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 (第2/2页)
“杀!”城门打开的那一瞬间,如潮水般的士兵带着和将军一样的视死如归的表情呐喊着冲向了不远处的敌方营地,恨不得将满腔的怒火全部倾泻到不远处的敌人身上,有些轻步兵因为跑的太快,甚至都已跑到了重盾兵的前面,浑然不顾自身的安危。
“长弓手准备!”“骑射手准备!”“骆驼骑兵就位!”“刀斧手上前!”“列阵!”西域大军也发现了端倪,火速集结兵力列兵布阵,准备迎击,忙乱但却并不慌乱。
“这……不好!看来他们必是经历了一场恶战啊!”待援军靠近了些,将军定睛看了看,低呼了一声,松开的拳头再一次紧紧的握了起来,眉头也仅仅的聚在了一起。
“连弩炮,火油弹,准备!”过了片刻,将军对身后的副将说道,眼睛依旧看着前方的敌阵还有那些如流水般的火光,声音中颤抖是那样明显。
“可是将军!这样……不就连我们自己人还有伯阳将军、洛阳将军的援军都……”副将听完之后震惊的说道。
“没办法了!你看他们的人数已然不多,一路上想必跟西域残部发生了不少战斗。战斗力肯定也和我们一样已经大大受损。为今之计,恐怕也只能殊死一搏了。而且我们的弹药也所剩无几,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这次,只有拼了……”将军仰天长叹了一声,缓缓地说道,声音中的坚毅依旧未曾改变,可是语气中却多了一份视死如归,让人越发悲凉。
“可是……将军……”副将还想在说什么,但是被将军制止了。
“就这样吧,副将听令!我下去之后,你接替我的指挥权,关闭城门!没有杀光敌人之前,连弩炮、火油弹不准停!城门不许开启!!!”将军闭着眼睛,缓缓地坚定地说着。说罢,便转身向城门方向走去,右手紧紧握在腰间的佩剑上。
“将军!”副将喊道,跨步追了过去,可刚走了两步就被将军喝住。“站住!军令如山!”
“除了弓弩手和投弹手,剩下的所有的守城士兵,都跟我走!”将军抬头看了眼空中的满月,这满月依旧惨白,但这惨白之中似乎更多了些彻骨的寒。将军默默地闭上了眼,片刻之后,睁开双眼,目光坚毅的看着城门之外的敌人,怒吼着“杀啊!!!”这一声呐喊,仿佛用尽了他所有的气力,声音之雄厚,久久回荡在城中……
……
“报!”一个士兵模样的人急急地向着大殿方向奔去,身上的盔甲早已残破不堪。
“报!启禀陛下,墨阳关守住了!”那报信的士兵刚刚进到大殿之中就跪倒在地,喘着粗气禀报着。
“好,好,好!太好了,终于守住了!那战况如何?”听到这一消息,皇帝楞了一下,随即喜上眉梢,一边拍着龙椅一边说着。大殿之下也多了些许的躁动。
“回禀陛下,前去支援的伯阳将军、洛阳将军全军覆没,两位将军也战死沙场,守城的千阳将军也仅剩不足万人,伤亡惨重,千阳将军也受了重伤恐怕……命不久矣!”报信的士兵更咽的说着,说罢顿了顿,接着说道“西域军队也仅剩残部由偏将带领着突出包围向西北方向败逃而去!”
“啊……难道连千阳将军的重盾兵也抵挡不住西域的弓箭吗!”、“伯阳将军的铁甲步兵可都是咱们的精锐啊,居然全军覆没了!”、“洛阳将军的重甲骑兵可是咱们中原最强大的骑兵,这次居然也尽数阵亡了!”、“看来这次西域最引以为傲的以机动性著称的骑射手和以射程与威力称霸的长弓手也损耗殆尽了啊!”大殿之下一片哗然。看的出来,这场战争双方的伤亡很是惨重,影响之大不亚于让久病未愈之人再添新疾。
“启禀陛下,请恕微臣直言,墨阳关乃我中原之战略要地,若墨阳关一破,西域军队便可长驱直入我中原皇城,中原也就岌岌可危了。此次墨阳关一战我们前后派出了共三十万军力虽说是守住了墨阳关,也将西域四十万兵力损耗殆尽。但是我们经过了这断断续续三十年的战争,尤其是这最近七年的消耗战,我们已经国力大损元气大伤,就连民间也已经怨声载道了。若不让百姓修养生息,怕是后果不堪设想啊。而且经过了墨阳关一战,西域也必定元气大伤,精锐大损,无心再战了。”一位大臣上前说道。
“那卿家之意如何?”皇帝点点头,看着这位大臣说道。
“回陛下,为今之计,应以休战议和为上上策”大臣抬起头看了看皇帝,顿了顿接着说道,“一来可以让百姓休养生息,二来也可以缓和与西域之间的争端。这三来……”大臣抬起头看着皇帝,故意地又顿了下。
“卿家快说,不要卖关子了,这三来,是什么?”皇帝起身急切的催促道。
“喏,这三来,也可以借议和之名与西域互通贸易,进而在西域安插眼线,随时留意西域的动向。此三利者,还望陛下三思啊。”大臣行着礼继续缓缓地回答道。
皇帝听罢,又坐回龙椅之上,闭上了双眼,用手撑着头陷入了沉思,甚至对于后续上表的各种言论都没有任何反应,全若没有听见一般。片刻之后,缓缓睁开了眼,说了句“如此,甚好。那便依卿家之意,与西域休战和解,让百姓好好休养生息。确实,这些年,我们的损失太大了,若再这样战下去,恐怕会耗空国力,民不聊生啊。”说罢,又站起身来,左手背向身后,右手指向那位大臣。
“这出使西域议和一事,就交给卿家了。寡人等着卿家的好消息啊。事不宜迟,卿家最好即刻启程,前去西域。”皇帝看着那位大臣,缓缓地说道。同时伸手示意还想继续上表意见的各位大臣,勿要再多言论。
“臣遵旨”大臣行完跪拜之礼,便转身退出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