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老严嵩以退为进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大明:从1566开始!
次日清晨,
朱墨故意走了一个非常严谨的程序:先提交给通政司,由通政司报到内阁,先由高拱看过,再交给徐阶,徐阶看过后又给严世蕃、严嵩。
他料定严嵩一定会同意,因为这几个人,赵贞吉是徐阶的门生,殷正茂是高拱的门生,随时都可以复出;而张四维、马自强、徐学谟、潘晟、归有光几个,要么还没中进士,要么就还是小官,对严家构不成威胁。
何况严家新近受了重创,暂时没有能力狙击。再说了,清流不是暂时还没有动严家的党羽吗?比如,郑必昌不还好好当着巡抚吗?咸同记的案子不是也可以继续查下去吗?也没说再查了嘛。
有了这层考虑,严嵩果然答应了,晌午就有通政司的人回复:内阁已经拟票了。结果与预料差不多——
赵贞吉夺情,任户部右侍郎;殷正茂任江南按察使;徐瑛任南京刑部侍郎;张四维任南京吏部侍郎;马自强任南京礼部侍郎;徐学谟任杭州知府;潘晟任江西按察使;归有光特擢翰林院编修。
比较让朱墨感到意外的是,他根本没有提自己,圣旨上却被加了一个头衔:左春坊大学士。
查了一下,这个官儿是正五品,属于詹事府管,但詹事府的那些官职,其实也就是翰林院的人迁转的路线,看起来也没什么问题。
他想了想,应该是徐阶最后在票拟上的提的,目的自然也是小小的回馈。这个官职较之原来编外的供奉学士,实际上还跳过了翰林编修这一级,应该也表达了清流对自己的初步认同。
这番人事布局,表面上仍然是清流提出的,毕竟,朱墨不是徐阶亲自举荐的吗?但实际上,事到如今,朝廷上稍微大一点的官儿心里都已经有了一点数了——
朱墨的所作所为,应该是皇上点过头的,至于皇上为什么会赞赏朱墨的方略,除了那卷青词之外,应该还有什么别的因素,却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了……
有的人认为朱墨是道士出身,应该是朝天观里的那位蓝神仙跟皇上提过;有的人则认为,应该是哪位藩王跟皇上提过,毕竟他不是姓朱的吗?又或者是锦衣卫的哪个大佬跟吕芳提过,吕芳又跟皇上进言的,比如张二、陆炳这类人,毕竟,锦衣卫不是也听他的吗?诸如此类瞎猜……
至于朱墨到底要干什么?要做哪些大事?就连徐阶、高拱、严嵩、李春芳这些大佬也不明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毕竟,这位皇上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出牌,谁也猜不透……但朱墨既然已经干了大事,皇上也没否定,那就只能跟着走咯,只要步步小心也就是了……
而朱墨自己呢,总觉得应该是托老道由蓝神仙上书给皇上的那篇《运朝疏》起了点作用——
否则徐阶那么苟的人,怎么会出头举荐?干了那么多事儿,怎么圣旨一路都是嘉奖?内阁那些大佬也都不说什么?严嵩父子一伙还很忌惮?可见,嘉靖这货至少是认同一部分,最起码会认同打击群臣、强化皇权这一点,毕竟,不是要换班了吗?总得撸一撸局面不是?
当然,嘉靖那货也有一点可能是真被自己的想法打动了。他估计想让自己先干了看,干成了自然是好,不仅可以顺利地交班给裕王,还能万代千秋不是?干不成,也是拿自己一个无名小卒的人头安抚汹汹众口……
毕竟,他嘉靖跟自己确实不认识,也没有任何关系不是?至于说什么蓝神仙,谁知道是个什么鬼?总不能说这一番大事都是蓝神仙和他朱墨鼓捣出来的吧?
思来想去,
朱墨也觉得这一切还是蛮符合嘉靖帝的风格的,什么都在云里雾里,一片云山雾罩,好像天下所有事都是别人干的,跟他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真出了事,他大袖一挥,扯得是一干二净……
不过,
无论如何,
势,
已经在手了。
第一步也走出来了。
徐阶、高拱、张居正三巨头,天下的清流缙绅们,毕竟已经开始回应自己的改革了。这就是好事,总比一事无成要好吧?到时候皇上要是反悔,反手打压自己,那就要多长个眼睛,提前溜之大吉。
当然,还有一点也要担心——
飞鸟尽、良弓藏,
兔死狗烹。
真干成了,也要在巅峰之际急流勇退。
不走,难道还等着嘉靖封个异姓王不成?
……
当夜的严府,
平静之中,涌动着一股不安。
几个家臣都意识到了严重性,也感到十分突然,但更多是万分的无奈。
严家被朱墨这么一打,这几个月确实乱了阵脚了……从小阁老开始就胡乱出牌,归根结底,还是太低估了对手……再说这朱墨也太年轻了,谁料得到他会那么辣手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