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四十一章 (第2/2页)
徐敬才扫了两人一眼:“祝姑娘还有什么是没有说的?”
“天地良心,我想到的都说了。”祝菁拍拍心口:“我们若知道什么,直接抓了找陛下邀功不是更好吗?”
“祝姑娘我是相信的。”徐敬才皮笑肉不笑:“但段家人便不好说了。”
祝菁:“……要不我把人留在这,公公重新找个人送我回京?”
段融是秦晟安排给祝菁的,徐敬才最终也没有这么做,把两人打发走了。
走出徐敬才的屋子,冰冷的空气撞进怀里,祝菁打了个冷战,拉了拉衣领,将手藏进袖子里。
“你们想保段迟?”
因为寒冷僵化了的脑子运转了两秒,祝菁有些意外地回头看向段融。
原来乔阮也没有把所有事都告诉他嘛。
“你们没有必要保他。”段融语气越发淡了:“他不会独活。”
“你们段家人的风格?”祝菁慢悠悠地顶着风往前走,声音在风里小小的,也把段融的声音吹得模糊不清。
至少她没听清回答,但也没有在意。
知道内情的人都清楚,如今这些知情人也包括祝菁。
——段家背叛了蔺家。
信任难筑起而易摧毁,两家本该同气连枝,如今多年联盟溃散,蔺家满门难存,段家看似光鲜,实则再难得信。
和熟悉的人打了一声招呼,祝菁乘着夜色当天便离开了。
这次祝菁没有再赶水路,身后还缀了一个石蔑,车里多了个彭牧熙,段融赶车,寒风冽冽,实则了却一桩事,心里轻松不少。
“怎么这样着急赶路,哪怕明朝再走也好啊。”中间停歇,一群人坐在篝火边,石蔑搓着手试图将自己捂热,分外不解。
“再不走我怕就走不掉了。”祝菁也冷,古代第一次出远门,实在没料到再回去时已经快要入冬,衣物终究带得稀少了些。
“祝姑娘知道些什么?”
祝菁冷得龇牙咧嘴:“渭昌大牢准要出事,我才不要留下来背锅。”
话音落,有什么东西落到身上,暖融融一片,驱散了寒气大半。
“背锅?这是什么用词?我竟从未听说过……”石蔑看着那个带着面具的男人将大氅盖到祝菁身上,一时噎了噎。
祝菁缩着脖子艰难地抬了抬头:“你不冷吗?”
彭牧熙在她身侧坐下,姿态自若:“西北苦寒,此时尚未有雪,只能算稍有凉意,我习惯了。”
“阁下是西北人?去京城是要做什么?”石蔑有些好奇。
这个人跟着祝菁,也不知道祝菁什么时候认识的,成天带着个面具,神秘得很。
“……”彭牧熙抬了抬眼,又垂下去,没有说话。
显然是不方便言明。
石蔑识趣,不再多问,重新和祝菁唠起嗑来。
“你怎么知道渭昌牢狱要出事?”
“我之前让人守着可不容易。”祝菁得了大氅,有些得意,也不怕寒风了,伸出原本藏着的手,向渭昌的方向抱了抱拳,也不怕石蔑回京城会打小报告,语气中俱是幸灾乐祸:“希望徐公公还撑得住。”
她身边有段融,有青锋,有彭牧熙,都是罕见的高手。徐敬才么,论起绝世武功,恐怕只有他自己啦。
石蔑目光复杂地看着祝菁。
真损啊。
表面上多乖巧一个姑娘,实际却连陛下身边的大红人也不带放在眼里的。
难怪对他们这些钦差大臣也不见客气。
祝菁所料不差,她前脚离开渭昌,后脚谭林便出了事。
徐敬才作为皇帝身边的大太监,主要职责却是保护秦昇,论起动脑,实则并不擅长。
这次让他前往渭昌,主要是考虑到蔺寻昭身边可能还有个武功超绝的暗卫,此时暗卫没有,他已是焦头烂额。
“连个人都看不住,这渭昌的都是废物吗!”他面沉如水:“还没查到是什么人闯了大牢吗?”
“没……没有。”下面回话的人声音都控制不住地颤栗起来。
实在不怪他如此害怕,谭林出事后,看守牢狱的人都被处了极刑。
徐敬才的手段,可谓阴狠且毫不留情。
“看来你们也没什么用了。”徐敬才呵呵笑了一声:“来人,把他拖进蛇窟……”
“公公且慢。”有人温声打断了徐敬才的命令。
徐敬才冷冷抬眼。
这道声音,他还算熟悉,是渭昌的新郡守施琴。
“施大人倒是得闲。”他的语气阴戾,下面的人跪着颤得越发厉害,施琴却是丝毫不受影响。
他恭谨地一礼:“大牢出事,怪下官御下不严。”
徐敬才没说话。
实际上这没有多少道理,看管大牢的还是原来谭林的人,施琴新官上任,近来事情又多,之前都在配合祝菁,同时安抚民心,还没来得及整顿渭昌的人手——至少表面如此。
施琴总是温和,说话不急不缓,气度让人舒适。
徐敬才虽然心情不悦,但他对秦昇忠心耿耿,施琴是秦昇亲命的新太守,张口第一句话又自己揽了罪名,他便没有对着施琴发作。
“什么事?”
“下官仔细查看,渭昌毕竟近西关,民风朴素却也剽悍,一众人手比不得真正的将士,却也不俗,加上公公从京城带来的好手……能无声无息越过他们在牢狱中杀人于无形,恐怕不是普通人马,经历过严密训练。不是江湖组织,便是哪些世家大族暗中培养的人。”
“施大人的意思是……”
“渭昌大族不多,最盛的章家正在查抄,大厦已倾,不成气候,那些人,恐非渭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