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二十一的法则:七Xx二Yx一Z=事业成绩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80后父亲与10后女儿们的对话!
人生的价值是追求有价值的生活,而有价值的生活,是需要努力才能获得的。
但是经过几十年发现,只有努力或者勤劳,并不能争取到有价值的,优秀的人生成绩。
学校里,我们发现老师和父母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努力,勤奋,上进等,好像具备这些优点就一定能走向“优秀”。当然,我们需要说明,这些优点成为“优秀”的基础,或者特征,是需要具备的。但是路径并不清晰。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努力了,勤奋了,上进了竟然还有一些差别,有的好,有的更好。
有没有比较清晰的路径与方法,能让我们在具备:勤劳、努力、上进的特征时候,更合适的方法来理解优秀,达成优秀呢?
这里,推荐“721法则”仅供孩子们参考哈。
先说1。
1个人认为应该是:学识。
学识是由“学历+知识”构成的,这里也是要参考当前的教育路径来判断的,咱们不能超越现实的教育来虚谈,那样是不负责任的。
学历就是在纯粹学习阶段获得学位,如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
知识是与同等学历匹配的认知。比如我们会发现初中毕业生很难理解博士生的论文。这就是一般情况下很难有跨阶层的认知,当然更加优秀的人是通过极大的努力实现跨越,超越的,这样的人,我们要去学习。
如果1是10分的话,我们把博士得到10分,硕士是7分,本科是5分,高中3分,初中2分。这里也可以参考学校的知名,专业的权威,学校所在的城市发展来看的。
比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的博士可以考虑10分,而普通的博士可能就是8分。淮南的本科可能是5分,而上海的本科就是6.9分了,这是因为淮南这个城市远远不如上海,这点我们是需要客观承认的…
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历可以提升,知识可以增加,我们是提倡学历与知识并重的。
不然,有的博士学位没有知识,就是假博士,而有的硕士很优秀,知识丰富那也是可以超过博士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学历、城市、知识是需要参考的。
从分数上来看,孩子们理解为什么父母总是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