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贞观大旱 太宗祈雨 (第2/2页)
而城中,百姓也是惶恐,迷茫,尽显死气。
不真正来到这里,李鹤都无法想象,传说中的“贞观盛世”,竟然会是这种模样。
当然,这么说也不客观。
真正的贞观盛世,是贞观中后期,并非现在贞观二年,天灾不断的动荡时期。
但无论怎么说,此时唐朝风雨飘摇,一副随时都有可能跌倒的模样,这一点都毋庸置疑。
此时的唐太宗李世民,皇位远没有后来那么稳固。
“通关文牒。”守城士兵拦住李鹤说。
对此,李鹤拿出举荐信,道:“没有,贫道是山上修行之人,无户籍,无通关文牒,只有一位道友的举荐信,不知可否做通关文牒使用?那位道友名孙思邈,举荐信是写给陛下的。”
此话一出,那士兵,立刻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双手捧着举荐信看了一遍后,他皱眉道:“这个,职责所在,没有通关文牒,不可放行。可道长你是孙老神仙举荐而来,帮陛下除妖的,按说卑职应该立刻带你去见陛下。但我等守城士兵职责重大,不可擅离职守,道长可否稍等片刻,待我们通报之后,再引您去见陛下?”
闻言,李鹤点头,说:“无妨,贫道等等便是。”
不得不说,大唐的守城士兵,不卑不亢,恪守职责,却又有人情味,很不一般。
历经这么多世界,他也就只在大唐、大秦两个地方,见过这种士兵。
其它地方,无论是曹操的兵,还是刘备的兵,素质都相对差很多。大宋的兵更没法看,压根就是一群恶霸,还不如陈浩南、山鸡他们,跟靓坤比起来,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时城外,有将军正在给百姓施粥,亲力亲为,没做多少事,但却安定了人心。
至少,流民因为他没有暴动,士兵们也因为他,不会像普通百姓一样,面对灾情只有慌乱和迷茫。
总的来说,老百姓有点慌,整个天下流言四起,但朝廷却铁板一块,最大限度运转着,应对着这一切,让灾情无论有多险峻,迟早都会化险为夷。
“神奇的兵,神奇的将,神奇的朝代啊!”李鹤忍不住感慨。
就在这时,那城外的将军走了过来,开口说:“这位道长,你真是孙老神仙举荐过来,帮陛下除蝗虫妖的?”
“嗯。”李鹤点头。
“传说,蝗虫妖神是上天派下来惩罚大唐的,你也不怕逆天而行,遭到天谴?”将军又说。
“以讹传讹而已,这么说的人要么蠢,要么别有用心,贫道建议将军你把他抓住关进大牢!”李鹤略微笑笑,说:“我辈修道之人师法天地,没有人能比我们更懂天,那老天爷绝对没有要惩罚大唐的意思,所谓蝗虫妖神,不过是一妖孽而已,敢露面贫道就能斩了它!”
话毕,他心念一动,闲云剑上煞气冲天而起,而长安范围内,所以蝗虫都下意识的逃向了远处。
这一幕,让面前将军一愣,接着他神色凝重的抱拳说:“尉迟敬德,见过仙长!”
原来,这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皇帝李世民最器重的大臣之一,尉迟恭,字敬德。
“道长跟我来,我带你去见陛下。”尉迟恭仿佛捡到了宝一样,拉着李鹤一边往里走,一边说:“现在陛下正在祈雨,可能一时半会没法接见道长,但那绝对不是怠慢道长,只要祈雨结束,我敢保证陛下马上就会见你。”
对此,李鹤哭笑不得,说:“贫道不急,如果可以,贫道也想见识一下朝中高人是如何祈雨的。”
若是历史位面,李世民祈雨可能只是个仪式,没什么可看的。
但是在这个世界,可真有神仙,有妖怪,祈雨应该就是真正的祈雨,由朝中高人做法。
“那倒没什么,普通百姓都能观看,更何况是道长?”尉迟恭说着,把李鹤带到了皇宫大门口,临时搭建的“祈雨”祭坛旁边。
此时,那周围已经密密麻麻围满了人,李世民一人独处祭坛之上,叩问苍天,口念祈祷之词。
旁边祭坛下,一老道士手掐法诀,配合着呼风唤雨。
只是,也不知道是老道士修为不精的缘故,还是这方世界天地法则难撬动的缘故,虽然风来了,云起了,下的却是毛毛雨,根本改变不了什么。范围也仅限长安城大街,别说影响到关内了,城门外都没有半点湿气。
对此,李世民眉头紧锁,一众大臣和尉迟恭,也都不由得犯愁。
最麻烦的就是现在这情况。
有妖邪乱世,导致天道异常,纵然有行云布雨之术,也下不了雨。
“还是得除掉蝗虫妖跟旱魃,不然有那两个妖物在,神仙也下不来雨!”尉迟恭突然了口气说。
李鹤闻言不由得一愣,道:“你是说,有妖孽干扰了天地,才导致祈雨失败?”
“是啊,要不然我大唐叫天天应,叫地地灵,怎么可能被区区大旱难住?”尉迟恭说。
“原来是这样。”李鹤说着,也施展“呼风唤雨”之术,想要助李世民一臂之力,结果却发现,自己的法力同样被阻隔,虽然能降雨,却也不过是小雨,难解大旱。但就算如此,远处施法的老道士,还是抬头用口语说了声“谢谢”。
而李世民,也看了他一眼,似乎是很欣慰。
有人帮忙,就算失败了,至少也证明,他李世民没有失了人心。
“贫道还就不信了,呼风唤雨不行,我直接弄海水过来,可行?”心里想着,李鹤挥舞拂尘,从遥远的江海之中提取海水,过滤掉其中盐分,搬运到京城乃至八百里秦川,再到关内外,倾洒而下。
结果没过多久,原来祈雨的李世民,开始着手治洪了……
“那个,咳咳,用力过猛,还请陛下见谅。”李鹤有些尴尬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