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有教无类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三国之问鼎!
连续三天的雨,断断续续的,将河北大地好好冲了个澡,洗去了银装素裹,浇出了草长莺飞。此时,这场大雨终于停了,在通往南皮的官道上,一行车马正缓缓而行。
马车内,大儒郑玄精神抖擞,他与孔融私交甚好,早年更是给刚刚启蒙的孔礼授过课,故此他接受了孔融的邀请,便一同随行入了朝。本来以郑玄的名望和身份在朝堂上谋个一官半职是手到擒来的,可是他求名而不求官,绝不愿涉足仕途,乃屡拒征辟,一心一意在孔融的府中从事著书工作。
可自从去了长安以来,对于李傕郭汜二人的所作所为他实属深恶痛绝,更知大汉天下已是重疾难返,自此心灰意冷,遂托孔融找了份传旨的差事,借此来脱身。
一行人在黎禾进行了一天的休整之后,顺带着在周边几个城县转了转,说来平原战事才结束不久,可这里百姓安定,商甲熙攘来往,一片繁荣的景象,这倒让郑玄有一种回到了昔日和平年代的感觉,他很开心,更是欣慰,也许自己的这个学生真的可以托起大汉的一片天吧。
离开黎禾后,一行人又马不停蹄的向南皮方向前进。在经过阶泽要塞的残垣断壁时,郑玄不由驻足,虽一场大雨将这里冲刷了一遍,可是空气中那种焦糊味还是隐隐刺激着众人的鼻子。
一将功成万骨枯,郑玄曾几何时也有着兼济天下,再复大汉的宏愿,不料前路难行,只迫得独善其身,藏清于浊,将一壶酒水倾倒在地,终是长叹了一声。
“敢问可是康成公?”就在这时,一声爽朗的轻笑将郑玄的思绪拉了回来。
郑玄闻声回望,却见来人容貌儒雅,身高七尺,颌下有三缕黑须,带着浓浓的书卷气息,其身后跟着十多名披甲卫士。
“哦,是叔治啊!”王脩在北海为官多年,郑玄与他也颇为熟络,可是如今王脩身为青州别驾,大多时候应该在治所临淄处理政事,何故出现于此?但郑玄转念一想,便是脱口而出地问道,“怎么?又有战事了?”
“康成公一路辛苦了。”王脩却没有正面给出回答,上面笑盈盈地上前说道,“主公一收到康成公到了平原的消息便遣在下前来迎接,康成公,请。”
“多礼了。”郑玄见王脩避之不答,这才突觉方才自己的唐突,遂向王脩拱了拱手,也不再客气转身便上了马车,在王脩的护送下,一路向南皮前行。
途中,王脩与郑玄同车而行,王脩对儒学研究至深,二人自然是相谈甚欢,而王脩也趁机道出了此番的真正来意:“康成公今后有什么打算?”
郑玄先是一愣,而后笑道:“叔治真是好生奇怪,老夫是来传旨的,你不先问皇恩天命,却倒关心起来我这个半身入土、默默等死的糟老头子。”
“先生是过于自谦了。”王脩只是淡淡一笑,“以康成公当今的声望、地位,只要振臂一呼,这儒家的圈子里定会震上一震,况且我家主公也是先生的弟子,在青州的地界上,先生怎会无所作为。”
王脩这话只轻不重,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及《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又因与孔融交好,北海之下的儒家弟子大多也曾承他庭训,其儒家地位比之孔融也是稳压一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