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成归来 (第2/2页)
父母亲大抵知道我将回家乡工作,但具体并不知道我到底去哪家单位,写信需要很长时间,我干脆就没有写,今天回家想必能给父母还有爷爷、老爷爷一个惊喜吧!
我的家乡如东县双南乡位于江城市向北40公里的如泰运河南岸,双南乡在我小的时侯叫“红旗人民公社”。在1981年因位于双甸镇南而改名为双南乡,是个典型的农业乡。
改革开放的春风同样也吹到了这个穷乡僻壤,这里的人们也开始盼望富裕和幸福。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同时也开始兴办乡镇企业和养殖业、种植业等。
三年前我从这里走出去,除了带着全家人对我的希望之外,我一无所有。今天我回来时已经是堂堂的国家技术干部,是我改变了我家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方式,成了一名吃国家粮的城里人。
我将拿到的96.5元工资加上身边余下的零钱凑足整整一百元,我想象着把这一百元钱交给妈妈时的情形,这是我人生拿到的第一笔财富,也是我家的最大喜事,更是我家的经济转折点。想到这里我心里乐开了花,两个小时的车程只觉得太漫长了,心像长上了翅膀一样,早就飞回到家中。
太阳西下之后,一轮明月又悄悄地爬上东天,夏天的星星开始忽隐忽现的布上天际,夏夜下的村庄还像儿时那样的谧静,邻居家已把饭桌子抬出来放在自家门口的场地上,电灯泡也挂到门外的树上了。
自从1982年分田到户之后,家家门前做了大场用来收割和脱粒。社员的称呼也随之改叫村民了,村民们再也不用带晚下田劳动了。当我走到自家门口时,正值万家灯火,家家户户几乎都在自家门前的场地上吃晚饭了。
乡下人的生活很简单,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好晚饭后就洗澡,然后在场上乘凉,等全身凉爽后就睡觉,晚上没有电视看,更少有人走夜路,乡间寂静得只能偶尔听到几声犬吠。
家里的瓦房是1984年我还在南京读书时盖的,已经整整两年了,因为缺钱,大门两边的窗户还是用塑料纸糊着的,夏天为了透风,父亲把塑料纸拆去了,电灯装在屋内,外面却被照得通亮。远远的我就看到大妹、小妹、弟弟、父亲、妈妈还有爷爷、老爷爷都坐在桌边,估计晚饭已近尾声了。
小弟眼尖看到我后突然大声叫喊起来:
“是哥哥回来啦!”
“怎不早点告诉我们好去接你呀?”
父亲见我走着回来心疼地说道。
“我都回来了还接什么?”
我边说话边打开自己的背包,掏出两包“红塔山”递给爷爷,爷爷只爱抽烟。掏出两包奶糖扔给弟弟妹妹们。父亲不抽烟,老爷爷原先是抽烟的,自从1978年手术之后就戒了,他老人家也不喝酒,我就给他买了一大盒冰糖。
最后我把一百元的大票子掏出来,在弟弟妹妹们面前幌了幌,弟弟妹妹们顿时瞪大了眼睛非常羡慕地看着我把钱给了妈妈。妈妈也不客气却有些激动地说:
“哎!终于盼到头啦!”
妈妈接了钱转身进屋收藏起来。
妈妈也许正等这钱给家里的小猪买饲料,看得出来妈妈很是高兴。
父亲忙问:
“你分到哪里工作?”
我说:
“你真不知道吗?”
父亲神秘地问我说:
“是不是江城医学院?”
父亲这样问我是有道理的,父亲的三叔叔吴春生在江城医学院工作,身居办公室主任之职,父亲大概已经找过他吧!
我反问父亲:
“是不是你请三叔爷爷帮忙了?”
父亲笑着没有说什么。这时,妈妈从屋里出来,笑嘻嘻地说道:
“前几天他三叔叔回家,你父亲去找过他。他三叔叔答应你父亲把你要到医学院,只是要你到医学院工作后注意当着医学院的其他人的面不要叫他三叔爷爷要叫他吴主任,你父亲都答应了。”
我惊奇地说道:
“怪不得我也收到三叔爷爷的信,要我在医学院里不要叫他三叔爷爷要叫他吴主任。”
老祖父等不及了高声问我道:
“那你到底去哪儿工作啊?”
我不再神神叨叨的了,直接告诉他们说:
“我去江城供电局工作,今天刚报到,领导让我先回家休息几天,我准备一个星期后去江城上班。”
全家人听到后总算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妈妈忙说:
“回来就好,我怕你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来来去去不方便,到时候你照顾不了家,家也照顾不了你,这下可好了,在江城工作来去多方便啊!”
妈妈边说边重新给我准备晚饭。一盆炝黄瓜、一盆炒鸡蛋、一碗炒豇豆、一碗油焖茄子,都是些农家小菜。
菜齐了,妈妈唠唠叨叨地埋怨道:
“又不知道你回来,也没买什么菜啊!”
我知道这个时侯我已经成了家里的重心,家里的一切都围绕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