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我的滚烫人生 > 第六章 蝴蝶翅膀煽起来

第六章 蝴蝶翅膀煽起来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我的滚烫人生!

穿越过来的第一个周六。

李川放弃睡懒觉的机会,和爸妈一起骑自行车去了爸妈的单位——江花搪瓷厂。

江花搪瓷厂的老板崔玉堂,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今年47岁,十里八乡的名人,小学辍学,也算大器晚成。年轻时,为了生活,他在家附近镇上卖过柳编,也编织过草袋卖,还在厨房里当过伙夫;后来26岁时,崔玉堂到城里商店里打工,卖日用百货;上世纪80年代,各乡镇还有供销社销售日用百货。在日用百货、烟酒糖茶的买卖中,崔玉堂体会到赚钱的快乐。

于是,他自己琢磨着借钱开了间杂货铺,开启了独立创业之路。崔玉堂采取“一送二赊三联络”的经营方式,针对乡镇市场,以服务农民朋友为主,他不嫌麻烦,只要客户需要,他可以送货上门,碰到老客户手头资金不足时,他敢于赊账。

不久之后,他就赢得四邻八乡消费者的信任,生意自然做得风生水起。那时候,崔玉堂发现市场需要什么,他就卖什么;哪个赚钱,他就卖哪个。农村里,人们修房子,对防水涂料有很大需求。于是,1990年,崔玉堂成立沂州地区江花物资综合服务部,开始销售防水涂料。不久之后,他发现销售防水涂料不如厂家挣钱,崔玉堂心想,既然自己有销售渠道,为啥不自己生产防水涂料,这样岂不是挣得更多。

说干就干,这是很多成功企业家共同的品质。机遇稍纵即逝,崔玉堂显然具有这样强悍的执行力。

1992年,崔玉堂成立了沂州地区建材防水材料公司,生产和销售防水材料。两年后,他又陆续成立了江花搪瓷厂、水表厂。崔玉堂的主营方向放到了各种生产加工的厂子上,现在已经超千万的身家。

而现在,李川就坐在会议室隔壁的办公室里,听着崔玉堂、李洪林和一众厂内高层开会。得益于现在的隔音做得很差,会议室的声音李川听得一清二楚。

崔玉堂有些低沉沙哑的声音传来:“我自己没有文化,靠着一腔热血,赶上了市场机会,才有了现在,你们都是专业的,厂子还是得靠你们大家啊。李厂长,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

李川听到李洪林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从去年开始,搪瓷的销量下滑很严重,和2000年左右相比,基本是腰斩了。王科长,你把市场部的动作和效果说一下。”

“从去年开始,咱们新增了22名业务员,离职了13名,再加上  最早的8名骨干,现在有17名业务员。这一年多的时间,不止把沂州市、鲁东省都已经跑遍了,整个华夏也跑了有一半了。”有个公鸭嗓声音传出来,应该就是这个王科长。

只听这个声音继续道:“以前市面上只有搪瓷可供选择,现在啊,市场上出现太多塑料、不锈钢制品了,塑料的轻便、不锈钢的耐用,市场已经被挤占一半了。“

又一个声音传来,“这两种产品价格比较贵,咱们生产工艺比较成熟了,能通过价格战来提升销量吗?”

王科长支持道,“现在搪瓷销量不行了,经销商都抱怨出厂价太高了,利润太薄了,很多经销商都不愿意干了,要是出厂价再降降就好了。”

李洪林拒绝,“原材料价格是固定的,现在工人们的计件提成已经很低了,再加上工作不饱和,很多熟练工都走了,出厂价已经压到底了。”

接近来就是一阵沉默。崔玉堂有些气恼,“你们说说,以前这搪瓷有多火?大家都劝我搞搪瓷厂,这才几年,怎么现在就不行了?这么大的厂子,就不干了?”

上世纪60、70年代,搪瓷器皿是老百姓们最常用到的日用品。

闺女出嫁时,娘家若能送上一套搪瓷作嫁妆,是十分体面的事,正所谓“瓷盆瓷盘瓷口缸,结婚送礼面子光。”

80年代的魔都久新搪瓷厂,曾经推出过一套“万紫千红”、“花好月圆”等主题的搪瓷产品,由国画大师穆老亲手设计的非常抢手,需要结婚证才能购买。

不仅要凭票,价钱还不便宜!1套“万紫千红”搪瓷器皿,包括面盆、杯子、痰盂各2个,定价高达122元,在当时,魔都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才40元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