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些过去 (第2/2页)
别人负责粮草军饷,她祁欢负责当先锋当殿后。
“您不知道,每次看到祁欢立下更大的军功回来,那些老匹夫的脸色有多么差!”
“城阳山一战,他们把太后娘娘率领的前军扔下拦截乌塔主力,自己倒是跑得比谁都快。”
“当时有人提出异议,还用军令压人。”
“一万人打十万人,这怎么打?”
陶亮说到兴奋处,眼睛亮如灯盏,一扫之前的混沌:
“可祁欢就是能打!她用一万人在峡谷故布疑阵,乌塔也是被她搞怕了,愣是不敢轻易踏足城阳山谷,让她占据了有利的地形。”
“先以三千人诱之,再以三千人在山上造出数万人的声势,待乌塔撤退阵型乱了,痛快截击,却并不恋战。”
“这下乌塔也分不清她到底有多少兵力,既不敢轻举妄动,又不想放弃扩大胜果的大好机会。”
“犹疑之下,竟是被反攻到丢盔弃甲!仓皇逃窜!!”
此乃城阳大捷,便是史书上也是写了这么一段的。
之前都是乌塔压着朝廷打,而正是由于城阳山这一战,这才让朝廷有了反攻的机会。
陶亮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无奈故事实在太过精彩,秦颂帝不免也听住了。
“母后她,总是出人意料。”
这一点上,陶亮是和秦颂帝充满了共鸣的。
“那帮老匹夫是万万没有想到,她不仅没有被害死在城阳山,居然还大捷!!”
这下,祁欢的光芒再也掩盖不住,便是在军中,不少人明知道祁欢率领的是先锋军,也都跃跃欲试,想要加入祁欢麾下。
“娘娘如今甍逝,未曾活过三十载,想来也是当初身体未愈便浴血沙场,旧伤添新伤,折了寿数。”
三喜不曾想陶亮大人讲到这里居然话锋一转,感慨起太后娘娘的身体,不免又有几分恻然。
当初先帝薨,百官下聘,迎太后娘娘入宫主持大局,侍奉她的掌事大姑姑还十分傲然,直道:
“不过一边陲之地出来的民女,哪怕贵为太后也得遵从宫里的规矩。”
待她服侍娘娘洗澡时,骤然看见太后娘娘身上近二十道刀剑创口,心中骇然。
从那之后,待太后娘娘竟是一万个小意温柔。
“本欲母后宫中静养,奈何朕亲政之后,母后便一心想着微服私访。”
秦颂帝语气中并无怨怼,更多的却是无奈多些。
他虽想尽力侍奉母后,可母后却不愿为一方宫墙所困。
“娘娘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当年平定十三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写折子请辞卸甲,兵部尚书当初都……允了。”
当年平定边塞十三城,打得乌塔龟缩塞外,当真是扬眉吐气,别的不说,当保边塞数十年太平。
谁知先帝一时兴起,非要瞒着众人深入乌塔部族,扬言要踏平乌塔,结果被乌塔擒住。
堪称秦耻。
之后,太傅陈渠请命,改立皇帝,又生怕幼帝压不住军功赫赫的祁欢,竟然联合文武百官,请祁欢入宫为太后!!
当时兵部尚书跑到陈府闹了一通,把陈府牌匾都砸了,大骂:“陈渠匹夫!!
陈渠想挟幼主令天下,生怕祁欢兵权在手可以和他分庭抗礼,硬是想了一出一石多鸟的好计谋。
当初陈渠选定的皇子是尚在襁褓之中的十一子,若是真遂了他的意,这天下到底是姓秦还是姓陈都犹未可知。
谁知百官迎娶之日,祁欢身披红裳,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先帝给迎了出来。
百官哗然,当初那场面,秦颂帝如今想起来都不免想发笑。
那些文武大臣们想都不想就宣布了父皇的“死讯”,着急拥立新帝,而现在,祁欢却把人活生生地救了回来。
并称之为“嫁妆。”
这嫁妆如同一巴掌打在陈渠的脸上,让他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也让祁欢获得了谈判的筹码。
“太后娘娘总是出其不意的。”
陶亮不禁感慨一句。
若非如此,如今坐在这帝位上的,就不可能是秦颂帝。
而显然,太后娘娘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如今天下吏治清明,河清海晏,显然都和如今殿堂上坐着的这位分不开关系。
“去看看,母后吧。”
陶亮退出了大殿,秦颂帝看着那盏饮尽的余茶,轻叹了一声。
对于母后来说,此生注定如此辛苦,倒不如来世,松快些。
这天下,朕来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