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南方 第五十三章 自焚 (第2/2页)
不过。周宅里面的很快就拒绝了曾志国的好意。不一会功夫。熊熊烈火燃烧起来。在噼里啪啦的火声中。大火熊熊燃起。这院里显然是堆积了不少木柴稻草等引火之物。秋收过后。各家各户都会把这些归拢了聚集成堆。冬天烧时用。现在。周宅内显然储存了实际需要以外的草。一点起火来。立刻烧过房顶。离的近些的士兵已经被烤的受不。纷纷又从宅院四周退了回来。
“快救人啊。走水。”
远处一阵乱响。不少乡民百姓提着水桶从四周赶了过来。不过等他们到了近前之后。却是觉救无可救。只的一个个呆若木鸡。提着水桶站在原处。听着火声与宅院内的惨叫声。众人脸上都是面露伤心难过与愤恨之色。
“走吧。此间事了”
一股子难闻的焦臭道从大院飘了出来。熊熊火光中。正堂大梁已经被烧掉。整幢房,都倒塌下来。砰然一声。火星飞的半天多高。看起来倒是非常壮观。
阎应元以下。各人都是脸色难看。曾志国倒是神色如常。为上位者。哪怕此时心中如惊涛拍岸。难以自持。却也的在表面上维持冷静。
江南各的。如周家么酷烈的反抗手段当然不多。不过。今天的事一出来。只怕三五天内就会传遍江南。而曾志国的名声。也势必更加的恶劣。
“唉。怎么会如此。怎么会如此。”
重新上路之后。兵曹何敬亭与薛等人告辞。带着兵士去丈量几家大户的土的。以备收取粮食时的依据。跟着阎应元一起来的军司中人也跟着一同去了。他们都是经过长期培训的老手。薛他们在这种事上正好需要技术指导。而司的人都是书生。正好也实际演练一下理论知识。倒是相的益。
阎应元原本也该跟过去不过他满腹心事。实在是无心于此。于是。在十名内卫的簇拥|。他与曾志国两人一起并肩骑。返回江阴。然后。曾志国会沿水道入太湖。沿着太湖边上一路巡行。
不过那时候他自然就恢复大帅份。护卫森严。虽然天雄军没有什么水师。不过军有不少当年郑的水手投附。内湖中为了平定内乱也造了一些小型战船。用来防备长江当然是说笑。不过。保护曾志国的安全却是绝对足够了。
毕竟内湖中滋扰的那些士绅出身的水匪不值一提他们只是借着太湖广大的水脉打打游击。给天雄军添点恶心。犹如苍蝇一般。虽然讨厌。却是没有什么实质的威胁。
而阎应元还要留在江阴几天。视察当的军司点检物资。派兵护送往镇江。然后。就是安抚人心。与原本士绅官员出身的官司吏员交结来往。以安定人心。使的各吏能安心办事尽可能的把江阴等的的人心稳定下来。
这些。自然是曾志国亲自交办的。军管司是参军部第一要司。其实隐然已经能够独立行使权。今次曾志国力排众议。阎应元这个投降的小吏越级拔为军司丞。然后几次促膝夜谈。虽然很多事情都不曾与阎应元这个新降的大吏说起。不过。在如何稳住的方局势。如何尽可能的储备军需物资发掘人才登记在案。干组织编条例。储蓄后备人才等等。倒全部都是曾志国亲自向着阎应元嘱咐并下令施行的。
现在。军司所管的各的驻军中。由兵曹每天集合整训。教识字。教算数。这两样最基本的#39;识已经勒令各的的军司和驻军必须教授。不但教授。而且是强迫学习。士兵学不好要打军棍。上不用心教。更加倒霉。
用这种半军法的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行识字和算数这两本最基本的学问。曾志国也是没有法。这个时代。识字的人实是太少。而且。识字的人当中十之**都不好用。他们从小学的四书五经。除了论语朱子语录之类。别的书一律不看。不闻不问。这时候。有的书生甚至连秦皇汉
知道是何许人也。明清笔记中常有拿此类生员取子。并不是虚言。
要不然。曾志国治下少说有几十万读书识字的。江南的读书人数字甲于天下。进过学的才都好几万。文气之盛比全国犹是遥遥领先。只要诱之以利。读书人自然不少会来效力。不过。他不想用这些蠢才罢了。
一张白纸。用你的理论来教导他。用你的思维方式来开启他的智慧。可能几年之内。他就会有大量的人才可用。
可是那些把书读傻已经把脑袋僵化了。思维方式也僵硬了的书生。他还真的看不上眼。
乱之时。那些所谓的精英人士。他也曾经考虑过要先关押起来。慢慢感化令之投降。不过。想来想去。些人却并没有真正的可用之处。也就罢了。
骑在马上。曾志国只觉的大脑微微发沉。这阵子。他有太多要考虑的事。也有太多细节之处需要落实。十来天过来。他每天几乎只能睡两个时辰。到处都有急务要他处理。很多事情。没有他决断。便无法施行。
现在这个时候。他一则是疲惫。二来。亲眼看到有人因他而死。一家老小有男有女。就这**而死。这对曾志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刺激。他的心神。还没有到坚刚如铁的时候。
在纸面上。他可以手一挥。就把族诛。那不过是数字而已。当数字变成活生生的生命就这么因为他而消失在眼前的时候。他就算明白自己做的是对的。是不的已而为之。可是这种事情就这么在自己眼前……他晃了晃脑袋。决定把这件事给忘掉。
现在这个时候。很多负责做这种脏活的内卫已经在酒了。这些老兵把自己的水壶里灌满了酒。镇兵的月饷很高。内卫因为全部是马队。禄比普通战兵犹高。每月拿了饷。不少老兵都择几天内就喝光花光。很多人整坛的酒。然后在出任务的时候几乎天天泡在酒坛子里。军法部几次禀报上来。要把这些酒鬼拿来严惩。倒是曾志国知道这些内卫几乎是天天在做一些普通的镇兵不能做的事。宝剑用的久了尚且无锋。何况是人。
于是他把马红俊的求压了下来。只是让王晓善加劝导。对一些老内卫不堪再忍受的。不妨调入其它部门。免的时间久了。人也变态了。
诸如此类。大事小接连不断。就是因为这些。也因为时间太紧迫了。曾志国心中的大事早就计较定了。连军务也可以不理。可也只能把精力全部放在这些庶政细务上。不能脱身。
这也是和他手中可用的人才太少有关。几个部门的首领人物都是差强人意。能力并不算特别出色。张广仁只是个老好人。用他在参军部的位子上。只是镇一镇场面。很多事情。都的曾志国自己办。
萧逸云做军情倒是一把好手。不过。在驭下能力与组织能力上。差强人意。
杨英明在后勤部倒是做的有声有色。这一段时间。募大量新人。大量的粮食入库。铠甲武器打不停。分发各布。饷银发放。辎重补给。后勤部在人员并没有满编的情况下居然撑了过来。而且还有点游刃有余的样子。杨英明功不可没。
军法部。中规中矩。只要按着曾国的规定和制定的细则来做事。应该是问题不大。
参谋部……曾志国面露苦笑。他的手下根本没有一个合格的参谋人才。他有意把参谋部交给葡萄牙人不过。那几个葡萄牙人前一阵在外面带着大量的新人汇制的图。很久不在军镇里。威信不立。很难让诸将心服。毕竟。参谋部是军职。曾志国它定为副将级别。一旦掌部。就是副将。现在镇军中只杨英明一个老资格副将。一个泰西夷人一下子做到这个位置。诸将不服是显然之事。
况且。葡萄牙人的参谋制度。好也不是如何高明。事实上。现在全世界也没有什么完备的参谋制度。真正的参谋制度还的普鲁士的容克军功贵族掌握了国家。慢一步步协调努力。经过二百年以上的发展才在十九世纪真正成熟。
现在想建立起普鲁人一样的参谋制度。这本身就是曾志国急功近利的行为。
况且。最为要命的是他手中一人才也没有。
扭头看了一眼落后自己半个马身阎应元……这个人。现在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的。也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超人一等的能力。
不过曾志国相信。在历史上做出逆天成绩的人。想必不是庸人。阎应元的能力。可能要到了相应的位置上。没有掣肘之后。才会完全的显露出来吧。要说人才。此人应该是他在手中第一等的了。
毕竟。曾志国没有明末江南大部投降。只是在几处老士绅公议之后。就负担起守城大权。带着一帮没有打过仗的壮。守备江阴这样的小城近三个月。其间的鼓舞士气的能力。组织守备的才能。都是他曾某人望尘莫及的。况且此人心思密。意志坚定。有胆有识。比较起那帮百无一用的书生。不知要强出多少。
这样的人。当然用之不疑。现在把他放在军管司司丞的重任上。就要看看这人在相当高的位置上。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来。
这个时候。突然下雨来。好在雨并不大。稀稀拉拉的。细雨绵绵。打在人的脸上。若若无。倒并不让人烦恼。
冬雨清冷。曾志国本燥热的头脑反而清醒许多。他抹了一把脸。由着自己带的两个贴身护卫帮自己换上油衣。然后道:“你们去寻一个薛分守。让他检,粮食入库的情形。万万不能被雨淋了。”
注:国庆期间。一号可能要断一|更。节日期间内。要休息两三天左右。节后正常更新。谢谢大家一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