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捐楼 (第2/2页)
对于卓子远的要求,方校长自然没有任何意见,建筑要求达标,不就是多花钱么,钱都是卓子远出,卓子远还自己找监理公司,方校长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在他的心里,卓子远已经是整个山口镇的贵人了。
又过了半个小时,在跟柯镇长、方校长确认好明年正月就协商修路和建学校的事情后,卓子远一行人启程打道回府了。
柯镇长和方校长,自然不担心被卓子远放鸽子,这次的慈善活动一来没有记者,二来卓子远几个人都没有拍照留影,唯一的一张留影,还是方校长主动要求的,在他们两人眼里,远方集团一行人没有作秀的可能,自然不需要说些口头上的承诺来欺骗自己,没有任何意义。
没有在茂州逗留,一行人连夜赶回了蓉城,在蓉城住上一宿,总算是可以跟简秋联络下感情了,第二天,周二,中午回到了东都。
一路上,卓子远已经跟和何夏把远方基金未来的慈善方向确定了下来。
第一,卓子远很强势的取消了校服的捐赠,这种形式大于实际意义的活动,不过保留了物资的捐赠,包括学校需要的必备品以及学生的文具书包。
第二,奖学金制度,需要何夏安排人继续规范化整个制度,从小学一直到上大学,都有奖学金设立,当然,这些奖学金都只是学费和日常基本生活需要,并不会给孩子们挥霍的余地。
第三,初中的寄宿全包,这一项主要是针对类似山口镇这样的大山中的村庄里出来的孩子。
第四,修路,为这样的交通欠发达地区修路,只为了打通镇与县的主要通道,至于村子到镇的路或者镇里面的路,留给镇里和村民们自己想办法吧,如果村民们有这个想法,他们完全可以自发整出一条路来。
第五,捐学校,主要是针对山区的小学,如果有学校主动寻求帮助,那没得说,自然要挺身而出,卓子远只想尽量多盖学校,多挽救一些孩子的生命,即使建一所学校只能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卓子远也觉得,这一世的人生更有意义了。
在讨论捐建学校的时候,卓子远很自然的引出了学校建筑质量的问题,然后又引导到建筑的抗震等级上,何夏对这一块的了解并不多,不过她有的是途径去了解,所以虽然最后没有确定学校建筑的标准,但抗震等级这一点,已经纳入了何夏考虑的范畴了。
除了这些,卓子远还给远方公益基金定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未来几年,慈善活动的对象,就定在这样的山区之中,首先可以从茂州的周边城镇招收。
卓子远给的原因是,远方处于发展中,盈利能力不足,即使每年拿出10%净利润,也不见得有多少,所以,还是集中攻略一地比较合适,而山区相对来说少量的投入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也就是投资收益比更高,至于通过什么方式跟这些山区的**和学校联络,这些有何夏操心就行了。
何夏心里很疑惑卓子远的行为,因为这样的山区不仅交通不发达,通讯也不发达,在这些地方做的慈善,对于远方集团的发展来说,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反倒是东都的周边省份,做这些慈善活动,至少能上个报纸之类的,多少能提高远方集团的影响力,但是想到卓子远低调的处事风格,何夏也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理由,权当卓子远做慈善并没有想着谋求什么利益,只是纯粹的做慈善。
其实,这也的确是卓子远现在的想法,首先,他并不想慈善活动成为远方发展的工具,其次,他做这些慈善活动,完全是为了寻在内心的平静而已,重生一次,不回报社会一些东西,实在难以心安。
原本卓子远还想着给老师一些福利,来吸引外来的教师,可看到了山口镇的情况,卓子远就打消了这个想法,这里实在太落后了,将心比心,基本不会有人愿意过来,就山口镇小学现有的老师,方校长也说过都是本地人,卓子远当然可以提供现有老师的福利,问题是,真的给了他们更多的钱,这些人是不是又会有往外跑的打算,人心这东西,最难以捉摸,而且这个时代的学校,老师教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意愿,卓子远从始至终都是给那些真正想读书的孩子提供帮助,所以卓子远最后放弃了给老师福利的问题,还是留给国家来解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