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丹心记汗青之司马迁传 > 第四章 继为太史 初作史记 (四)

第四章 继为太史 初作史记 (四) (第1/1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丹心记汗青之司马迁传!

司马迁想扶着父亲躺下。老人摇了摇头,在生命的最后一瞬间,希望能更多地把一切都嘱咐给儿子,把他的心思、才力、一生所积累的治学经验,全盘传给儿子,这是他数十年勤苦治学中摸索到的宝贵遗产,而只有司马迁才配接受这笔遗产,才理解这笔遗产,才能发扬光大者这笔遗产。

马车悠悠扬扬地在墙外驶过,好像马上就要把老人送到遥远的地方,他还不能去,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子长,史家的一双眼睛不能只看到帝王将相,应该看到千千万万的草野之民。那些无声无息、胼手砥足于田亩间的庶民,使他们创造了衣食之源,是他们修了长城,挖通了郑国渠,切不可忽视了他们啊!还要记住,历史上的成败兴旺,功咎不应归于一人,无声无息中老百姓在左右历史……”老太史说到这里,有点上气不接下气,越喘越急。司马迁再三劝父亲歇一歇,然而老人却显得那样顽强、那样刚毅,他不仅谈了史家应有的品德,而且还谈了一些立身处世之道:“我一生爱好黄老之学,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以后你要细心揣摩,定将受益无穷。”说罢示意儿子推开窗户,他要最后望一眼这座历史名城,望一望她喜爱的黄河。司马迁推开花格窗户,老太史吃力地探着头,瞭望洛阳壮丽的宫室,楼台相连的市街,千门万户的道道院墙。洛阳,周公亲手营建,经过周代兴亡,有着千年历史的名都。“我要告别了。”老人默默地祝愿:“巍巍的邦国,泱泱的神州,祝你世世代代繁荣昌盛。”春风透过城垣,吹进窗户,再吹一阵吧!风啊,凭着你的力量把老人送到遥远而从未有人回来过的地方。在司马迁的搀扶下,老太史闭上了双目。

南山忽忽,悲风烈烈,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司马谈逝世的消息,并未立即告知长安,从父遗命,也为了减轻母亲悲痛,暂将亡父遗体安放洛阳郊外,待到山东复命后,再将遗体送回长安归葬。司马迁守灵三日,即从洛阳动身,马不停蹄沿东方驰道,直奔山东。此时此刻他唯有暂时忘却悲伤,只记得父亲想要做的、想要看的,他作为儿子,当替父亲做,替父亲看。到了泰山行宫,晋见武帝,将出使西南夷诸事一一奏闻,又将农家赋税太重、豪族兼并土地的事说了,不过此时武帝正行封禅大典,而且颇有求仙之心,哪里将其他事放在心上,只是微微点点头。

泰山封禅之后,司马迁虽武帝车驾巡视了长城沿线,然后回到长安。离家两载与老母妻女方得相见,悲喜交集,然后将父亲灵柩自洛阳运回长安,安葬曲江边上,亲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暂离值守在家守制。经历了十几年郎官生活,才获得一段平静的岁月,利用这段时间,整理父亲遗留的史料,著述,励志完成先父遗志。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五月,武帝回到长安,受百官朝拜。这次封禅祭天,来回行程一万八千里,化去数万万钱财,单是帛就用了百多万匹。既未遇上神仙,也没有求得长生不老药。历史上的汉武帝,在开拓疆域、抗击匈奴、保卫国土方面,曾建立过不朽功勋,然而也同历代帝王一样,有着难以改变的本性。他雄才大略,又过分好大喜功;他兴修水利,开垦阡陌,又穷奢极欲大修宫室,浪费民力、物力;他倾听建言,又专横独断;他厚赏功臣,对百官的惩罚又十分残忍,稍不顺意,吵架灭门,甚至诏令腰斩;他又远见,又迷信神仙方士,中年以后更追求长生不老,达到如醉如痴的地步,虽屡次受骗,仍不悔悟。

他迷信神仙,并非道家设想的“羽化飞仙”,飞到玉宇无尘的广寒宫,或是海外蓬莱仙岛,享受云月满窗,松菊绕墙,生死无虑,兴亡无忧的神仙永恒境界。他不要当这样的神仙,也不需要这样的神仙,他所追求的是另一种,一种长期无限地坐在帝王宝座上,永葆青春,永保富贵荣华的神情,永保旺盛的生命力,永不衰老,永不死亡,永远龙马精神,供他无尽无休、恣情纵欲的神仙。他现在什么都拥有,无不满足,唯一担心的事衰老和死亡,毕竟怎么舍得梦境般的帝王生活,江山、社稷、至高无上的权利,来自四海俯伏下拜的颂声,更如何舍得数以千计的嫔妃美人、姬妾侍女,他们娇艳、妩媚,使他神思飘逸以至左右为难,不知亲近哪一个是好。他根本没有想过,这上千脂香粉黛,披着锦衣的妙龄女囚,每当舞罢歌余,面对冷冷的宫墙,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眼看虚度的年华,悲叹自己的命运。为一人纵情极欲,拆散了多少骨肉,牺牲了多少人的青春,夜深人静来自宫廷的幽怨、悲泣,恐怕会压碎未央宫阙。

封禅后,嫔妃们为他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庆贺宫宴。这次宴会在宜春宫举行。宜春宫远不如长乐宫、未央宫,但是它小巧的殿阁,布局精致的楼台,环绕在周围的小池,露出水面的芙蓉,盈盈地在水面摇来摇去,也是招人心旷神怡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