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南方 第十三章 上洛(1) (第2/2页)
“大帅放心!”
受到曾志国信任的马红俊挺胸凸肚。威风凛凛杀气腾腾。马千总自从做了曾志国的亲兵后。向来是冲杀在前。最是忠诚不过。现在这种忠诚化为了实际的回报。午梦回之时。想必马千总对自己的选择是最为满意不过了。现在他穿着打造精良的对襟锁甲。带着红缨头盔。手按腰刀。除了肚子有点发福杀风景外。当真是一员堂堂正正的虎将了。
“吕承志加练兵督司。杨参将总司其责。吕督司则具体执行。”
“末将遵令!”
同样穿着一身对襟锁甲的吕承志明显比马红俊更象个大明军人……身为军户世家出身的吕承志是一员马上悍将。从扬州撤退一役中他挥舞双手冲向敌阵死战不退的雄姿给曾志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是军众个头上唯一可与曾志国比肩的人物……这在当时是虎将的不二标致。
现在吕千总加练兵督司穿着一身打理的一丝不苟。每一条束带都扣的整整齐齐的铠甲。手中还拿着一柄明军骑兵标配的纹眉大刀。向着曾志国郑重承诺道:“大帅放心。等大帅从留都回荔。末将保证四营将士会更加的生龙活虎。”
曾志国任命吕承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吕千总的母亲是宦出身。所以吕千总从小也学了不少字。现在他郑重的把自己的练兵手纪……也就是那本小册子交给了吕承志。然后吩咐道:“小吕。一切照我的练兵手纪来。”
“是。大人放心。”吕承志对曾志国的练兵手纪其实大不以为然……除了那些新奇的可以锻炼士兵体魄的办法外。这位将门出身的千总从内心觉的。曾大帅似乎对阵法的训练并不是十分在行。而且训练时的处罚手段似乎太柔和一些。
不过他还是精神抖擞的又表示道:“练时多吃苦。战时少流血。要吃苦的方能霸的蛮。大帅的训示末将无一日不敢忘记。请大帅放心。”
“大帅放心!”
“大帅一路好行!”
“大帅一路顺风!”
现在曾志国终于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幕僚选了。史可法那边告辞过了。自己的老营安顿好了……他纵马驰出兵营。眼前青山碧水。江南风貌不胜收……然而曾志国的心已经飞扬而去……现在出发。去南京!
大明弘光二年八月初十日。太子太保、左都督、提督镇江军务总兵军曾志国奉命赶赴南京。沿途四处百姓闻曾帅至。望门倚看者有之。提壶赠水有之。焚祷告者有之……
“唉呀。想不到留都这儿的人更多。”
刚刚投奔曾志国不久。被任命为亲兵队长的李天柱在进城的时候被热情的百姓丢了不少鸡蛋。同时还被人挤掉了头盔……不过他的抱怨并没有什没开心的意思。相反。这位淮泗子弟眉开眼笑。显然是为他的大帅能受到如此的欢迎而倍感骄傲。
刚刚在进城的时候。闻风赶到的百姓挤的水泄不通。把曾志国一行人挤的够呛。后来还是南京的巡城御史王孙蕃闻讯赶来。这位东林党的御史脾气火爆。看到他带着兵丁赶到。原本还很热情的百姓眨眼就消失了。只留下一的的鸡蛋和葫芦瓢。
蹄声的的。曾志国的战马踩踏着整齐的青条砖路修筑的路面。每一声马蹄声响。仿佛都穿透了百年……
这是南京。大明的留都。在这个时代。这座城市仿佛是中华文明最后的希望。在几百年后。这座城市承受的苦难就是整个华夏民族血重生的缩影。
眼前整齐的城砖铸就了高城。却挡不住胡虏的铁骑;巍峨高大的城楼上曾经站立过倭人骄横的身影;这里曾经是大明太祖下令北伐的的方。粹里出发的军队洗雪了四百三十年的耻辱。把幽燕重负家的赤帜之下;这里也有冒雨投降的南明君臣。让整个民族蒙受羞耻;这里也有过骇人听闻的屠杀。阖城百姓数十万遇难。是华夏历史上最为沉重的一页……
青砖碧瓦。雕栏玉砌。昔日王谢堂前燕……多少故事。或慷慨激昂。或低沉呜咽。缕缕微风轻轻而至。似乎在曾志国的耳边喃喃细语。讲述着男儿悲歌。讲述着千年沧桑……
正当兴致勃勃怀着思古幽情的曾志国手扬马鞭。很想来一句:“我来了。我拯救。”的时候。赶跑了那些围观百姓的巡城御史王孙蕃不合时宜的在曾志国一边冷笑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