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队伍拉起来了 (第2/2页)
他对历史并不精通,所以对小鬼子的行军路线两眼抓瞎,也就是刷逗音或者是差点被遗忘的课堂历史书上,知道几个重要的战役。
智脑对此没有多说什么,或许是因为它自己也不知道。
它所知道的历史很少,只知道一些与盟军和苏联稍微改变的历史。
想到红警的背景,杨洪也就释然了。
越不明白,他就越害怕。
虽然他控制了基地的自爆系统,不会给小鬼子留下这些先进的科技。
但是好死不如赖活,他做梦都想将种花家的好闺女邱小姐送给倭国,哪怕在这个陌生的时空。
所以,他只能牟足劲积攒足够的兵力,然后再去抢更多的钱,直到开出采矿场,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杨洪打算在东南方的山丘后面,再修建一座新的兵营。
不过智脑给出的提示是,如果距离基地一千米之外建造设施,不仅建设时间延长,并且还得靠工程师们帮忙。
因为一级基地的建筑机器人只能在一千米内活动,杨洪无奈之下,只能作罢。
只在附近建立了一个新的兵营,三个几乎呈三角形的兵营,一天就能诞生九个克隆士兵。
当在收音机中得知淞沪战争爆发的消息时,杨洪手下的克隆士兵有150人,工程师2人。
再加上那些苦练的八十四名矿工,现在他手下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两百人。
其间,杨洪为了敛财,再次发动了一场抢劫行动。
这一次,他没有参与,而是由牛一和羊一带领下三十多人,将百里之外的一座煤矿给端了。
那里的小鬼子只有五个,但是伪军多达百人,最后的收获却是不少。
劫掠回来的东西,价值三万块大洋,当然折现后也就接近两万元。
本来上次将纸币兑换成黄金,基地的资金顿时充足不少,但这并不耐得住他挥霍。
光是新建的两个兵营,就花费了四万,而且,每个人身上的武器和装备都是一大笔钱。
杨洪按照在部队服役时学习的军事常识,配制出自认为最强的战斗力。
当然,其中做了不少调整,毕竟从基地里弄来的武器要便宜得多。
5名士兵组成一小队。
一名机枪手和一名副射手组成,每个人都配备一把刘易斯轻机枪。
一个狙击手,拿着一把毛瑟1898式步枪,配上了4倍瞄准镜。
另外两人则是分别拿着一把勃朗宁自动步枪,一把m18冲锋枪。
勃朗宁自动步枪的重量超过了7公斤,大部分都是用来当轻机枪的。
但是,用来防御,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有灵活的行动,就会换成m18,反正,他也不缺武器。
三支小队合并为一支中队,队长兼任着其中一个小队长。每一支队伍,都是15人。
三支中队,再加上一支重火力小队组成大队。
重火力小队由2名重机枪手和6名弹药后勤兵,每名重机枪都配有一架德国mg08马克沁重机枪。
原本还有更多的重型武器,但因为各种枪支的子弹口径不同,给给后勤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这样,一个大队,一名大队长和一个副大队长,一共56人。
这是目前一级基地的兵力组成情况,等以后升级了,可以重新配置。
三个大队外加一个教导队暂时组成了一个营。
教导队是由在战场上表现突出的克隆士兵组成的。
虽然克隆士兵刚出来时都是同一个的模本,但在服役期间,每个人的机遇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实力都会有一些的差距。
虽然和普通人相比,他们之间的差距变化不算太大,但也是有等级的。
这些教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用来培养未来的指挥官。
三个大队,一个是全由克隆士兵组成,两个是克隆士兵为主导,统领八十四个矿工。
就算是普通的克隆士兵,也要比现在的矿工强上一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崭露头角,将克隆士兵的光芒完全掩盖,尤其在战略和战术的灵活运用方面上,普通人的可塑性更强。
克隆士兵的优势这时就成为他们的弱点,他们的忠诚和顺从,会让他们的成长受到限制。
这或许就是基地的限制吧!
但杨洪现在并不需要什么潜力,他要的是这些克隆士兵的忠心和顺从。
此时他们的战术素养,在国内,甚至是国际上已经是顶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