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083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八零矿区重组家庭!
眼看着还是一片荒漠的私人文具市场, 卫孟喜觉着自己必须努力一把,挣一下,不然都对不起孩子们对“万里”的喜爱。
胡美兰可不知道, 她英明神武啥主意都能想出来的卫老板做文具店,本来只是顺带, 下羊城买冰柜的时候,顺便给自家几个崽带点文具,顺便多买了一点, 想回来试试水。
结果, 羊城文具在金水市的受欢迎程度远超她想象, 利润之大也是她事先完全没想到的。
而万里书店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销量,除了有文具新颖价格适中服务态度好等几个看得见的因素外,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位置优越。
在中小学隔壁卖文具, 就是躺赚!
接下来几天, 卫孟喜闲着没事就往市里跑。
正是放暑假的时候,崽崽们听说妈妈要去金水市逛街,自然是撒泼打滚也要去。
幸好, 大的已经陆陆续续满八岁了,不至于真撒泼打滚,顶多就是知道妈妈不让去就噘着嘴,小声碎碎念, 把自己的不开心写在脸上而已。
卫孟喜看着好笑,趁着摩托车得闲的时候,终于带他们出去一趟, 可把崽崽们乐坏了。
“妈妈我最爱你啦!”
“我最爱的也是妈妈!”
“妈妈你怎么这么漂亮呢?”
“还天下第一聪明!”
门牙长出来,说话不漏风了,卫孟喜骑车的时候不回头, 但她就是知道,崽崽们一定是喝了好几口大凉风。
“都闭嘴吧,今早不让来,是谁给我闹小脾气的?”
果然,后排安静下来,闹脾气是真的不对呢,每次妈妈心平气和跟他们讲道理的时候他们都知道,可过不了多久,又会闹脾气。
用爸爸的话说,这个年纪就是开始有自己脾气了,不再大人说啥就是啥了,大人说对他会自己思考到底对不对,当双方的看法意见相左的时候,自己的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不满、失落、沮丧等一切负面情绪就会展现出来。
卫孟喜曾经笑话他,养个娃还这么多大道理,科学养猪的科普节目吗?
但不得不承认,孩子成长是有规律的,四岁那年跟着她一路逃难,妈妈说啥就是啥,反正妈妈说的就是对的,就是天大的道理,可现在不行了。
上次她只是无意间说了一句“生鸡蛋会沉进水里”,他们就不服,说妈妈骗人,大骗子,鸡蛋明明是能飘在水面上的。
于是,为了证明鸡蛋能飘在水面上,他们把家里厨房翻遍,找出所有鸡蛋,一个一个的放水里试验……最后发现鸡蛋真的不能飘在水上。
他们上一次见到的,估计是个寡鸡蛋。
只有寡了的,才会飘上来,卫孟喜用密度和浮力的关系给他们解释半天,勉强将他们说通吧。
但总觉着他们是口服心不服,每天她一回家就问“妈妈有没有买鸡蛋”,吃完饭没事就邀约“妈妈我们去买鸡蛋吧”。
家里人口多,鸡蛋每天都要使好几个,确实吃得快,卫孟喜就真的他们说一次她买一次,可一次都没买到能在水里飘起来的。
满世界找着买寡鸡蛋,他们绝对是矿区第一家。
这股执念,不证明妈妈错自己对的话,他们是不会罢休的。这不,就连到了市里,他们也往人家卖鸡蛋的摊位跟前杵,“奶奶,你的鸡蛋能飘起来吗?”
“去去去,俺这蛋可是刚下的。”
“奶奶,刚,刚下的蛋?!”呦呦傻眼了,一个劲往人家屁股和坐着的小板凳看,一双眼睛又大又圆。
甚至还悄悄拉了拉妈妈,超小声,“那为啥,苏奶奶,仇奶奶,张奶奶都不会下呢?”她可是还记得,这几个奶奶每天都要拿钱去外面买鸡蛋给他们吃呢!
卫孟喜:“……”傻闺女哟傻闺女,你知道你妈妈以前还猜过你是不是小锦鲤吗?
锦鲤个啥哟,就是个幼稚鬼!
甚至跟同期的四个哥哥姐姐相比,她都要笨着那么一丢丢。当年四岁的根花几个,基本妈妈说啥都能听懂,基本没犯过这种低级错误了。
虽然,他们现在也没聪明到哪儿去,这不是明晃晃的问人家是不是寡鸡蛋嘛,别人能高兴才怪。
看来,不亲眼看见能飘起来的鸡蛋,崽崽们是不会罢休的。
卫孟喜干脆带他们到更远一点的城郊菜市场,那里是目前金水市最大的自由市场,虽然跟书城市的没法比,但也是规模非常大,非常热闹的。
她把摩托车停下,让孩子依次下车,幸好他们已经知道不能乱跑了,尤其人多的地方不仅要跟紧妈妈,五个人之间还要互相拉紧了,互相照看。
刚进市场,映入眼帘的就是成堆成片的服装,女装和童装尤其多,颜色鲜艳款式也新颖,就是质量差些,但胜在价格便宜,很是受城乡妇女儿童的青睐,每一个摊位前都有人在挑选付钱。
“妈妈,小姨。”根宝观察力强,一眼就看见不远处正被一群妇女围在中间的谢依然。
她依然打扮得很体面,腰间还挎着一个棕褐色的腰包,很像那么回事,围着她的妇女都是在砍价的,这个说能不能少两毛钱,那个说能不能送条拉链。
但显然,她的耐心并不好,前几个月本来说好来给她带娃的孟淑娴也没来,几乎天天为娃的事跟婆婆干仗,吵急了婆婆也撒手不管,她一个人白天要做生意,晚上要带娃,睡都睡不够,哪来的好脾气?
没立马呛回去,已经是看在钱的份上了。她忍了又忍,板着脸说不送,再问就烦躁的翻白眼,而她刚请的小工,则在一旁手足无措,不知道该不该上来,更不知道要怎么帮助她解围。
卫孟喜笑笑,这还算好的,毕竟国营单位售货员的余威尚存,大家伙都不敢怎么过分的砍价,她的一脸厌恶好像也没比国营单位的好多少。
妇女们一看这架势,直接头也不回的去了别的摊位。
谢依然的衣服虽然漂亮,但别的摊位也不丑。
客人呼啦啦全走了,她顿时气急败坏,一脚将小工坐的板凳踹个底朝天,“坐坐坐,一天只会坐着,你是木头人吗?”
“我请你是来帮忙,不是来享受的,呆头呆脑,你怎么就不学学人家卖卤肉那几个,嘴巴像抹了蜜,每天都能拉来客户。”
卫孟喜定睛一看,这才发现,她请的小工居然还是矿区的。
“是彩霞姐姐哟。”小呦呦拽着妈妈的手晃了晃,她一直记得呢,这个姐姐虽然身上臭臭的,但是非常懂礼貌,妈妈还说要向她学习呢。
卫孟喜现在已经知道了,当年找她卖买卤肉的尿臭女孩严彩霞,其实是严明汉家闺女,听说是不爱上学,家长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不愿去学校,小学才刚上完就不念了,以前是在家帮她妈妈干家务,不知道啥时候来帮谢依然卖服装了。
小姑娘顶多十四五岁,比黎安华还小一些,可是名副其实的童工。
再加上长期营养不良,虽然是副大骨架,却非常单薄,肩膀薄得就像一张纸,顾客看着不像卖衣服的,倒像是跟着妈妈跑来玩的小孩。
卫孟喜有点想不通,看谢依然对她的态度也很差,这严明汉可是工程师,已经回矿工作了,妻子是幼儿园老师,双职工呢,至于让孩子这么小就出来受气吗?
那两口子可是随时打扮得人模人样的,不像缺钱的样子啊。
但谢依然的事,她不想掺和,省得别人还以为她是觊觎她赚大钱的生意呢。
这人倒是有头脑,知道这年代做服装生意赚钱,干脆就在金水市的两个自由市场摆摊卖服装,还在人民路不远处开了个服装店,算起来也是有三个“店”的人了。
卫孟喜赚的是辛苦钱,跟她真不一样。但她也不羡慕,她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优点是能吃苦,缺点是心软,不忍心挣煤嫂们的血汗钱,所以压根就不考虑在矿区卖服装。
谢依然的生意却是从矿区起步的,先是学着高开泰小两口卖书包,进价几毛钱的东西她能翻十倍的卖。煤嫂们舍不得也没办法,因为娃要上学啊,人人都有个小书包,你不能让自家娃娃输在起跑线上。
也不知道她是怎么蛊惑的,孩子们看了她的书包,回家去就又哭又闹,说不买小书包就不上学……煤嫂们只能咬牙掏钱,背后谁不说她谢依然明明是妇女主任的儿媳妇,却是个黑心肝的。
从卖书包尝到甜头的她,又开始卖服装,都是去书城市进的廉价货,拿回矿区就是翻倍的卖,她的算盘本来打得挺好,总觉着只要是个女人,都会爱美,就是不爱的,她也要猛灌心灵鸡汤,什么“女人不爱自己谁爱你”,什么“女人不搽粉,白为男人省”……
一套一套的,乍一听是挺有道理,可等冷静下来,也没几个人去买。
因为没钱啊。
一个煤矿工人养着一家老小七八口人,女人们恨不得上山摘几个野果子都能换成钱,一天只舍得吃一顿饭,只想为没日没夜在井下玩命的男人减轻点负担,正常人谁会舍得花钱打扮自己?
就是孙兰香那样的年轻小媳妇也不喝她的毒鸡汤。
卖了两个月,发现没卖出去几件衣服,谢依然灰溜溜的卷着铺盖,上金水市卖去了。
幸好,金水市的收入水平比矿区高多了,而且大多数都是双职工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负担很轻,自然舍得花钱。
这不,刚在金水市站稳脚跟,她就找李怀恩要钱,差点把李父和侯爱琴的老本掏空,在金水市买了个门面,申请下来营业执照。
卫孟喜真希望她能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别来招惹自己,所以此时也不会跟她打招呼,带着孩子迅速绕开了。
五个崽崽不缺新衣服,但小孩就是这么奇怪,看见新衣服他们就是走不动道,尤其三个女孩,连小呦呦都知道爱美了。
卫孟喜也不让她们白来一场,给呦呦挑了一件小小的海魂衫配卡其色背带裤,奶呼呼的穿着可洋气呢。
卫红最近转了性,不喜欢小裙子,转而喜欢裤子了,卫孟喜就帮她挑了一条松紧牛仔裤,在矿区还没见几个小姑娘穿呢。
至于根花,就有点纠结了,因为这孩子最近长得太快,都快到妈妈胸口了,小脸蛋长脖子,随时随刻昂首挺胸,仪态特别好看。
卫孟喜转了一圈,也没找到适合她的,长度合适的,太宽了,松紧合适的,长度又太短,手腕和脖子露着老大一截儿。
这可咋整?
忽然,呦呦指着一个摊位“啊啊”叫,卫孟喜就知道她一定是发现什么了,果然顺着看过去就是一堆各种各样的布,各种材质颜色的都有。
“你的意思是咱们买布回去,给你大姐做衣服穿吗?”
“嗯呐!”
卫孟喜一想也对,既然外头买不到合适的,那就量身定做呗,她自己针线活不怎么样,但兰香可是矿区有名的小裁缝,只要给她几个碎布头都能给你做出个好看的小褂褂来。
卫孟喜看着大闺女的身形,真的太修长了,一般衣服体现不出她的漂亮,不是短了就是宽了,“要不我让兰香阿姨给你做套芭蕾舞裙怎么样?”
她在省艺术团也有,但因为长得快,裙子已经短了,那些服装都是有定数的,一年只发一套,今年还没到发新衣服的时候,她已经穿不了了。
“妈妈那我可以有一套吗?”卫红忽然过来问。
这金水煤矿的小姑娘们,谁不羡慕陆卫雪啊,每到周末寒暑假,她就穿着她那身白色的芭蕾舞裙,头发挽得高高的,像一只骄傲的小孔雀一般,坐在她妈妈的摩托车上。
无论是去,还是回来,小姑娘们的眼睛,都落她身上。
大姐漂亮是漂亮,妈妈并不强调谁漂亮谁不漂亮,所以卫红还没感觉自己比姐姐差了哪儿,但她觉得更大的加成可能是在那套舞裙身上。
“行,你和呦呦也做一套。”
卫孟喜捡着柔软的,弹性好的料子买了几米,又买了一点蕾丝花边,两尺松紧条。
来都来了,女孩有新衣服穿,男孩就买新鞋子,顺道上新华书店给他们买几本书,根宝说老师布置了一个暑假里课外阅读的任务。
没说阅读哪一本,只说是要读名著,那名著那么多,卫孟喜想了想,还是把主动权交给他们,每人选一本,不重复,这样看完以后就能轮流着交换着看,相当于每个人都看了四本。
嗯对,有四大本厚厚的名著等着他们啃呢,这样就没时间来烦她了。
真好!
结果,他们也很不负众望,根花挑了标注有汉语拼音的厚厚的《红楼梦》,根宝挑了厚厚的《三国演义》,卫东挑了厚厚的《水浒传》,只有卫红比较聪明,看透老母亲的用心,挑了一本“薄如蝉翼”的童话故事。
卫孟喜:“……”这个丫头鬼精。
捧着书,母子六人走出书店,结果却不上摩托车,而是往马路对面去,卫东着急大喊,“妈妈咱摩托车?”
“不着急,先去对面看看。”
“对面有啥好看的?”
“金水市第三高级中学。”根花一字一句的念。
“那儿,那儿还有,金水市第三小学。”
“妈妈咱们来学校门口干啥呀?”
卫孟喜“嘘”一声,让他们先别说话,她在学校周围搜寻起来。
这附近不仅有这两个学校,不远处还有两所大学,分别是金水师专和金水医专,还是市教育局的家属院所在地,可以说,方圆三公里内聚集的都是金水市的文化人,就连全市唯一一家新华书店也坐落于此。
这样的地理位置,开一家文具店,生意绝不会差。
卖书有对面的新华书店,她就暂时不想卖书了,光卖文具既轻松利润又高,现在私人很难拿到卖书的资质,也很难拿到正版书籍。凭个人的力量想要跟自成系统的,从上到下都由全国总店负责购销人事管理的新华书店竞争,她不觉着自己有这个能力。
所以,她得扬长避短。
带着几个小脸热得通红的崽崽,她把附近转了一圈,发现几个位置还不错的门面,有的已经开成了早点铺子,有的则还贴着“招租”的纸。
卫孟喜把地址记下来,今儿带着孩子就不去找房东了,等改天再去。
刚进村口,看见爸爸居然也回来了,几个崽立马抱着热乎乎的世界名著跑过去,“爸爸,我们买新书啦!”
“爸爸,你看过我的红楼梦吗?”
“我的水许传呢?”
一群孩子叽叽喳喳,献宝似的奉上自己的新书,一定要问爸爸看过没,好像看过就会厉害那么一丢丢似的。
爸爸的脾气就是好,无论他们说啥,爸爸都会很认真的倾听并回答,不像妈妈,烦了就会凶他们,爸爸从来不凶人,哼!
卫孟喜很想骂他们白眼狼,爸爸不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面对他们的喋喋不休十万个为什么,肯定能保持好脾气啊,换他来一直守着他们,看他能忍几天。
“我的期末考结束了。”陆工把孩子支开,走过来帮她停摩托车。
“嗯?”
“八月中旬,我就要去京市了。”
“那算大四还是研一?”学制是六年,从第四年开始就去京市,她有点搞不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