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庶民之怒亦不可轻辱 (第2/2页)
良臣变法,使四民受益,望同体天地心,洗冤朱子玄。”
而此时,
越来越的百姓也都在一旁围观,虽然一言不发,却全都充满了期望。现场透出一股浓浓的悲愤之情。
海瑞定睛打量,发现为首捧着大明律这个人,三十来岁,神采不凡,有一种超然的气度,旁边两个也是眉清目秀,眼中都充满了坚毅之色。身后的那些儒生,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全都一言不发,人人手里也都攥着一本《大明律》。
“大明律、大明律……”
海瑞喃喃自语,心想:你们捧着大明律,这是最好的办法,可见这三个书生不简单,不知又是什么人?
须知,
海瑞一向最爱惜百姓,也最尊敬为民请命的人,当即上前,对着三人深深一躬,正色道:
“三位千里奔波,为民请命,海瑞钦佩至极,但不知高姓大名,又有何说法?海瑞好上达省里和内阁?”
三人知道这人就是海瑞,自然也是早已钦佩,当即深深还礼,居中一人道:“我叫何心隐,左边这位是颜山农,右边这位是罗汝芳,海大人是本朝清官之首,请受我等一拜。”
三人同时弯腰,再次给海瑞鞠了一躬。
海瑞一听何心隐,也立马想起来了。这三个人,都是王艮的门徒,但又自成一派,多年来身体力行,在江右办了聚合堂,躬行大道,在大明官场和学界名气很大,但跟他海瑞一样,名气虽大,却不被主流接受,一直都游离在民间。
而此时,
他见那么学生跟着,生怕又被传谣说造反,问道:
“何先生,这些后生是……?”
须知,
何心隐乃是当今的奇人,散尽千万家财以追求大道,自然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些学生并不是从江右带过来的,而是江南各县的士子,有的贫寒、有的富裕,有的还是缙绅之家,但都服膺何心隐,一听说何先生来江南救民,立刻闻风而动,自发聚集到了湖州府衙。
何心隐微笑道:“海大人,他们都是不满殷正茂冤杀小民,自发来此的,都是江南各县的普通读书人。”
哦哦,
海瑞不禁诧异万分——
还有这种事?
这些人看上去只有个秀才功名,无权无势的,这就跑来跟高胡子的门人斗?今日若不是我海瑞在这里坐镇,殷正茂还不抓了你们?到时候一起打入乱党,杀头都是有可能的……
他一边啧啧称奇,仔细打量众人,确实都是良家子弟,并无一个气质不良之辈。
当下心中一恸,感慨莫名,叹道:“惭愧啊,你们如此急公好义而不惜身,海某自愧不如啊……”
他的确有感而发:自己是张居正、徐阶、裕王一起举荐的,面对这件惊天大案,也都束手束脚,而这些书生,手无寸铁,却都跟着来了,可谓是完全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何心隐、颜山农、罗汝芳相视一笑,心里都是一个念头:从前听闻海瑞是个直臣,今日一见,比传闻有好许多,是个十足的百姓父母啊……
何心隐毕竟见多识广,早料到海瑞是同道同心之人,当即直言不讳道:
“海大人,我等这次来,就是要为朱墨公子正名,为天下正学争一争,决不能让伪学高居庙堂,也不能让一心为民的朱墨蒙冤不雪!海大人,我们已经联名上书了,要求朝廷严惩杀民酷吏殷正茂!我等都知你是为民做主的父母之官,这次,我等就是来支持你的!”
三人见他腰间挂着兵部尚书大印,更是喜出望外。
何心隐又道:“海大人,可否请殷正茂大人出来相见?”
三人早已想好:这次就是要造出声势,发出布衣之怒,最好是能当面正告殷正茂,此等恶毒伎俩必定为天下人所不齿,为天下庶民所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