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全 (第2/2页)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
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
科举制发展到清朝时,已严重僵化,八股取士对于选拔人才并没有多少实际的作用,且对写作要求极高。
若大家不好理解,可以将科举考试看做高考,难度可想而知,而洪秀全的学识在当时处于小本,即小学本科,让一个小学水平的人去参加高考,能考过才怪了。”
学生们哄堂大笑,皆意想不到。
“同学们,大家要知道在整个封建社会,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自西汉设立太学,才有了正式的学校,人们获得系统学习知识的机会,而且是官方的,专为那些官宦子弟开放,普通民众开放。可以说,教育被上层统治阶级垄断。普通民众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洪秀全就是普通民众的一员。想学没法学。
再来看你们,是能学却不学,虽然是乡镇,但是环境也比我们那时候强的太多太多,教师们每天几乎是哄着你们学习,甚至还有任性的同学,想不上就不上。去年我有个学生,不想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里为了让他安心待在学校,承诺,上一天课给10元钱。记住,珍惜现在几乎免费学习的机会,等进入社会,想学点啥不得拿钱开路,学技术,给师傅好烟好酒的敬着。即使那样,教不教全屏心情。”
郭杉:“老师,大道理都懂,可就是学不会,也许我就不适合学习。”
“不,你分析错了,不是不适合学习,是真的懒,除了吃饭时勤快,别的啥也不积极。”
“。。。。。。”
whatever,弥漫于休闲区大部分学生,在任何学校,任何班级都有这难题。
“洪秀全读书不行,可苦没少受,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受尽剥削,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迷信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