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异动 (第2/2页)
“五郎,做什么对你妹妹疾言厉色的。”
榻上的老太太睁了眼睛,眼神清明,哪里有一丝刚睡醒的样子:“诺诺是你妹妹,可也是我老婆子的宝贝孙女,你不说多多照拂,反而横眉冷目,你就是这样做兄长的?”
“孙儿不敢,孙儿是看堂妹仪态端方,诺诺太没有规矩,所以才……”
“你妹妹怎么的就没有规矩了?我看着诺诺明朗乖巧就很好。我们李家的女儿,张扬一些也无妨,大可不必要每天死气沉沉的。”
琰实乖乖的低头认错,心里却毫无波澜:早知道祖母会这样偏心。
诺诺生在洛郡,是在祖母膝下长大的,祖母向来待她与旁人不同,看诺诺是千好万好,谁也比不上。
虽然他也觉得诺诺这样很好……但是堂妹还在一边,训还是要假意训一训的。为此引了一顿骂来,他也认了,谁让这是自家亲妹子。
“老夫人,午食已摆毕,咱们去饭厅去?”
“祖母,诺诺扶您。”若归笑咪咪的,搀着李老夫人下了榻,老太太扶着她的手,两人亲亲热热的向着饭厅去。
琰实和昭华急忙退到一侧,让她们先行。
走过昭华面前时,老夫人顿了一下,好像刚看到她似的,淡淡说:“小七跟着一起去。”
昭华低头应是,跟在她们之后。
一行人到了饭厅,午食已经摆在了各自的食案上。若归先扶着祖母去了上首,返身回到次席入座。
其实按照道理来说,次席本应该属于在家的最长孙辈琰实,但是自从他第一次没有眼力见坐了次席又被逼迫与若归换了位置后,他现在已经很自然的直接去席末若归的位置了。
食不言的规矩若归还是懂的。她很乖的吃着自己的东西,一直到仆从撤下午食,换上了甜食和茶饮,才轻快的开口:“祖母,五叔和五婶婶什么时候才回来呀?诺诺好想他们呀!”
老夫人垂目想了想:“就快了吧,他们去南边也有一段时间了,上一封家信说再走几日就到相州了。相州离洛郡不算太远,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到了。”
“哦。”若归点点头,正准备问一问相州之后还要经过哪里,琰实却开口了。
“祖母,五叔他们竟是走了相州那条路吗?”
“应该是的。”老夫人抿了口茶,“虽然取道相州再折返回洛郡是不算顺路,但是听闻青州一线近来不大太平,绕远一些求个稳妥,也算值得折腾。”
“青州近来不大太平?发生什么事情了吗?”若归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有些好奇。
“咱们的内报说,青州萧刺史近来异动连连,又是练兵又是调粮的,看那意思,竟像是想要叛出北朝、归入南边去了。”
“啊?”若归瞪大眼睛,惊奇道,“还有这种事情?”
若归震惊于这位刺史大人的魄力。
他们这些在北朝的士族,多多少少都想过要南迁回汉人的朝廷去,但是苦于牵扯太广、也明白北朝定不会应允,便还没人敢真的行动。没想到,竟是青州萧家率先准备离开了。
琰实的眉头皱的更紧了:“可是,我近几日都已听到了风声,那朝廷线报必也已经知晓,青州有变应已不是秘密了。”
“五郎你说的可是真的?”老夫人一震,立马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
若是真如琰实所说,朝廷已经知道青州准备反叛,青州就几乎并无胜算。如果青州想要争取时间等待援军,在人力物力受限的条件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绑另一世家上船,加重自己的筹码。
青州附近并没有什么强于萧家的大族,他们必看不上眼。那么,如果他们知道现下陇西李家有一支正在青州附近盘桓,那这必然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不说老夫人这种饱经世事风雨的老人了,就连年轻一辈儿的女孩家若归都能想到这般最坏的局面。
厅里陷入一片静默。
就在这静默之中,琰实忽然从食案后起身,跪到饭厅正中:“祖母,请允孙儿即刻带人去接应五叔。”
老夫人一顿,却并没有说话。
琰实急的长揖到地,“五叔转走青州,父亲和各位伯伯都还不知此事。现下,身在洛郡的男丁唯有孙儿一人,当然该是孙儿当此重任!求祖母应允!”
若归这才明白刚刚的静默是为着什么。她紧张的看向祖母,与琰实一起等着祖母的决定。
不知过了多久,老夫人终于开口了:“五郎,我现在就让李忠去召集军户,你今晚带人出发,千万小心要避开朝廷和青州的耳目。”
“是。孙儿这就去做准备。”琰实起身,行礼后便大步向外走,却听到身后老夫人的声音。
“如果……如果真的赶不及,五郎你不必管你五叔,自己回转。”
琰实的脚步顿了顿:“祖母放心,孙儿一定赶得及。”
若归看着兄长匆匆远去的背影,心里涌上一阵不安。她心慌意乱,强迫自己按捺下心绪,不停告诉自己不要乱想。
没想到,仅仅几天之后,若归隐隐的担忧就成了现实。
青州反了。兄长最后的消息,就断绝在青州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