的厮杀,战争终于进入尾声。

齐军包围了小河寨最后的据点。

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支童军。

年纪最大不超过十二岁,最小只有五六岁。

他们穿着祭祀的华服,脸上画着繁复的图案,站在第一线。

他们手上拿着简单的武器,有些孩子太小,根本提不动刀枪,赤手空拳,横眉冷对。

士兵们恐惧了,面对数百孩童,他们根本举不起刀。

文官们上前劝降,反复强调明圣帝的旨意——只除首恶,不涉平民。

至于信仰,齐国朝廷不干涉他们的选择。

不相信的话,你们看看青幽神,这个地方神灵已经被明圣帝册封为青幽护国定南大帝,规模宏大的祖庙也已经开工。

劝降毫无效果。

不管是用糖果点心引诱,还是刀枪威慑,童军只是不断用他们民族的语言唱着古老的歌谣。

柳长荫给信阳侯做了翻译。

大概的意思就是我们都是某某神的子民,死亡是奔向美好的世界,那里繁花盛开,四季如春,人们永无天灾之危,也不会有仇恨之心。

不要畏惧战斗,敌人的血是通向神域的阶梯。

等等……

此后的事情,信阳侯很少和人提起,连他自己也不愿意回想。

小河寨在熊熊大火中化为废墟。

此后三个月,运河开通,军需物资,后勤增援源源不断的抵达南朔。

五个月后,岭南平定。

朝廷对这片土地采用羁縻制度,同时重用当地的汉族豪强和部族首领,相互制衡,维持地方安定。

柳长荫等人坚持的教化也逐渐生效,岭南獠人接收了齐军留下的农具器械,改善了耕作技术。地方神不断受朝廷册封,他们建立汉式庙宇,规范了信仰体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